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耀品牌诞生以来,其数字系列就一直承担着自家“门面”的责任,特别是在自立门户之后,带着荣耀50系列重新回归,让荣耀成为了头部厂商。
为了应对越来越卷的国产手机市场,近三年荣耀数字系列都一直维持着半年一更的发布周期,如此紧密的更新节奏,自然会受到上游供应链迭代及自身研发周期的限制,导致近几代产品之间差异缩小,同系列之间各款产品的定位也稍显模糊。
不知不觉间,荣耀数字系列已经来到了100系列——100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它代表的象征意义相信大家都懂,而对于已经独立运营了3年的荣耀品牌,更是急需用它来证明自己,那么,它会成为荣耀数字系列的版本答案吗?
3840Hz高频PWM调光真的有用?
其实本月中旬,荣耀就已经公布了荣耀100系列的外观设计,在拿到荣耀100 Pro的真机之后,我觉得它的质感是要好于官方图片的,特别是背部这条分割曲线,用玻璃+素皮的组合将后盖一分为二,还是挺养眼的。
镜头模组则是足够任性,看起来就是一个扭曲的中轴对称椭圆形,据官方表示其设计思路来自于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米拉之家,就像莫比乌斯环一样围绕着镜头,而这样的设计思路在荣耀80系列上就使用过,算一种家族设计的延续了。整体观感就像永远无法分清正反面的莫比乌斯环一样,有一种“奇怪的和谐”,市面上很少见到这样夸张的相机DECO设计。
荣耀100系列的外观设计可以说颠覆了传统审美,从早期的口碑来看,多数网友的评价并不算好,这对于一款偏线下的机型来说,外观设计往往更容易左右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至于上市后的具体表现,还得看消费者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
在荣耀100系列的外观部分,还有一点值得聊聊——全系适配了绿洲护眼屏,支持3840Hz高频PWM调光,同时加入了不少护眼、助眠等技术及功能,帮助用户减轻用眼疲劳。
在荣耀90系列上就已经用上了3840Hz高频PWM调光,相较于屏幕刷新率,这个参数也许大家还不太了解。大致原理就是OLED屏发光机制是通过像素行不断地亮灭来实现的,这个亮灭的频率就是PWM值,当它足够高时,就能骗过眼球,让人觉得它是一直亮着的,频率越高,对眼睛的伤害就越小。
可能有人会觉得自己对频闪的感知不强,就算盯着手机看也觉得没差别,但是眼睛仍然能捕捉到忽明忽暗的闪烁,低频闪对于眼睛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在暗光下玩手机很容易导致眼睛酸涩、流泪,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为了实测荣耀100 Pro(右)的护眼效果,我准备了两款PWM值分别为1920Hz(左)、2160Hz(中)的机型,将它们的屏幕亮度调到20%进行对比。以上照片为使用1/3200s的高速快门实拍,亮灭间隔(占空比)越长,画面中的黑色条纹就会越粗。
可以看到,左边两款机型的占空比相对接近,而荣耀100 Pro的黑条会更细,3840Hz高频PWM调光的确尽可能地保证了屏幕常亮,降低对眼球的刺激。
在IEEE(国际电工)标准中提到,频闪频率超过1250Hz就能大幅降低设备对于人眼的伤害,目前多数旗舰机都做到了1920Hz以上,只要不是对频闪特别敏感的人群,已经不会有明显的感知了。3125Hz以上则是免考核设备,几乎对人体无害,荣耀100系列手机的3840Hz超高频PWM调光显然是超过了这个值的。
那么,这么高的PWM值有用吗?
