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中国社科立项200强排名:川大、人大、华东师大居前三!

2023-10-12   星球数据派

原标题:近5年中国社科立项200强排名:川大、人大、华东师大居前三!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

数据来源:高绩、软科

近日,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艺术学项目和西部项目立项名单陆续公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水准,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备受关注。

根据2019-2023年高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排名数据四川大学表现最为突出,名列全国第一,立项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中国人民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同样有着不华俗东的师表范现大学则位列第三,这三所高校均是我国人文社科学科的佼佼者。

川大领衔,百家争鸣!

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上,四川大学以其卓越的学术实力,以295个立项数稳居全国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以279个立项数紧随其后,位列全国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则以274个立项数位列第三

而令人瞩目的还有厦门大学,以263个立项数位列全国前十,彰显了其文科强校的实力。同样展现出文科强校实力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和西南大学,他们分别以252个、252个、244个、229个、225个和224个立项数位列全国前十。

在非“双一流”高校中,浙江工商大学以177个立项数拔得头筹,名列全国第26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福建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河北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他们以159个、156个、154个、150个、146个、145个、137个、131个和127个立项数位列全国前五这十些。非“双一流”高校展现了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名单是经过严格的评审和筛选程序产生的,代表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重点方向。这些高校在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具备了较为突出的优势和实力,对于提高我国整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立项位居前列的高校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以四川大学为例,该校近年来在人文社科学术领域屡获国家级荣誉和奖励,科研成果丰硕且广泛被国内外的学术界认可。同时,该校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实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重点项目,人大领跑!

在国家社科基金的年度项目大家庭中,重点项目无疑是含金量最重的成员。它们担当着创新使命,以强大的研究实力推动着学科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申请这样的项目,无异于在展示国家高水平的研究实力。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近五年来各大高校的重点项目就立像项站情在况赛。场上的选手,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社科研究领域展露锋芒,表现出强大的实力。他们分别以55个、38个和35个重点项目数位列前三,从侧面描绘出这这三所高校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实力和不懈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在社科研究领域中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其在重点项目立项数量上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了该校的强大实力。同时,吉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也在社科研究领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构成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三驾马车。这些高校的成功经验,不仅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和借鉴,更有助于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发展。

此外,在5年里,以下高校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们分别拥有20个以上的重点项目立项数:南京大学(34个)、武汉大学(31个)、南开大学(31个)、厦门大学(30个)、华东师范大学(29个)、北京大学(25个)、浙江大学(25个)、暨南大学(25个)、四川大学(23个)、郑州大学(23个)、浙江工商大学(22个)、南京师范大学(21个)、山东大学(20个)和上海交通大学(20个)。这些高校在科研领域中的表现十分出色,展现了其雄厚的学术实力和研究水平。

社会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及"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作用已不容忽视。在2021年3月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明确指出,综合考察建设高校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是具体评价的一项关键要求。这不仅彰显了国家对高校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期望与重视,同时也进一步突显了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