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爸爸”和他的“儿女”们

2022-10-08     贵州都市报

原标题:“代爸爸”和他的“儿女”们

代春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仕卫

代春林是个奇人,喝水只喝自来水,请客只用最好的酒。

代春林喝水不用杯子,弯腰用嘴对着龙头,然后拧开水龙头往嘴里灌。出门在外,他会在车后备厢精心准备一个方形水桶,里面随时装满自来水,只供自己喝。

代春林年轻时在工地上打工,后来做工程、办公司,也还是粗犷。一辈子没穿过皮鞋,三伏天也从不穿短裤。春夏秋冬,总是一双北京布鞋配西裤。

不喝茶,不喝矿泉水,不抽烟。

与朋友见面,代春林总是笑着坐在一旁,看一屋子人高谈阔论。

53岁的代春林话不多,但“儿女”多,十余年间他已资助了80多位贫困学子。

代春林有个微信群叫“春林之光”,是他资助的孩子们建的。群里聊天聊得热闹,孩子都叫他“代爸爸”。代春林很少搭话,只是隔不了几天,就会往群里发红包。

“今天放开喝,最好一瓶都不剩。”

代春林今年唯一一次在家里请客,是大年初三,客人是他的几十个“儿女”。

过春节,被资助的孩子多数回了贵州家里。代春林在群里发了要请客的信息,孩子们便喜滋滋从各地赶来省城。

代春林早早将三件好酒放到客厅。

“哇,又喝酒!”金天一进门,便忍不住打趣。在代春林的资助下,金天去年从哈尔滨商业大学顺利毕业。毕业后,先入职宁波一家科技企业,因离家太远照顾不了家里老人,便辞职回来,暂时在代春林公司打工。

每年春节,雷打不动请孩子们吃饭。面对一屋子的“儿女”,代春林像个服务员,话也不说,笑眯眯往孩子们手里递茶倒水。

开饭时,三张桌子占满了客厅。代春林终于说话了:“今天放开喝,最好一瓶都不剩。”然后就举杯敬大家。先敬三杯,然后挨个单独喝。三桌转下来,40多杯。

双休日,代春林也常请客。因为这两天,代春林总要回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的老家,陪90多岁的老母亲。乡友不少在贵阳、遵义或仁怀工作,双休日也在家,代春林会在餐厅订包房,从车上拿出酒,请大家吃饭。

年轻时,代春林从没喝过这么好的酒。18岁那年,代春林从遵义县职业教育中心无线电专业毕业,揣着两百块钱,从贵阳转车,打算去深圳找工作。刚到贵阳,就被人“丢了包”,旅费进了骗子的口袋。代春林两手空空,遵义回不去,深圳又去不了,只好在贵阳找份工“打”,一“打”就是20多年。

刚到贵阳的那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干过什么呢? 代春林回忆说,在粉尘弥漫的砂石场抬石打砂,替人清洗抽油烟机,帮人洗车,挑着担子卖菜,凌晨4点扫街道,做过推销,还当过报童……

1992年,代春林在一支消防工程施工队找到了固定的工作。好学上进的他很快便掌握了消防施工的所有关键技术,成为技术骨干。转眼到了2000年,代春林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事业蓬勃发展,还拿到了一级资质。

每年选择一所乡村小学爱心捐赠

2008年6月3日,《贵州都市报》报道了一篇题为“万元手术费难住漂亮女孩”的文章,该文报道了毕节地区女孩宋丹身患血管瘤,却无钱医治的事。

代春林看到报道后,当即给宋丹送去一万元医药费。第二天,《贵州都市报》以“好心老板送来万元治病钱”为题,作了跟踪报道。

一个月后,代春林出资6万元,资助平正仡佬族乡20多名优秀学生和他一起,到北京旅游。当年游过北京的学生,如今均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从2009年到今天,代春林和朋友一起,每年选择一所乡村小学捐赠物资。

那些被资助的孩子们,从此装进了代春林的心里。每一年,在举办活动的村子,代春林请当地老师或村干部帮忙留意,若有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他便出资帮助他们,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的,他继续资助。

平正仡乡女孩张悦的父亲于2009年病故,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代春林成了她的资助人。张悦顺利读完初中、高中,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2020年又考取了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

2012年之后,除了固定资助贫困大学生外,每年家乡——平正乡的学子高考后,代春林都会找到其中数名成绩优异者,赠送笔记本电脑。资助的学生,假期还可以来代春林的公司实习、打工。

代春林不止捐资助学,还曾为数十名家境贫寒的患者支付医疗费,还捐款、捐物过百万元,为贫困乡村铺路、修桥。

金天从宁波回来,忙着复习应考。代春林把他请到公司,为来访客人扫码登记疫情状况,每月计薪3000元。

7月里,捷报传来,金天成功聘上了一家银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581bef7b3c64b76e5dd038ecc65d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