举个例子,每个人对于刷新率的感知同样不一样,对多数人来说,90Hz就能做到流畅,120Hz则是丝滑,更高的144Hz和165Hz,如果不是看帧率显示,相信多数人都看不出区别了吧。同样的,PWM值在2000Hz以上,不光大脑感知不强,肉眼同样不太容易捕捉到闪烁变化,拔高PWM调光会有一定好处,但也较为有限。
护眼模式开启前(左)和开启后(右)对比
当然,IEEE的标准主要还是针对照明灯具,对于手机屏幕,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参考。作为补充,荣耀100系列在系统设置中加入了不少的护眼相关功能,这也是近几年手机厂商都越来越看重的地方。比如助眠显示以及护眼模式等,看重护眼体验的话,建议将它们全都打开。
从实测效果来看,开启这些功能后会变得更暖,但整体观感比较接近常态,再加上去除蓝光、自然色彩等多种功能,对于使用手机时间较长的用户应该会有一定的护眼效果。当然,我们仍然建议大家不要在夜间低光环境下玩手机,再多的护眼功能,都不如让眼睛早点休息,这点千万要注意。
人像拍摄进步明显
作为主打线下的机型,只需要做好两件事:外观吸睛,拍人好看。荣耀100系列的外观好不好看另说,至于拍人,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官方更是宣称“对标单反”,这一点到是值得好好聊一下的。
和上一代一样,荣耀100系列支持写真人像引擎,像我使用荣耀100 Pro实测下来发现,用2倍(54mm)和2.5倍(68mm)拍人效果会更好一些,前者更适合拍摄带一点环境的人物半身像,后者则更强调人物面部特征。
在以前的荣耀数字系列机型中,拍人并非它的强项,但荣耀100 Pro的表现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直男审美”,在保证清晰的同时,对人物肤质进行了轻微的优化,看起来会更自然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2.5倍焦段拍摄人物特写时,能自动实现背景虚化效果,突出人物主体,同时营造出更具氛围感的场景。只是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算法实现的虚化仍然和光学镜头有所差距,偶尔会出现抠图错误,人物头发和衣物可能会错误虚化,成片率不算太高,需要多拍几次再来精选。
至于前置自拍,用小喻的话来说就是“虽然有点假,但真的很适合发朋友圈”,使用美颜模式(默认30%美颜)的成片整体观感教好,在保证画面清晰的同时,给第三方美图软件的空间也不多了,直接分享没有问题。
细看下来可以发现磨皮稍过了一点,眼部及苹果肌部分的轮廓不够立体,脸部有轻微变形——当然,可能只有足够了解自己面部特征的小姐姐本人才能发现这些问题,在外人看来,是好看的就对了。另外,背景虚化也缺乏景深层次感,有点像平面背景板的味道。
荣耀100 Pro在后期编辑时同样提供了虚化功能,但只能选择圆形、矩形或整体虚化——其实就是加上一层高斯模糊,无法做到人像抠图之后真正的背景虚化。目前已有不少强调人像拍摄的机型已经支持“拍摄后对焦”,希望荣耀能尽快加上这个功能,毕竟很多时候都是拿起手机就拍,不一定会切换到人像模式,这一功能还是挺重要的。
性能调教相对克制
为了保证足够的性能发挥,荣耀100采用了第三代骁龙7移动平台,荣耀100 Pro则是第二代骁龙8。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芯片了,以我们手上这台荣耀100 Pro为例,安兔兔150万分左右,Geekbench 6单核得分1907,多核得分5005,这个成绩和同平台的机型相比不够突出,毕竟荣耀一直都在性能调校方面相对保守。
实际游戏测试环节,最高画质下半小时原神须弥跑图平均帧率为58.7FPS,这一成绩符合预期。通过曲线图看到,在15分钟之后,帧率开始有一些波动,长时间高负载下稳定性不太高。
这是因为在十多分钟后,机身温度来到了46℃左右,高温导致频率有所下降,影响了性能发挥。
在王者荣耀中,最高画质下能保持全程120FPS输出,0.3的稳帧指数(越低越好)也说明它的性能足够满足这种国民级应用。如果你对于手机的主要需求就是拍照和玩玩主流游戏,对大型游戏需求不高,荣耀100 Pro是没有问题的。
也许你会说,同样是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荣耀100 Pro的性能表现还比不过上半年发布的那几款友商机型,而且它们的价格如今已经降到了2800元以内,即使是16+512GB版都不到3000元,荣耀100 Pro的12+256GB版起售价就是3399元了,没有性价比啊?
不过,荣耀数字系列对标的机型从来就不是一加、iQOO,而是OPPO Reno、vivo S系列机型,和它们相比,荣耀100系列手机的性能表现其实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会这么去比较的人多半是比较懂手机的人,买手机的时候会对比各种参数,多少带有一点“测评思维”,但是有更多的用户其实看不懂这些参数,自己的主要需求就是外观有辨识度、系统流畅、拍人好看,对于手机的性能表现,或者说硬件参数本来就不那么看重,从这种角度来看,荣耀100系列其实是满足需求的。
回到最初的话题,独立3年的荣耀,现在推出荣耀100系列也许是一个巧合,但是这款手机的确不负“100”之名,对于一款主打线下的机型,在这段时间体验下来并没有“智商机”的感觉,它完全有资格称得上荣耀数字系列的版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