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城市”是一个流行的词,但我们目前的城市设计与女性的需求不一致。我们的城市在人权和政治立场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有许多政策、运动和倡议可以缩小教育、工作和工资方面的性别差距。然而,在城市领域的基本规划和设计方面,我们的城市仍然存在“性别盲区”,比较男性和女性的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减弱城市建设性别歧视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仍有数十亿女性面临着城市设计中存在的性别偏见所造成的问题。这些问题众所周知,例如缺乏安全性和雕像的代表性有限,另外还有些不太明显的问题,例如城市广场的设计方式和暴露于气候危害中等等。
无论是意外还是设计,我们的城市环境都会加剧性别不平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式会严重限制女性四处走动、从事经济活动或享受当地生活的能力,这样可能会以象征性和实际性的方式让女性的生活更加艰难。
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显而易见的性别不平等现象。首先,有据可查的是,许多女性在城市公共场所和交通系统中遭受过性暴力和性骚扰,所以某些交通工具或线路在天黑后根本无法使用,使行程规划变得更加困难紧张。
厕所和卫生设施也不足以满足女性的需求,或者无法承担照顾女性的责任,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也未必考虑到这点。
在谈论城市设计中的性别包容性时,讨论最多的两个话题是公共空间和流动性。我们努力让女性的公共场所和交通更加安全,然而,我们需要明白,安全只是更重要问题的一个要素。“不分性别”的区域与空间本身的设计和假定用途有关,女性车厢和旅行卡等举措只是增加公共交通使用的一种方式,它们不保证所需的针对特定性别的灵活性。
毋庸置疑,女性在公共交通、公共场所以及任何与此相关的空间的安全,深深植根于性暴力问题和男权社会的狭隘心态。虽然城市规划者不能明确处理国内事务,但他们可以减少公共领域的不平等和性别歧视。气候适应力和权属保障是与住房和基于政策的规划实践相关的因素。
在谈到性别包容性时,“性别主流化”是一个经常与政治和社会问题相互关联的概念。必须了解这些相互关联的个体元素,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赋予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同的意义。
同时,一些不平等是象征性的,需要交叉解决方案。雕像、道路名称和其他纪念碑中缺乏代表性会影响一系列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这也是性别偏见设计态度的征兆。几乎每个国家都只有 2-3%的雕像代表女性。
性别偏见也表现在不太明显的地方,尤其是城市气候灾害的频率和影响增加,女性更容易受到这些危害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她们比男性更有可能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同样,用作规划基础的数据有偏差,源于几十年的测量尺度,从概念上就在我们的建筑中根深蒂固的不平等。
性别平等不应与男女平等对待相混淆,我们需要了解女性在城市和地方的遭遇在不同层面上与男性有何不同。与性暴力一样,大多数城市的儿童保育和日托工作更倾向于女性参与。同样,占主导地位的汽车用户是男性,而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在女性中也很突出,它们对男性比对女性更安全。
为女性设计需要特定的元素,而不是为男性设计的空间非常好,让女性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的建筑环境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独特的机会来做出微小的改变,从而在我们城市的各个层面带来巨大的变化。
虽然女性占全球城市人口的一半,但城市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她们,因此许多城市不适合女性工作。随着快速城市化的继续,以及因冲突和气候变化而导致的重建工作的展开,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创建更安全、更具包容性和更公平的城市。
扭转我们城市空间结构中根深蒂固的历史性性别偏见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和利物浦大学合作制作的最新报告《活力城市:设计为女性服务的城市》提供了实用建议,旨在让城市对女性更具包容性,一些城市已经率先将女性体验纳入设计中。
它将全球女性的声音和经验与对数据和研究的全面审查结合起来,以确定问题和解决方案。范围从即时行动到长期计划,涵盖四个关键领域:安全和安保;正义与公平;健康和福祉;以及充实和满足。
就其中改善城市妇女的健康和福祉这一领域而言,主要建议包括提高性和生殖保健的标准;提供优质的水和卫生设施;创造关爱、绿色、活跃的环境,保障女性也可以通过安全的途径进入公共场所。
一些城市已经率先将女性的经验纳入设计中,并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果。我们可以看看瑞典于默奥的隧道,这条80米长的行人和自行车通道缓解了威胁感:入口宽阔、渐变坡度、圆角和自然采光,以增强视线和视觉意识。它在夜间为女性提供步行路线使城市更安全,并且本身已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高客流量提供了额外的自然监督。
还有一些简单的措施可以附加到现有的基础设施上。例如,在厄瓜多尔基多,交通运营商在城市各处的车站安装了透明玻璃走廊,串联起人们,尤其是女性报告感到不安全的等候区,以扩大能见度并鼓励公众监督。
像这样的设计理念还可以走很长一段路,但我们也需要在决策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改变。我们必须支持女性参与各级城市治理,要么通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委员会中的直接代表,要么通过咨询过程和咨询委员会听取各种经验。
例如,德国莱比锡任命了一个专门的性别平等咨询委员会,以确保在其城市决策中的代表性。同样,伦敦遗产开发公司和奥雅纳利用社区咨询的结果制定了改善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女性安全的指南。
我们现在还必须接触那些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性别平等很重要,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很多时候,决策是由不完全了解女性的不同需求以及她们对社会的贡献的男性做出的。因此,拥有强大职位的人的同盟关系至关重要。
为实现包容性城市,城市专业人士、政府当局和社区团体必须采用包容性方法;超越协商,让女性积极参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每个阶段,从项目的开始到交付。
这样做可以解锁新的综合解决方案,例如在伦敦的里士满,自治市镇议会推出了“社区厕所计划”,当地企业获得补偿,以提供免费、清洁、安全和无障碍的厕所,并通过在线互动地图进行协调。
人们希望报告和此处概述的示例能够为使城市更具包容性的实际步骤提供灵感。对性别敏感的城市规划方法不仅仅是为女性服务,它对家庭、家庭和当地社区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它确保我们的城市将为所有人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公平和更丰富的空间。
百家观点丨设计是带来种族歧视的最有力工具之一
百家观点丨AI,不只是设计
百家观点丨“极简主义是对不同世界的渴望的表现”
百家观点丨听听大家对建筑学习的不同看法!
