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今年冬至不一般,“冬至在月头,春节不穿棉”,春节冷吗?

2023-12-10     以文温暖三农

原标题:老人说今年冬至不一般,“冬至在月头,春节不穿棉”,春节冷吗?

导读:老人说今年冬至不一般,“冬至在月头,春节不穿棉”,春节冷吗?

“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随着时间的流逝,将迎来今年的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的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编辑

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在冬至这一天是阴气最盛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阳气将会慢慢的上升,所以说是“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以后,将慢慢的迎来立春,气候将慢慢的转暖。

冬至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有些地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冬至节这一天,人们会吃一些传统食物来进补和祈福。例如,吃饺子寓意着“冬至大如年”,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吃羊肉汤寓意着暖和和健康等等。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祭祀活动,如烧香、烧纸钱等,这些祭祀活动是为了感谢祖先的恩德和保佑家人的平安健康。同时,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日子,在这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一起享受美食和互相祝福,所以就有冬至大如你这样的老话流传下了。

在以前,冬至前后是最寒冷的季节,寒冷到什么程度,就是人们是用“数九”的方式,一天天的数着日子来过,度过寒冷的冬天,所以冬至这一天还叫做“交九”,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数九寒天。

编辑

一、今年冬至不一般,是属于“早冬至”?

我们先来看一看节和气有什么区别,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其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据《历书》记载,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单数称为节气,双数称为中气。例如,大雪、冬至分别为第十八个和第十九个节气。而每个农历月份都需要有一个中气,如果没有中气则需要闰一个月。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和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其中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例如,春分和秋分是昼夜平分的日子,夏至是日影最长、冬至是日影最短的日子,这些节气对于指导农事活动、预测气候变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历中,十二个中气用来表征十二个月份。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特定的中气,例如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三月的中气等。如果当月没有中气,则需要进行闰月调整,这种闰月制度确保了农历与四季的同步性和准确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季节的变化和农事活动的安排。

冬至是指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也就是冬至点,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在农历中,冬至通常在每年的十一月中下旬,具体日期可能因年份而异,今年,农历的十一月十日就是是冬至,也就是公历12月22日,是在农历的上旬,主要是受了闰月的影响,所以今年属于“早冬至”。

编辑

今年早冬至,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就是对春节的气候有影响,我们来看一看农谚是怎么说的?

二、冬至在月头,春节不穿棉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如果是冬至在农历的月头,那么到了春节的时候,天气就会比较暖和,不需要穿很厚的棉衣服了,这句话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表达了人们对节气和气候的一种感知和理解。

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你来看一看农谚有没有道理?按照农历的节气来看,如果冬至来的早,相应的立春节气也会来的早一些,立春节气到了,气候慢慢转暖,就拿2024年来说,2月4日这个立春的日子,对应的农历时间竟然是2023年腊月二十五,这明显预示着立春的脚步已经提前。

而2024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春节的时间在2月10日,这时,我们已经迈过了每年中最冷的时节——小寒和大寒。没有了严寒的束缚,2024年春节自然会呈现出一种暖和的气象,冬至的提前到来,不仅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编辑

二、冬至在月头,倒春寒易到

这句话有没有一些道理呢?按照农村老祖宗的说法,就是说早冬至,就是11月上旬,冬至节就到来,到了春节过后,因为气候暖和的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倒春寒天气,到了清明节前后,还需要烤火的取暖,倒春寒天气发生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

倒春寒天气到了,容易使春天生长的农作物影响很大,让开花的蚕豆麦子不能饱满,种下的种子容易腐烂,让农作物减产,结合今年的天气情况,就是早冬至,对于农民群众来说,要适当的做一些准备,预防到春寒的到来。

编辑

综上所述,今年是属于早冬至,早冬至的到来,春节可能比较暖和,但是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可能容易发生倒春寒天气,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当地的气象预报部门为准,做好倒车还得准备工作。

对于今 年是在早冬至,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478dbc7fb9e191394ee83b2e606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