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览精选”山长水阔处天山月明

2023-07-16     持久恒定的喜悦

原标题:“悦览精选”山长水阔处天山月明

“援疆人守的是一份情怀。

参观完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我忽然读懂了这些援疆人,

这些年轻而忙碌的身影,在遥遥的西北边陲努力着,奋斗着,

让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好。”

我去过两次新疆,都是因为要去看望援疆的人。

2015年是去奇台县探望援疆的大学室友,2022年则是赴阿克苏慰问援疆的单位同事。奇台县与阿克苏市恰好一个在天山以北一个在天山以南,领略了北疆的水草丰美和南疆的大漠孤烟,山河壮丽,心愿圆满。

1

我们是中秋节之后去的阿克苏,一下飞机,天地间笼着一层灰,远山如同在浓雾里,隐约得看不见。我们到的前一天刚经历了一场沙尘暴,空气里的浮尘扬沙尚未褪尽。驱车行在路上,街边的绿植,叶片表面都蒙着尘土,将原本的绿降了好几个色度,是发暗的灰绿。但跟阿克苏曾经的黄沙漫天相比,现在还是改善太多了。只是,跟我对北疆风景如画的记忆,偏差得有点多。

去北疆是2015年的7月,熏衣草季已经是尾声,而繁花刚刚似锦:向日葵与油菜花明艳粉嫩的鹅黄席卷大地,漫山遍野的青青牧草间各色花儿恣意开放。在江南,几时看到过如此气势,顷刻,为这声势浩大的壮美折服。在这里,没有需要费尽心思腾挪的方寸之地,抬头随处四望,哪里都是铺陈的广阔,人世间的曲折似乎都不复存在了。

站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辽阔,这片蒙古族人的草场,昔年土尔扈特东归的驻足之处,有与生俱来的坦荡,群山只在无穷远处环列,为草原勾勒出依稀的疆界,因为依稀,反而使草原更显辽阔。疆域之内,芳草鲜美,河道蜿蜒,这片丰饶的草场至今仍然是重要的放牧之地,成群的牛羊点缀在碧草间,重复着千百年来的画卷。在这个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地方,自然以它的方式经营岁月,一切循着它的本来静静地发生发展,繁衍流传,巴音布鲁克因而成为如今不落尘埃的世外桃源。这片桃源里静卧着天鹅湖,蜿蜒着开都河。

同样是草原,那拉提的样貌完全不同,它是哈萨克族的聚居地,属河谷草原,位于著名的伊犁河谷东端,巩乃斯河穿流而过,滋养了它的肥美。河谷草原有着独特的气质,它有高峻的山峰,纵横的溪流,茂密的森林和绿草如茵的草场。草场不是一马平川的,而是有着缓慢的起伏;溪流也不是静静地平躺贴合着草地,而是湍急地奔流在林间和深涧;高耸的云杉错落有致,在山脊和谷底站立成不同的风景。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缀在碧草间,袅袅轻烟勾画出人类活动的印记,不多时便消散到林间去了。

2

北疆的旅程是令人愉悦的,即便有荒凉的遗迹,也是自然风光里恰到好处的点缀。而这一次的南疆,展开的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车离开城市,不多久便能看到大片戈壁,道路两边的标配是一排排杨树,基本都是新疆杨,修长挺拔,树叶正面绿色背面泛白,风过处,白叶飘如蝴蝶,树冠尖塔形,每一株杨树都好像缩肩站立。悬铃木也是,身形瘦削。全不像西湖边的梧桐,每一株都张牙舞爪,浓荫遮过半条街。一方水土养育一地的植物,即便同一物种,形态上也是有蛮大差异的。路边的新疆杨植得很密,它们是防风的第一道屏障。植树造林是这里的一件大事,每年春秋两季,全城老小齐上阵,每个人都是要去种树的。在千鹤妇女精神阿克苏实践基地,我读到了柯柯牙绿化工程,1986年开始至今仍在持续的阿克苏群众性全民绿化行动,从卫星图上的一点绿到一块块绿,2020年已经是成片的绿。这些在大地上涌动蔓延的色彩,是人和自然的和解之道。

道边的杨树之外,是大片经济作物。一望无际的棉田,一朵朵小白花已经绽放,要等到叶子干枯才是采棉的好时机。原以为摘棉花和采茶叶一样,棉花的高度会在人的腰部左右,没想到棉花的植株长得矮小,基本上只到膝盖高度。好在现在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还有红辣椒,我们看到的已经是晒辣椒的场面了,一垄一垄堆得高高的辣椒铺排在广袤的大地上,气势也是相当震撼。苹果那是太有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已经都挂了果,泛着微红,要霜降后才开始采摘,之后便通过对口援疆的“十城百店”工程销售到全国各地。凡此种种,阿克苏丰富的物产,通过援疆指挥部搭建的各个渠道实现销售变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3

横亘的天山山脉把新疆天然分成两部分,有高山阻隔,南北疆气候差异很大,体现在自然风貌上,北疆是一幅塞外的风景画卷,而南疆则是一派大漠风光。这是新疆落在世人眼里的两张面孔,一秀美一粗犷,又是天山把它们联结成一个整体。明月出天山,把清辉均匀地洒向疆南疆北。

杭州市援疆指挥部设在阿克苏地委大院里,五层高的小楼,第二层加第三层的一半就是指挥部所有人工作生活的地方。一条走廊,朝北的房间是办公室,南面的房间就是宿舍。每天踏出宿舍门便是工作间,除了睡觉就是工作,两点之间,连那条线都没有。

这一轮的对口援疆从2010年开始,都是以项目为载体,迄今为止,杭州援疆已经在阿克苏援建各类中小学、幼儿园10余所,卫生院、福利院6所,新建和改造富民安居房13000多户等等,太多了,不能尽言,这里只能约略举出几例。每一个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无不凝结着援疆人的心血。

援疆是清苦的,这份清苦是内心深处情感的底色,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抛家离舍奔赴万里之遥,顾了大家必定管不到小家。1000多个日夜,身虽不能至,总是有一丝牵挂在后方。老人的膝下承欢,孩子的成长陪伴,难以弥补的缺席,家中的琐碎日常,子女的学业,父母的身体……都是鞭长莫及的无奈。

援疆人守的是一份情怀。参观完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我忽然读懂了这些援疆人,这些年轻而忙碌的身影,在遥遥的西北边陲努力着,奋斗着,让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好。

入夜的塔里木河,河道蜿蜒深邃,有清朗的晚风吹拂,霓虹灯的倒影散若星辉,而夜空里有唯一一颗闪亮的星,独守苍穹。静谧而美的秋夜,跟都市的家隔着山长水阔,感慨颇深,在了解了援疆的人和事之后,对当年援疆的大学室友陡生敬意,当时因为纯粹是看朋友看风景,对她援疆的工作没有很多涉及,现在想来援疆人其实都是一样一样的。这份敬意不止于她,也要送给所有的援疆人。

(注:头图为巴音布鲁克草原景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54e339d81ee876a0143fde6dfa2d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