百家观点丨令人心动的OFFER【建筑专家】竟然是他......?
百家观点丨空间有性别吗?建筑中的女性主义
百家观点丨电影与建筑,谁造就了谁?
百家观点丨从纪念性聊到建筑师的表达欲
百家观点丨一场“完美”的建筑师婚礼是怎样的?
百家观点丨改变建筑的十幅画
百家观点丨建筑理论真的“无用”?——再论埃森曼纸板住宅House X / 林婉嫕
百家观点丨为什么路易斯·康的画作仍然重要?
百家观点丨元宇宙,是建筑师的乌托邦,还是就业新大陆?
百家观点丨如果设计是一场双向奔赴,那建筑师的剧本就是保媒拉纤
百家观点丨拆了,但没完全拆:中银胶囊塔重建权正在拍卖中
百家观点丨从概念到技术深度剖析:火遍全网的《吉巴罗》为什么这么牛!
百家观点丨我们将如何建立未来的图书馆?
百家观点丨住宅楼像搭积木一样整齐,高度统一!网友:“住在这里会抑郁,出门找不到家”!
百家观点丨从BIG到Gensler,不同身段的建筑事务所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百家观点丨线性、编织、智慧...卸下“概念包装”,明日城市有多远?
百家观点丨“古根海姆效应”后,地标建筑真的能改变一座城市吗?
百家观点丨罗杰斯改名,扎哈砸1个亿!大师事务所的成功全靠“好名字”?
百家观点丨涂鸦中标、推翻任务书,Steven Holl为什么总能搞定甲方?
百家观点丨中国最长木拱桥被烧毁,900年万安桥成遗迹!古建筑要怎样防患于未“燃” ?
百家观点丨建筑师如何硬核解压:焦虑邪气,通通散去!
百家观点丨由“她”向“我”,设计之于女性最终是去性别
百家观点丨动辄上亿的利润,玩元宇宙建筑的人都赢麻了吗?
百家观点丨《安邸AD》魔都园林办新展,如何探讨“家”之永续?
百家观点丨猫咪来当救世主?奥斯卡神作想不周全的,建筑师接着想!
百家观点丨如何用设计“预定”一款网红展?
百家观点丨当公共空间开始敌对“城市流浪者”,设计师真的“无罪”?
百家观点丨阿贾耶“加纳大教堂”被要求退设计费?5个项目3亿美元,党派之争还是违规?
百家观点丨新东方文化带货火出圈之后引发的建筑idea浪潮
百家观点丨7棵西湖柳树引争议!从秋水山庄到书院门,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百家观点丨界线在哪儿?
百家观点丨最能代表杭州的三个地标建筑,网友最喜欢的原来是…
百家观点丨会摄影的建筑师才是好的建筑师
百家观点丨不做炮灰、不做卷王、如何拿捏专业的国际建筑竞赛?
百家观点丨佐藤大在京都清水寺修了一条“天空之径”,美到窒息却颇受质疑?
百家观点丨“令人心动的offer”要拍建筑师?网友:看完劝退,请编剧放过我们!
百家观点丨2026世界杯举办地公布,都不及卡塔尔"2022"大楼出圈!建筑远比足球吸睛?
百家观点丨带个建筑师一起上太空
百家观点丨房子是居住的机器,吗?
百家观点丨 多薄,才算是薄?-Mark Wigley评SANAA(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百家观点丨永别了,“食神”取景地!红了46年的香港珍宝海鲜舫
百家观点丨备受期待的蛇形画廊惹热议,这位艺术家创作的“黑色教堂”,为何只有2星评分?
百家观点丨10家新生代建筑事务所,会有30年后的普利兹克得主吗?
百家观点丨现代城市需要怎样的停车场?在水泥地上画框的时代该翻篇了!
百家观点丨建筑文学爱好者在长三角体制内的所思所想
百家观点丨室内设计师待遇调研报告
百家观点丨我在楠溪江芙蓉古村,体会乡土温情
百家观点|2021年,值得细品的十大国内建筑
百家观点丨100年后的建筑师会是啥样?
百家观点丨2021年国内外20大建筑热点
百家观点丨四个关键词看 2021 建筑竞赛
百家观点丨2022最新交互设计趋势
百家观点丨10个懂生活的创意人,为何偏爱不一样的“城市烟火”?
百家观点丨现在的建筑学,是否值得报考?
百家观点丨建筑师的社区微更新初体验
百家观点丨消费行为变迁下,快闪乐园模式如何为品牌IP赋能
百家观点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非常”与“业余”
百家观点丨To建筑师:你的故事感动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