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便利ETF市场参与者详细了解2023年度境内ETF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发展方向,特编制并发布本白皮书。本白皮书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管理部联合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制。
引言
2023年,在全球ETF市场进一步蓬勃发展,产品数量和规模均创新高的大背景下,境内ETF市场也在股票市场波动过程中逆势取得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境内ETF共有897只,总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非货币ETF合计资产规模为1.84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971亿元,涨幅18.53%。尤其是以宽基ETF为主的存量产品成为配置资金的重要选择,存量ETF新增4213亿元,占市场整体规模增量的85%。行业主题和策略ETF也亮点纷呈,科技类ETF同比规模新增642亿元,红利类ETF同比规模新增236亿元。
2023年,深交所持续创新指数编制方法,完善配套机制,培育市场生态,不断增强指数投资吸引力和影响力。深交所和指数公司共同推出了深50、创业板系列、中证市场龙头50和行业精选系列等指数,在表征功能的基础上更强调指数的投资价值,跟踪上述指数的ETF产品持续推出并受到市场欢迎。此外,深交所持续优化完善ETF流动性服务制度等配套机制,联合市场各方开展了ETF中文简称征集大赛、第二届全国ETF模拟投资大赛等活动,推动ETF这一费用低廉、持仓透明、风格稳定、交易便利的投资品种走向千家万户。
未来,随着市场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指数和产品设计向精细化发展、长期机构资金深度参与、ETF推广与投顾业务加深融合,ETF的配置价值将不断凸显,更好地发挥工具属性,助力建设普惠金融。深交所也将在持续丰富产品供给、研究优化ETF基础制度、加强市场推广等方面不断发力,推进ETF市场高质量发展,推进投资端建设。
目录
引 言
一、境内ETF市场发展情况
(一)ETF市场整体发展情况
(二)各类型ETF市场发展情况
二、深交所ETF市场建设情况
(一)创新指数编制方法和产品体系
(二)持续推进配套机制优化
(三)携手各方共同培育ETF市场生态
(四)持续推进ETF市场国际化建设
三、2024年ETF市场发展机遇和展望
(一)ETF市场发展的主要机遇
(二)ETF市场发展展望
附件一:全球ETF市场发展情况
附件二:2023年深交所联合指数公司推出的特色指数和ETF
PART一
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
境内ETF市场发展情况
一
ETF市场整体发展情况
ETF产品和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3年底,境内ETF共有897只,总规模达到2.05万亿元。其中,非货币ETF产品数量为870只,合计资产规模为1.84万亿元,较2022年末产品数量增加134只,同比增长18.20%;资产规模增加4971亿元,同比增长36.89%。
图表1:境内ETF(非货币)历年规模和数量(右轴)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底
分类型来看,境内ETF(除货币基金)规模仍以股票型为主,占比达81.1%。QDII型占比达12.9%,为第二大类。债券型、商品型ETF分别占4.3%、1.7%。各类型ETF占比基本与2022年底保持一致。
图表2:境内ETF(非货币)各类型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底
首发规模贡献下降,宽基ETF新发活跃
2023年,新发市场仍然活跃,共成立非货币ETF基金157只,合计成立规模1040亿元。新发产品的规模贡献比例大幅下降至15.1%。
图表3:境内ETF(非货币)规模增量来源占比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2023年,宽基ETF新发市场活跃,共发行48只,募集规模385亿元,占总全年募集总规模的38.05%,主要集中于深证50、创业板200、科创板100、中证2000等新一代宽基产品。
图表4:2023年境内ETF(非货币)新发规模前五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ETF存量规模持续增长,以宽基ETF为主
2023年,存量ETF规模增长4213亿元,宽基ETF和行业主题ETF贡献主要存量规模增量。其中,宽基ETF规模增加2265亿元,占存量ETF新增规模的53.75%;行业主题ETF规模增加891亿元,占存量ETF新增规模的21.14%。
2023年,有10只产品全年规模增量超过百亿,规模效应更加突出。以沪深300、科创板5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为代表的宽基ETF增量靠前。
图表5:2023年境内ETF(非货币)规模增长前十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ETF联接基金需求升温,产品规模数量增长迅速
随着近年行情轮动的加快和互联网渠道的发展,场外指数化投资需求升温,ETF联接基金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提高。截止2023年底,全市场485只ETF联接基金资产规模达3768亿元,同比增加476亿,同比增长14.48%。2023年新成立ETF联接基金产品共121只,募集规模206亿元,数量同比增长59.21%,规模同比增长29.30%。
行业集中度维持高位,头部管理人优势突出
截至2023年底,境内有51家基金公司拥有上市非货币ETF产品。其中,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货币管理规模合计为1.46万亿,占市场总规模的79.13%,集中度较2022年略有提升。已有5家管理人非货币ETF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其中华夏基金管理规模已达4017亿元,全年规模增量超过1200亿元,ETF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市场特征。
图表6:2023年境内ETF(非货币)规模前十的基金管理人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优胜劣汰加速,清盘渐成常态
近年来,境内ETF市场清盘数量明显增长,部分同质化且规模较小的产品因失去竞争力而清盘,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逐渐形成。2023年,共有23只ETF清盘,包括股票型、债券型、商品型等,其中行业主题类产品共10只。
图表7:境内ETF清盘产品数量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底
