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陈念,全校人的表现都是冷酷无情,学校校长甚至说:“因为高考压力过大而自杀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因此,《少年的你》的开场结构是非常优秀的。把周围人冷漠的人性全部都衬托到淋漓尽致。但是,很遗憾,开头是成功的,后半段却是马虎的。不知道是导演故意在掩盖什么,还是因为有些东西不能展现出来,导致影片整体压抑,完全没有释放出精彩的部分。同时,每个人物角色都没有刻画清晰,没有交代清楚人物背景。
陈念一出场就是沉默不语,眼神空洞,心神恍惚。
小北一出场就被挨打,当小北说要保护陈念时,陈念反问:“你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保护我。”小北说:“挨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挨揍之后一定要还回去。”
镜头下便交代了两个主角的主要性格。一个是软弱,一个是强硬。只有两者是水火交融的鲜明性格时才能很好的体现出故事背景的承接。
然后,就是反派魏莱。长得一脸清秀,却心如蛇蝎。家境优越,父母背景不详。至于她为什么要欺凌陈念,也没有交代,可能就是属于那种以欺负同学为乐,不觉得自己很过分,更不会认为自己是在作恶的冷血败类吧。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其实很牵强,但还算流畅,也许是剧情如此,导致影片有许多不合情理的细节处理,比如以下几个很明显缺点:
影片这些拍摄手法太夸张了,表现出了这所学校除了主角与部分人外,其他人都如暴徒一般。这样的夸张在这种与现实严重共鸣的题材上应该慎重使用。
《少年的你》虽然爆发了,但除了细节上的败笔之外,还有一处大败笔,那就是全片没有具体突显第三主角。这也是最大的败笔。几乎优秀的影片都少不了有一个优秀的第三人物,比如《我不是药神》里面的吕受益与黄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配角们的优秀表现,才成就了《我不是药神》的高度。
如果细节存在的问题是剧情设定,那只能做以下的解释,那就是影片需要用夸张手法来做人性的冷漠反应,从而达到一种人性的写实与虚无,并且反应出当代社会人性扭曲的现象与教育缺失、法律不健全等存在的社会问题。
陈念说:“没有哪一节课教我们,如何变成大人。”这是一种典型的教育缺失的表现。
影片实质是在映射当下严重的校园霸凌问题,按照情节设定的发展方向来说,到最后是不是应该把校园霸凌事件作为社会话题为结尾来呼应影片的呈现效果呢?反而直到影片最后,受害者也没有得到正义的伸张,而欺凌者却得到了伸张的保护。影片在这方面上的处理,个人总觉得很不理想。
最后,说一下个人感想:
在青春片的影史上,《少年的你》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不妨碍它会成为今年年度最佳的优秀作品。但是,《少年的你》这部电影的高度共鸣仅是题材的张力与切身的“校园暴力”让你产生了共情,并非这部电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