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
“把猫咪关在室内养一辈子,对猫咪来说真的好吗?”
其中有个答主的回答很中立:
“人和人不同,猫与猫也不同;猫咪能不能出去,适不适合散养,取决于猫咪的性格。”
不仅取决于猫咪的性格,还取决于生活环境。
先说结论:
对于大多数猫咪来说,它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猫咪潜意识里的排名是:生存,生活,好奇心(自由)。
只有先生存下来,每天有食物和水,吃喝不愁,然后猫咪才会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
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在宠物医院经历的猫咪案例。
案例一:
有一只猫,铲屎官养了5年,只出门了不到10次。
这10次是干什么?
给猫咪打疫苗,期间猫咪生病一次;就连洗澡,都是他自己在家完成。
为什么不带猫咪出门?
因为他家的猫太胆小,出门一次,要拉肚子好几天;除了吃饭喝水用猫砂盆,其余时间都躲在角落里。
这样的猫咪,又如何能出门呢?
案例二:
另外一个铲屎官,家里养的猫咪还不到6个月,差最后一针猫咪的疫苗。
然后这个铲屎官“艺高人胆大”,带着猫咪到处溜达。
他小区附近总是聚集一些流浪猫,而他对此也丝毫不在意,任由自己的小猫跟外面的流浪猫随意接触。
果然,猫咪被染上了病,疫苗白打;猫咪大病一场,花了他上万块钱才治好。
从那之后,到现在已经几年时间,他几乎没有带着猫咪出过门。
案例三:
这是我老家的一个邻居。
他家的猫咪基本上是半散养状态,家里有院子,按时给猫咪打疫苗,体内外驱虫。
而那只猫天气好的时候,就在院子里晒太阳,打滚儿;到点了自己进屋,吃东西睡觉。
基本上不愿意出门,只是在家里的范围活动。
把猫咪圈养在室内一辈子,并不残忍。
我发现很多人养猫,都喜欢将人类自己的情感强加在猫咪身上。
比如说:
猫咪吃东西的时候有泪痕,他们就脑补:“一定是太好吃了,猫咪都感动流泪了。”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猫咪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已啊。
猫咪并没有那么渴望出门,一只绝育的猫咪,更不愿意出门。
只有公猫在发情期的时候,刚好外面有流浪猫出没,才会让公猫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渴望。
其余的时间,猫咪更愿意宅在家里。
能遛猫吗?当然能。
前提是:你家猫咪的性格外向,情绪稳定,胆子大。
不畏惧外面的世界,带出门后不害怕,没有应激反应,也不会对外面的环境感到抗拒。
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你才能尝试着带着猫咪出门散步。
但是,也一定要做好遛猫的一些准备和功课。
必备的工具:遛猫绳或猫包。
猫咪跟狗狗不同,猫咪一旦在外面受到了刺激,情绪慌张,那猫咪就会到处跑。
一旦你没有抓住猫咪,那猫咪很可能会跑丢。
不稳定因素更多。
所以,如果没有必要的话,还是不建议遛猫。
只要给猫咪准备足够有趣的室内环境,猫咪根本就不愿意出门。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猫咪一辈子在室内生活?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