二
各类型ETF市场发展情况
宽基ETF规模增长显著,产品布局日趋完善
2023年,在震荡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宽基ETF成为投资者的抄底利器,规模增长显著。截至2023年底,宽基ETF数量为214只,总规模为8516亿元,同比增加2681亿元,同比增长45.94%。从规模变化情况来看,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规模同比增加1208亿元,位于宽基指数之首,跟踪中证500指数的ETF规模同比减少108亿元,成为规模减少最多的宽基指数。
与此同时,宽基ETF的产品体系也走向多层次的新发展阶段,产品布局日益完善。2023年,多只新特色宽基ETF陆续发行,如深市的核心宽基深证50ETF,聚焦小盘风格的中证2000ETF,覆盖全市场股票的中证A股ETF,以及细分板块内部的差异化产品,如科创板100ETF、创业板中盘200ETF。
图表8:境内宽基ETF历年规模和数量(右轴)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图表9:ETF跟踪规模前十的宽基指数及规模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行业主题ETF稳步扩容,科技类增量靠前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A股转向结构化行情,行业主题ETF迅速发展。截止2023年底,行业主题ETF共486只,合计规模5868亿元,同比增加1051亿元,同比增长21.82%。其中,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类ETF规模增长最多,同比增加642亿元;医疗健康类ETF规模增长次之,同比增加368亿元。
随着各赛道行业主题ETF逐渐布局完善,市场更加关注符合国家政策以及产业转型方向的新兴ETF产品,布局思路更加细分,如推出了信创、机器人、央企主题、半导体材料设备等ETF产品。
图表10:行业主题ETF历年规模和数量(右轴)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图表11:各类行业主题ETF 2023年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跨境ETF延续增长态势,成为差异化布局的蓝海市场
随着海外投资需求的驱动,跨境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目前,跨境产品形成了覆盖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东南亚等多个地区,以宽基、高科技、新经济为主的产品格局,成为投资者布局海外市场的重要工具。2023年,跨境ETF仍然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规模增长近900亿至2867亿元,同比增长44.82%,产品数量已超过140只。截至2023年底,共有9只跨境ETF规模突破百亿。
图表12:境内跨境ETF规模和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图表13:各类型跨境ETF规模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策略类ETF关注度持续上升,红利因子受资金青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Smart Beta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策略ETF为各类资金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工具。截止2023年底,策略ETF共65只,合计规模564亿元,同比增加234亿元,同比增长71.11%,主要覆盖红利、价值、成长等因子。其中,红利类ETF一枝独秀,规模达到448亿元,同比增加236亿元,同比增长110.64%,是最受欢迎的策略ETF产品。但目前境内策略类ETF仍处于发展初期,因子的丰富程度和整体规模与发达市场相比均有较大发展空间。
图表14:境内策略ETF历年规模和数量(右轴)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债券ETF规模稳步增长,短融和政金债ETF规模增长显著
随着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债券指数化投资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2023年债券ETF整体保持了2022年以来的增长态势,产品数量上升至19只,规模上升273亿元至802亿元,同比增长51.50%。在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利率持续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加大等背景下,中短债ETF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其中5只政金债ETF规模同比增加65亿元,合计规模达288亿元。
图表15:境内债券ETF历年规模和数量(右轴)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商品ETF规模企稳回升,黄金ETF仍为主力
目前境内商品ETF品种仍然有限,包括14只黄金ETF和3只商品期货ETF。2023年,在避险情绪上升、黄金价格高涨的环境下,境内商品ETF规模增长86亿元至306亿元,逐渐企稳回升。其中,黄金ETF共14只,规模为290亿元,占商品ETF总规模的95%,同比增加59亿元,同比增长38.18%。
图表16:境内商品ETF历年规模和数量(右轴)
数据来源:Wind,亿元,截至2023年底
图表17:境内各类商品ETF 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底
PART二
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
深交所ETF市场建设情况
一
创新指数编制方法和产品体系
2023年,深交所联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指数”)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证信息”)共同研发并推出了多条创新性、特色性指数,持续完善宽基指数序列,优化行业主题指数体系,进一步增强指数投资价值,丰富和创新指数及产品体系。
成功推出深50指数及ETF产品
2023年,深交所和深证信息联合编制并发布深证50指数,补足了深市单市场核心宽基指数短板。该指数主要反映深市市值规模大、行业代表性强、公司治理良好的50家上市公司股价变化情况。深证50采用创新的宽基指数编制方法,一方面通过行业地位筛选将行业龙头公司纳入指数,保证了指数对深市核心证券的覆盖度和表征性;另一方面创新性地在宽基指数上采用ESG负面剔除及公司治理得分选样,筛选优质上市公司,彰显了ESG的投资理念。
