万丈的高楼并不是直接盖到顶层的,在祖国科学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是因为曾经有着无数的巨人打下了夯实的地基,我国科研事业的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而起。
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等伟大的科学领域先驱者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历经万难,终于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子去敬仰,去学习。
而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西方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环境要暂时强于我们的祖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们并不留恋于国外优渥的条件,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和成就,把科学技术的火种带回自己的国家,正是他们不忘初心的赤子情怀。
能顶五个师的科学巨匠
在美国从事学术研究20年的钱学森拒绝了美国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支援国家的科学事业发展,成为了祖国科研领域的先驱者。
如此满怀报国热诚的科研人才必定受到党和国家和高度重视,所以陈赓第一时间找到了钱学森,问钱学森是否愿意多做几次讲座,来开阔大家的视野,钱学森欣然同意,他回国的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吗?所以他绝对不会拒绝。
因此,在陈赓的精心安排下,钱学森在北京积水潭总政文团排练场为驻京部队的干部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而讲座的主题是大家都比较陌生的“导弹概论”。
虽然在场的每个人都立下过赫赫军功,一提到军事武器,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一二,但却是第一次听说导弹是什么,再厉害还能比坦克和大炮厉害吗?这引起了高级将领们的极大兴趣,这些高级将领纷纷掏出了笔记,兴致勃勃地听了起来。
别开生面的讲演
这次讲座不仅让前来听讲的将领们了解了导弹是什么及其重要性,而且还把西方生动的教学方式带入了课堂,虽然讲的是严谨的学术问题,却一点都不显得枯燥,甚至是引人入胜。
其中就包括西方国家和科研项目是如何运营的。比如,如果说美国研究人员想继续研究一个项目,他们必须需要资金的投入,那么资金从哪里来?必须要得到基金会的支持,才能有足够的资金继续研究。而想要得到基金会的支持,就必须要让他们知道你的研究项目是什么?未来前景是什么?如果成功的话,能给社会带来多少好处?
因此,他们的研究人员不光要有扎实的学问,而且还非常雄辩,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在一刻钟内清楚地解释他们的科研项目的情况,还要当场解决人们发出的种种质疑。
回国后,钱学森发现了很多科研人员在这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他参观了多个科研项目基地,在场的研究人员向他介绍项目时,语言特别的书面化,不但生涩难懂,而且常常很长时间过去了也切不中要害。
当时钱学森还以为听不懂是自己的问题,后来,他问了一些听科学报告的其他党政干部,他们的回答也是一样:听不懂。
因此钱学森认为,当研究人员向其他领域的人介绍他们的研究项目时,必须能够生动且明了地解释,才能使之易于理解,这对于科学文化的普及是非常有必要性的。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了解它,这就是科普的意义所在。
美丽的“误会”
讲演结束后,在党组织和各位领导之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不久,毛主席为全国政协委员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钱学森也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根据当时的请柬,他的座位在37号桌。
然而,钱学森在到达宴会厅后,发生了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当钱学森走到37号桌时,却找不到自己的名片,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是不是搞错了,所以他反复拿出邀请函进行比较,但的确是37号桌,而且这种低级失误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这种级别的宴会上的。
钱学森一头雾水,只好问服务人员,结果服务人员的回答让钱学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是主席把你的名字划掉了”。钱学森更加的困惑了,为了了解情况他只好走到主席面前问:“主席,您为什么把我的名字划掉呢?”
这样的场面自然免不了有些尴尬,但毛主席却哈哈大笑,然后亲切地握着钱学森的手说:“我划掉了那张桌你的名字,因为我想让你坐在我旁边吗。”钱学森恍然大悟,也笑了起来。
当钱学森坐在毛主席右边时,他立即成为整个宴会的焦点,也更加的理解科学的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重要性。
席间,毛主席与钱学森进行了亲切交谈,并对钱学森表达了高度的赞扬:“美国人认为钱学森的价值相当于五个师,但我认为五个师也绝对换不来一个钱学森啊。”
后来有人对毛主席的这一行为作出了分析,他们认为这是毛主席有意而为之,是为了让钱学森了解到他对于国家是多么的重要,而且,要让钱学森知道,祖国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国家永远重视人才。
现如今,国家的科学发展更是需要海内外科研人才参与其中,希望祖国能够拥有很多像钱学森那样的爱国人士,回归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
毛主席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他深邃的发展眼光,和对国家人才的人文关怀,都生动地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其实大家应该一开始就猜到了,毛主席绝对不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划掉对国家如此重要的科学人才的,而他之所以有这一举动,是因为他对国家科学发展的无比重视,更是因为他对于钱学森这样的爱国科学家充分的肯定。对于这样一位既伟大又和蔼可亲的领袖,钱学森的内心怎能不动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