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拣快递竟成强制实习,每天工作10小时,一小时薪酬才12元

2019-11-14   排头观察

"双十一"过去,物流行业迎来了高强度的忙碌工作,在剁手族们心疼快递小哥的同时,一条这样的消息却突然占据了各大报端。在广州市南沙区的新城技工学校,刚入学两三个月的学生们竟然被学校统一安排去某物流园分拣包裹,一连七天,不去还要扣学分。有家长认为,这是学校在利用学生当廉价劳动力,学校则回应说,这是合法依规的校企合作下的社会实践。

到底是自由实践还是强制实习,家长与学校各执一词。尤其是学校方面的说法,看起来冠冕堂皇,在事实面前却站不住脚。首先,学校表示"实习"一事家长知情, 可是却有家长表示,这事是从孩子嘴里"硬挖"才得知的,学校所说的"知情"有何依据?

其次,既然是实习,美其名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运营状况,那么为何学生不分专业,全部被送到物流园?如果学生的专业是物流管理或相关专业,倒还可以理解,上百名计算机、幼师、城市规划、甚至中西式烹饪专业的学生,不送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公司里去,却一股脑地都送到物流园里给快递打包,这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又有什么益处?恰逢"双十一"这个时间点,怎么让人不多想?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好事,可以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的现实,了解专业的未来走向,从而更投入到学校的学业当中去。真是为学生着想,学生当然会欣然前往。但是,如果说学生都是自愿的,又何来不去就扣学分的说法?又有谁,会选择一份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实习?

更别提,这份实习早晚饭都需要自己解决,每天只提供一份午饭,提供的这顿午饭只有米饭和青菜不说,米还都是夹生的。虽然有薪酬,却低得可怜,白天12块钱一小时,遇到需要通宵加班的情况,也只有13块钱一小时,工作量大不说,还没有周末。假如学生一天上够12小时的班,薪酬也只有144元。而在南京某高校的兼职群内,同样的快递分拣工作,日结薪水就有240元。且不问这样的实习工作,哪家孩子的家长会同意,如此高的工作强度,十几岁的孩子,身体能受得了吗?

真正的好企业,应该尽其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像这样工作量大、待遇又不好的工作,如果不是为了生计,成年人看到都会犹豫,以学分为要挟,强制十几岁的孩子去做,算是哪门子的社会实践?

其实,这样的强制实习,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平时实习还好,夸张的是,有些高校在学生忙着准备考研、毕业季找工作的时候,做出让学生去实习的安排,不去就扣学分,严重者还会扣发毕业证。在这样的"要挟"下,学生只能乖乖听话。今年1月,河南工程学院的30多名学生就被老师强制去洛阳一拖实习,没有工资、食宿自理,有学生提出质疑,老师还回答:"不去就转专业走人"。学生入了学,仿佛就得任由学校摆布,连一份实习的工作都不能自己选择。

并且,这所谓的"校企合作",有时候怎么看都不对劲。物流园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这种实习生通常都是通过中介找过来的,中介方与学校有合作的,每年的这个时候,学校的实习生都是物流园的重要人力。这就让人怀疑,学校与中介的合作,中间是否存在利益交换?为何偏偏在"双十一"的时候,让学生出去实习,还是去工作量比平时大好几倍的物流园?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城技工学校搞的是职业教育,所以在新生当中也有一部分是刚从初中升上来的未成年人。但是,物流园对此却照单全收,在上班打卡时,满16岁的学生用身份证打卡,未满16岁的学生用微信打卡。国家相关法律已有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是用人单位的常识。可在所谓的"校企合作"下,学生付出了劳力,也有报酬,却因为是"实习",就无视国家的这一规定。由此可见,学校没有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或许就是因为有这一方面的难言之隐。

学校搞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好事,得支持。但是,不考虑学生的专业、年龄和工作条件,为了做"政绩",一刀切地将学生全都送出去做"劳工",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什么好处,却会在学校的功劳簿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表面上好看的数字,背地里却牺牲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更要付出金钱和血汗,以此为代价的"社会实践",还值得去实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