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五一”假期各地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多。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重点机构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健康、祥和过节。
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五一”假期要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五一”假期将至,保障人民群众在节假日期间的看病就医,特别是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是非常重要,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做了专门的安排,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做好“五一”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第一,加强值班值守。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假期的值班值守工作,安排好相关的医疗工作。
第二,要配足配强医疗力量。特别是在医疗机构的急诊等这些重点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配备,配足配齐医疗力量,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特别是要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
第三,严格落实医疗首诊负责制,以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要确保需要紧急救治以及常规接续治疗的患者,在节假日期间能够得到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做好医疗保障。
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发布会上指出,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
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的波动状态,特别是4月上旬,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4月中旬以后,单日阳性数和阳性占比均呈小幅上升态势。
专家研判认为,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的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一是未被感染人群,二是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三是存在免疫缺陷人群,总体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