目前,共有2只跟踪深证50指数的ETF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深证50ETF既呈现出成长蓝筹的特征,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弹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兼具配置和交易属性的宽基指数投资工具。
发布中证A50和市场龙头50指数
2023年,深交所联合中证指数编制并发布中证A50指数和中证市场龙头50指数。中证A50指数从全市场三级行业的“行业冠军”中,选取50只市值最大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中证市场龙头50指数则从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民营企业等类型企业中选取50只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两条指数选取行业龙头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聚焦A股优质核心资产,同时指数编制方案均创新引入ESG可持续投资理念,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投资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超大盘宽基指数体系。
完善深市主板和创业板宽基指数体系
2023年,深交所联合深证信息围绕深市主板和创业板加大指数供给,丰富和完善深市指数体系建设。深证信息发布了深证主板50指数、创业板中盘200指数和创业板小盘300指数,分别刻画深市主板创新蓝筹企业以及创业板中盘股、小盘股的股价走势。目前,4只跟踪创业板中盘200指数的ETF已经推出,3只跟踪深证主板50指数的ETF已经获批,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宽基指数化投资工具。
创新推出行业精选系列指数
2023年,深交所联合中证指数研发更具投资价值的行业精选指数体系,创新行业主题指数编制方法。目前中证指数已发布半导体行业、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设备及电信运营服务行业共3条行业精选指数。3条行业精选指数在对应行业中,在市值因子的基础上,增加了治理、财务等Smart Beta因子,精选50只规模较大、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基本面良好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与传统市值选样的行业指数相比,增加了对公司基本面的考察,具备更强的可投资性。
二
持续推进配套机制优化
缩短指数基金开发对指数发布时间的要求
深交所修订并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引第1号——指数基金开发》,适当放宽了指数基金开发要求,将开发非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对指数发布时间满6个月的要求缩短至3个月,进一步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更及时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研究优化完善ETF流动性服务制度
深交所修订并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引第2号——流动性服务》,推出主流动性服务商机制,对主流动性服务商提出更高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激励,进一步发挥流动性服务商流动性供给作用,更好满足投资者投资交易需求。
研究实施LOF变更为ETF联接基金方案
深交所向市场发布《关于指数型LOF变更为同标的指数ETF联接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LOF基金向ETF联接基金变更的方案和安排,助力LOF市场顺利转型,健康发展。
三
携手各方共同培育ETF市场生态
开展ETF中文简称征集大赛活动
为推广和普及ETF这一居民资产配置工具,助力ETF走进千家万户,深交所举办ETF中文简称征集大赛,期间累计收到1256条征名投稿。同期,组织开展了100场“走进百强营业部”活动,扩大ETF市场影响力。
组织ETF投顾大会暨策略师培训活动
深交所组织召开深市ETF投顾大会,同期上线“ETF策略师(初级)培训”课程,为投顾群体搭建较为系统的ETF知识体系,已经有超过4.5万名投顾参加培训,2.8万名投顾完成考试并结业。
指导举办第二届全国ETF模拟投资菁英挑战赛
为提高公众对ETF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帮助学生群体了解金融市场、投资产品以及投资策略,组织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和全国百余所高校参加第二届全国ETF模拟投资菁英挑战赛,总参赛人数超过21万人,累计报名院校2113家。
组织召开ETF产品持营暨媒体工作交流会
为进一步树牢“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销售理念,切实改变“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深交所联合媒体、券商及基金管理人召开ETF产品持营暨媒体工作交流会,聚焦ETF 高质量新闻宣传和持营生态建设,分享破局经验,共同探索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ETF持营生态。
做实做强市场服务品牌活动体系
深交所重点围绕ETF产品发展战略,聚焦投资者互动体验和效果转化,升级完善“ETF大讲堂”“走进成分股公司”“对话基金经理”等品牌活动体系,共举办超过100场“ETF大讲堂”活动、25场“走进成分股公司”、10场“对话基金经理”活动。
四
持续推进ETF市场国际化建设
深股通ETF持续扩容
自2022年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深股通ETF持续扩容。2023年新增25只ETF纳入深股通名单,深股通ETF标的总数量扩容至55只,持续丰富境外投资者A股投资工具。
进一步推动深新ETF互通合作
2023年,深新互通产品银河富国中证1000ETF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为新加坡投资者提供了配置A股的新工具。
PART三
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
2024年ETF市场发展机遇和展望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复杂多变,ETF凭借其持仓透明、风格清晰等优势,吸引了大量资金关注,成为基金业内一抹亮色。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党中央重要战略目标,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投资者教育逐步推进、产品持续创新,ETF市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
