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3大信号,对华立场180度转向?事情没那么简单
文/君剑
美国最近的行为,有些不正常,有些让吃瓜群众摸不着头脑。
典型的现象,就是美国最近居然接连对中国发出“奇怪信号”。
(布林肯在国会发言)
第一是,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国会的听证会上,谈及俄乌冲突问题时,声称“没看到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这不正常,要知道俄乌冲突期间,美国没少指责中国,也没少威胁中国,甚至还给中国扣各种高帽子。然而作为美国国务卿的布林肯,却自己表示“没看到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这确实和美国一贯喜欢给中国扣帽子的作风不同。
第二是, 美国的NASA局长纳尔逊指责中国没有在航天技术领域与美国合作。
这也很不正常,要知道在以往,美国在航天领域是从来不考虑和中国合作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国自己搞了个“沃尔夫条款”,导致多年以来中美双方在航天领域基本上“形同陌路”。
但是这一次纳尔逊刻意无视美国自己搞的“沃尔夫条款”,而是用“跳探戈需要两个人”来给中国扣帽子,要求中国“合作”。
第三是, 拜登政府开始在关税问题上松动,接连释放“削减对华关税”信号。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是在特朗普时期延续至今的,这也是拜登政府少有的从特朗普政府那里“继承”的政策,不过在最近,拜登政府似乎开始打算改变这一政策了,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达利普·辛格就公开声称,美国的对华关税政策缺乏战略意义,在通胀严重的情况下,也许应该做出改变;而拜登政府的财长耶伦,也再次强调美国财政部正在重申对华经济战略,并可能考虑削减对华关税。
(拜登)
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国过去都在算计着如何“对付”中国,哪怕是俄乌冲突期间,拜登政府也是把中国定义为“头号目标”。美国现在又是“释放善意”,又是“要求合作”,又是“主动减税”,这些行为必然不是单纯地为了“示好”而已。
其实,仅从上面美国的3个信号,就已经足以看出,美国的动机不纯了。
首先, 美国是意识到自己在重大国际事务方面不能回避和中国的合作,所以才假惺惺地换了副面孔。
就拿俄乌冲突来讲,本质上这就是美国搞起来的事端,同时也是美国针对中俄的一种结果。但美国却认为中国应该出来“处理问题”,即使中国已经就乌克兰危机问题阐明态度,美国也还是不肯罢休。
这也是美国对国际社会的态度,美国认为国际社会都应该听自己的。但国际社会却结结实实打了美国一巴掌,别说是中国,就连印度都拒绝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响应美国。结果就是美国以为自己孤立了俄罗斯,但真相却是美国自己处于“说话没人听”的尴尬境地。美国要求对俄制裁,这些政策仅获得了盟友的响应,而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基本上都不支持。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关键大国不支持制裁俄罗斯,这导致美国的制裁显得极为乏力,甚至压根就没什么用。
(布林肯和奥斯汀在乌克兰)
其次, 美国是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已经是既有成果,美国阻止不了,所以就开始大谈“合作”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责中国“不合作”,这其实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正如前文提到的,要是在以前,美国是压根就没考虑和中国合作的事情。但是近年来,中国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在太空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发展成果,中国还自己建造了太空空间站,这让还需要和俄罗斯、欧洲保持合作的美国情何以堪。
在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恶化,双方的太空合作显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但如果美俄终止太空合作,则国际空间站有可能要提前凉凉。关键是美国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的太空技术支持,因此美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离开了俄罗斯,美国找谁合作去?
(纳尔逊)
纳尔逊们指责中国“不合作”,其实正反映出美国现在矛盾的心理。美国不情愿地看到了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成就,美国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寻求和中国合作。正是因为这种矛盾心态,所以才有了美国自己搞“沃尔夫条款”,但纳尔逊又指责中国“不合作”的奇葩现象。
估计随着中国在其他各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类似的情况肯定会更多。不管在哪个领域,中国追赶美国的时候,美国就总是不屑一顾,甚至是恶意打压,但一旦中国赶上美国,甚至是超过美国的时候,美国就会出来谈“合作”了。
(神舟十三号带回大量科研成果)
再者,美国是自己出了大问题,所以才假装要和中国“和解”
无论是辛格还是耶伦,在谈及“削减对华关税”时,都提及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那就是通胀严重,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达到过去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地步,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对俄罗斯施加的大量制裁,也对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反弹性后果,这导致美国的经济形势更为恶化。
这种情况不仅给美国制造了社会问题,而且还影响美国的政治局势,目前拜登代表的民主党人面临在国会中期选举时丧失参众两院控制权的危险,而拜登的对手特朗普,则在蓄势待发。美国人现在担心,特朗普有可能真的会卷土重来,他是否会带来“国会骚乱2.0”,甚至是引发美国“内战”,都是未知数。
(特朗普正在“卷土重来”)
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换了副面孔,绝不等于美国的态度转变。美国只是迫于事实,迫于自身问题,不得不换了副姿态而已。
事实上,对于中美合作,中方一直都持开放积极的态度。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美国会代表团首次访华50周年纪念活动上就公开指出,中美之间应坚持全球战略视野和长远历史眼光,加强沟通交流、提升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管控分歧、防范危机。秦刚大使指出,中美关系真正的相处之道,应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中美关系的基本准则。
所以说,球其实是在美国那边,关键得看美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