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皇帝认为自己统治下的国家已经足够强大,同时又疑心下属对自己的忠诚度不够,所以制定了并且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正是这一政策的实行,让国力强盛的清朝,没有抓住睁眼看世界的机会。
清朝度过鼎盛时期后,开始逐渐走下坡路。随着《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的被迫签订,清政府深深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些有识之士想要改变国家的这种情况,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西方的文化保持接纳的状态。
正是这样的有识之士,为新中国的建立引领了方向。
四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历史上的宋育仁,作为有识之士的他看到了国家的现状,看到了国外的优势,明白想要改变就必须打破思维的框架,师夷长技以制夷。
宋育仁文武双全,有独特的军事战略构想,甚至在甲午战争中提出了奇袭日本的构想。
如果这个想法能走进现实,那么或许清朝的结局就会发生变化,或许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生变化。
宋育仁从小在吃什么都不能没有辣的四川野蛮生长,骨子里的"辣",在长大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任职。
翰林院毫不夸张地说聚集了天下英才,是未来宰辅的诞生之地。
在清政府派公使出使欧洲时,宋育仁毛遂自荐。
面对复杂的国情,他在不断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方的差距?有没有办法能让差距缩小甚至消失?
宋育仁随后作为参赞出使欧洲,这趟欧洲之行彻底打开了他的眼界和思维。
在考察了西方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之后,他认为清朝和欧洲最大的差距是制度的差距。
通过与西方上层人士的交流之后,宋育仁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只有制度的彻底改革,才有可能挽救国家的颓势;才有可能挽救清政府在国际中的劣势;才有可能实现持续的发展。
宋育仁归国后,第一时间参加了维新组织,倡导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有自强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开始注重实业的发展,煤矿,玻璃等对民生有益的公司不断创立,宋育仁被派到重庆主抓商业这一板块。
在任期间,他创办了《渝报》主要是传播当时他在西方所看,所见,所想。
宋育仁高树维兴主义的旗帜,引领了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的解放进一步促进了实业运动的蓬勃发展。
在上任参赞回国后,在伦敦的宋育仁暂代上任公使任四国公使参赞。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宋育仁充分考虑了日本的国情,认为清政府胜利的可能性很大。
宋育仁认为日本和清朝比起来不过是弹丸之地,当时的日本的经济和人口远远比不上清朝。只要打持久战,清朝就有赢得胜利的可能。
日本的军队,在海上的作战的基本装备优于清朝。
清朝虽然人多,但是没有好的装备,战斗力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清军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黄海海战的失败让宋育仁十分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变清政府在战争中劣势的状态,获得胜利。
奇袭日本的计划,就是在这个时候想出来的,倘若能够实现,就能给日本造成沉重的打击。
他的想法具有很强的可落地性。
购买兵舰和快艇,招募澳大利亚水兵,组成一个水师编制,直攻日本本土。
澳大利亚作为英国的附属之地,在挂着英国旗的船上载满水兵,一路顺流而下,最终达到奇袭日本的目的。兵不在多贵在精。
在研究过这个想法的可操作性之后,宋育仁一方面积极联系当时的总督,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给朝廷上奏,希望能够得到清政府的首肯。
多年公使生涯,宋育仁积累了很多人脉。人脉就是钱脉,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英国的银行同意借款来支撑这次作战的落实。
在不断地努力之下,人员和装备配备齐全,兵舰也被采购齐全,海军基本成型。将熊熊一窝,一支军队的灵魂在于将领。
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是最适合海军将领的人。
想要拥有,就必须先学会失去。
万事就绪,只欠东风的状态下,上一任参赞重新返回任职了。上一任参赞电告朝廷:宋育仁任性生事。
甲午之战中北洋舰队的失败,给予了清政府惨痛的一击。清政府考虑到和日本打仗难以获胜和政府内部的腐败,决定求和。
封疆大吏出身的李鸿章在奏折上不断提出异议,慈禧认为宋育仁做的是无用功,下旨让宋育仁所做之事全部停止。旨意下达不久后,宋育仁被慈禧匆匆诏回国。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加强了清朝半殖民化的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奇袭日本的计划彻底破产,也意味着洋务运动走向了流产。
宋育仁回国后被慈禧降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他看不出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国家的风雨飘摇和壮志难酬,都促使他决定退出仕途。
如果能选择和平,没有人会选择战争。
血洒京城的“戊戌六君子”让他看到了如果自己不退出政治舞台,那么自己未来的结局也会和六君子一样。识时务者为俊杰。
如果宋育仁的计划得以实施,日本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必定会返回支援本国。宋育人组建的海上水师在半路设伏,痛打落水狗,清政府就会获得胜利。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无所得。
最好的情况是清政府获得胜利,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一个没有血性的国家,最终一定会走向灭亡;一个不敢战斗的国家,结局一定不会好;一个得过且过的国家,一定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