ETF市场发展的主要机遇
市场估值整体下行,ETF配置价值逐渐凸显
2023年权益市场走弱,主动股票基金规模缩减,但被动指数基金规模不减反增。随着主动产品能获取的超额收益有所下降,被动投资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吸引力逐渐凸显。随着市场波动和整体估值下行,ETF的性价比日益突出,配置价值逐步提升,吸引资金积极参与,进而带动ETF规模的逆势增长。
国有资金和长期资金逐步入市,ETF参与度有所加强
ETF作为投资工具,以其费用低廉、持仓透明、风格稳定、交易便利的特点,受到各类投资者的认可,尤其是吸引了国有资金和长期资金的参与。2023年,中央汇金公司公告买入ETF,国新控股公司也公告增持ETF,保险资金持有深市ETF规模占比提升至11.34%。随着更多长期资金通过ETF进入A股市场,ETF也将对平滑市场波动、优化资本市场环境展现越发重要的战略作用。
管理费率不断下降,ETF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ETF市场的高速发展,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费用开始成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工具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也铸就了“降费”大趋势,近年来ETF管理费率也应声不断下降。2023年,易方达、工银瑞信、华安等基金公司公告调低其旗下部分ETF管理费率,该举措有利于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增强产品对长期资金配置的吸引力。
交易佣金改革启动,助推ETF投顾业务快速发展
2023年12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预示了交易佣金分配制度改革的到来。新规将引导基金公司加强销售资源使用效率,使其在ETF的产品布局上更慎重,推出真正适销对路、符合市场需求的ETF产品。新规也将促使证券公司改变ETF销售模式,营销更注重做大保有规模,各参与方共谋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
同时,新规将或将改变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加速其向买方投顾转型。叠加我国互联网的高普及率,海外以Betterment、Wealthfront为代表的智能投顾业务模式或将得以推广。我国“投顾+ETF”模式迎来发展机遇,将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主流模式之一。
二
ETF市场发展展望
深入推进指数及ETF研发创新
深交所将继续立足指数的投资性,兼顾表征性,综合考虑公司治理、景气度等因素选取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股票构成成分股,在指数编制和权重设置上充分考虑ETF投资运作需求,深入推进指数供给端创新。
一是研究推出差异化宽基指数产品。随着A股注册制全面实施,上市公司数量逐步增加,同时创业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宽基产品仍有进一步布局空间。深交所将围绕反映大盘的市场蓝筹系列、A50、A500,反映创业板小盘股表现的指数,更加契合交易型需求的30系列指数,核心指数的卫星指数产品方面加大布局力度。
二是围绕国家战略和投资性方面加大行业主题ETF供给。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催生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经济、专精特新等新的行业和主题,深交所将围绕国家战略,布局更多符合转型趋势的行业主题产品,研究推出行业精选系列、ESG精选系列ETF产品,为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三是加大场内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深交所将顺应居民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新趋势和新特征,研究开发含下跌保护期权策略、股指期货对冲策略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好满足投资者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
四是研究推动主动管理ETF的开发。目前,采用抽样复制方法跟踪指数的ETF及指数增强ETF已经具有事实上的主动管理特征。深交所将研究推动主动管理ETF的开发,进一步完善ETF分类,为不同特征的ETF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标准,为场外基金场内化、透明化提供实施路径。
五是拓展跨境ETF覆盖地域和投资标的范围。深交所将围绕投资者关注区域和国家战略,持续提升美国、香港、东南亚等区域类跨境ETF,以及承载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等国家大战略方向和代表全球新兴产业技术变革趋势的跨境类ETF布局领域力度。同时,尝试与更多国家/地区通过ETF互联互通项目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的合作。
不断完善ETF市场机制
一是推动提高流动性服务费用支付效率。深交所将继续优化基金流动性服务商服务费用支付方式,探索由月度支付调整为按日支付,提升流动性服务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场成本。
二是推进沪深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深交所将按照统一部署安排,推进沪深跨市场ETF全实物申赎模式,降低产品投资和结算风险,便利投资者参与。
加强长期资金引入力度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ETF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交所将进一步服务好各机构投资者,针对性开展机构投资者推介,研发契合机构需求的指数和ETF产品,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
研究优化ETF基础制度
为进一步推动ETF市场高质量发展,深交所将研究优化ETF相关基础制度,包括探索优化ETF成立上市条件及发行方式、研究优化产品指数管理机制及编制方法、推动ETF纳入转融通标的等。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所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引发损失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