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孝难两全 ——读《大唐布衣——郇谟传》有感

2022-04-24     日本通

原标题:自古忠孝难两全 ——读《大唐布衣——郇谟传》有感

周航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昨日读完《大唐布衣》这本书,直至今日依旧感慨良多。不由得提起笔,定要将这胸中浪滚记录下来,以便时时提点自己。真是敬佩木讷老师的才学与创造力,更感谢木讷老师将这么好的故事呈现于世。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这样的栩栩如生,他们的每一项决策和行为,既是那么的无奈,又是那么的理所应当,不禁让人有种潸然泪下之感。不知是否是我太过肤浅,这书中最令我难以释怀的,竟是一名叫元媛的女子。我痛惜她的境遇,更痛惜她与郇谟的感情。本应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啊,怎么就会成这个样子了呢?每每想到这里,我总在惋惜,为什么郇谟不能和她一同远走高飞呢?可是我明白,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一是来源于小说故事情节安排的需要,二是来源于书中所描绘的社会现实,以及卷进那个漩涡中的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元媛和郇谟的感情注定就是个悲剧。

但能让我如此痛心的并不是一个因爱而受伤的弱女子,而是个人相对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渺小。为什幺元载不能及时收手?为什么郇谟不能再有魄力一些?这些看似是个人问题,但其实并不尽然。元载出身贫寒,生活艰苦,可能是他的生活境遇导致了他的嗜财如命。其面对事情如此狭隘与极端的处理方式也与其成长环境不无关系。可能正是因为匮乏,才造就了其对各种事情的不舍与斤斤计较。郇谟则是寒门子弟的另一个极端,成长环境的单纯及对民间疾苦的深刻认知使其很早就养成勤奋努力,宽厚仁爱的个性,始终保持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信念,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但是,这样的雄心壮志与绝伦才华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时却却步了、绝望了。最后竟然将扳倒一个贪官作为自己使命实现的载体,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但最令人痛心的,是一个将自己的心全部掏出来,给予这两个男人的女孩元媛。元媛天生丽质,门第高贵,在父母无微不至的保护下,没有沾染一点社会的污浊,看似刁蛮任性,实则清澈善良。面对元载与郇谟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元媛的出家反映出了她内心何样的挣扎?每想到这里,真的是痛心不已。总记得书中元载常说要是能早日认识郇谟,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郇谟在最后也回答说要是早认识元公可能也已被拉下水了。可二者为什么不能“中和”一下呢?就像颜真卿、杨绾等人,不也很好吗?可那二人确是追求卓越与完美之人,怕是搞不来这“中和”之事。但我想,这可能并不意味着“中和”是不对的。只是元载与郇谟缺乏对“中和”的认识,以及实现“中和”的手段罢了。但是我却并没有储备以对这样的观点进行论证,就当其是对我自己的勉励吧。

还是不谈元载,这样的贪官是必须要打击的,其所欠下的血债也是必须要血偿的。不仅仅是元载,宁疾云,卓英倩也是一样。可是郇谟,自己经历千难万险,奋斗半生,真的如他所愿解救苍生了吗?我想他只不过是帮助一派人扳倒了另外一派人而已。但是这样的评价确实对他来讲不太公平,但是这个世界不会因为走了一个元载而变好,因为还会有第二个元载出现。如此绝伦才华的郇谟,难道就只做这点事吗?然而郇谟失去的是什么?是他的父母,是元载与王韫秀,是元媛,是沈梦芜,是这些至亲至爱之人啊。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自古忠孝两难全”。忠是指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孝是指对至亲至爱之人的体贴。在“天下苍生”与“至亲至爱之人”间选择,太痛苦了。而这大概是我为元媛而落泪的真实原因吧。

然而,我们不能把责任都推给郇谟。我在想,为什么郇谟没了元载的庇护,就只能上街卖字画呢?为什么郇谟这绝伦才华偏偏非要考科举,进官场呢?除了其个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外,是不是因为那个社会给予个人实现抱负的机会太少了?我总在想,要是郇谟能够带着元媛和父母远走他乡,教书育人,经营商业是不是就会完美了?又或者他不要与元媛有任何瓜葛会不会就更好呢?但是他为什么明明知道元载是个什么人,还就是要当门客呢?当然,郇谟的留下不是贪恋荣华富贵,是因为前有卓英倩,后有元媛,实在难以割舍。最后逼得自己在忠与孝之间做了选择,牺牲了元媛与自己的父母。可不仅郇谟这一介布衣难以忠孝两全,任凭元载、李豫、成吉思汗、康熙谁又能忠孝两全呢?“自古忠孝两难全”,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但我还是要批评郇谟,他如果可以早点看透,多些魄力带着元媛与父母远走高飞那就好了。这并不意味着我质疑郇谟作为一介布衣的家国情怀,也不意味着我不屑于这样的家国情怀。而是我批评他不够勇敢与果决,他的柔弱既没有从根本上解救黎民于水火,也害了他几乎所有至亲至爱之人。郇谟他明知自己不是官场这块料,却又为何带着所有的至亲蹚进这趟浑水?说是为了黎民苍生,可他真的救了黎民苍生了吗?他一则不愿,可能也不敢在官场拼杀,夺下能够掌握制度建设大权的官职,二则不能认清自己的局限激流勇退做自己能做之事,唯一的贡献就是扳倒了一个还会由另外一个可能更恶的人代替的宰相。而后,搭上了所有至亲的幸福,甚至性命。郇谟没有错在拥有家国情怀,他错在没有提早摆正自己的位置。我真是期待这个故事中的郇谟能够带着元媛和父母,远离官场去创办学堂以便教育更多堂堂正正的人,更多敢于做真实的自己的人;再去经营商业以便能够为一方百姓带去富足的生活。能够教育一批坚守正道的学生,能够让自己的商业力量所及的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解救苍生。而那时,他也会拥有真正的力量去实现自己心底的理想。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他的父母和元媛会非常的幸福。可创办学堂和经营商业也不是一条简单的路,但是一介寒门,需要小步快跑,一步一个脚印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郇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下子接触了任凭他多么有才都难以快速懂得和驾驭的朝堂之事。于是,一个才华绝伦为少年,拥有了本不应该在他这个年纪拥有的释然。正所谓,寒门岂知风云事,自古忠孝两难全,锦衣玉食何足恋,安享天伦济苍生。人,定要接受自己的局限,看清世事之复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心底最高尚的理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463ca6830da4555954998fa0fe4a3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