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MMHV高速坦克炮

2023-12-19   悲喜历史

原标题:77MMHV高速坦克炮

在战争进行到第三个年头,纳粹德国不断地将强大的"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投放战场,它们强大的装甲令英军现有的57MM 6磅坦克炮和75MM MK V坦克炮毫无用武之地。其中在北非战役后广泛装备的75MM MK V坦克炮虽然高爆弹威力令人满意,其穿甲性能却令人失望,甚至还不如6磅 57MM坦克炮。它在500码的距离上发射被帽穿甲弹时,只能击穿66毫米厚的30度摆放的轧制均制装甲 ,在正常交战距离内,根本无法对德军的重型坦克造成威胁。而德军的88MM L/56 坦克炮和 75MM L/70坦克炮却可以在远距离就击毁英军坦克。

临危受命的17磅炮

此时,英军迫切需要一种可以与德军坦克抗衡的武器,而17磅反坦克炮是当时盟军阵营里唯一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前装甲的火炮。于是,英国坦克委员会建议将17磅炮装上坦克。

当时英军最新型的主力巡洋坦克是"克伦威尔"。为了将强大的17磅炮装上"克伦威尔",英军重新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炮塔,它可以容纳下17磅炮巨大的炮尾,并且给它提供了足够的后座行程,除此之外,这个炮塔里还可以容纳下更多一名的装填手,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装填效率和防止装填手疲劳。

而为了将这个大炮塔装上"克伦威尔",设计者不得不拉长"克伦威尔"的车身并增加一对负重轮。定型后的新式巡洋坦克被称为"挑战者"巡洋坦克。但是,因为车体被拉长,加上大型炮塔,多余的重量使得"挑战者"继承自"克伦威尔"的悬挂系统不堪重负。为了减轻重量,设计者不得不削弱其装甲厚度。不光如此,在斜坡上,它巨大的炮塔几乎无法转动。这样一来,"挑战者"根本无法担任起主力坦克的责任。"挑战者"只匆匆生产了数百辆之后便停产了。(后来,皇家炮术学院的布雷迪上校建议把17磅炮装在美制的"谢尔曼"坦克上面,这个计划成功了,也就有了后来的"萤火虫")。

失败的"维克斯"75MM HV计划

同样陷入停滞状态的升级计划之一是"维克斯"75MM HV 高速反坦克炮。这个火炮由加长的75MM的炮身和3英寸20英担防空炮的炮臼结合而成。同样,它的弹药也是由两种不同的弹药拼接而成。弹头是美制M3坦克炮的弹头,弹药筒则是3英寸20英担防空炮的弹药筒,这个弹药筒的装药量比M3火炮弹药的装药量大得多。这样, 结合着被加长的炮身,75MM HV 高速坦克炮就可以用更高的初速来发射原有的75MM 弹头,这样,既保留了75MM 火炮良好的高爆弹威力,其发射穿甲弹时的性能也得到了增强。

但是,这门火炮的问题是,它的炮尾太大了,无法装进"克伦威尔"的小炮塔里,其后座形成也太长,"克伦威尔"的炮塔座圈是承载不了的。

77MM HV 坦克炮

然而研发者们并没有放弃,在"彗星"巡洋坦克计划渐渐明朗之后,他们决定将17磅炮和3英寸防空炮组合在一起,为"彗星"制造一门新式火炮。这门新式火炮的炮管是截断的17磅炮炮身,这样它发射的就是和17磅炮同样的弹头;17磅炮的炮尾太大,他们就采用了3英寸防空炮的炮尾,这样弹药筒就是紧凑处理过的3英寸火炮的弹药筒。如此一来,这门火炮就拥有了远强于MK V 75MM火炮的威力,并且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而其炮尾却没有17磅炮那么大,安装在在"彗星"的炮塔里面,加上它的弹药筒更短,更紧凑,装填手可以轻松地进行装填等一系列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新式火炮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小型的17磅炮,口径仍然是76.2毫米,但是为了和原版17磅炮做出区分,它被命名为77MM HV。

77MM HV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设计。它的威力虽然比17磅炮略小,但是它仍然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用穿甲弹击穿145毫米的垂直钢装甲,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正常交战距离内击穿"虎"式坦克的前装甲。当它发射脱壳穿甲弹的时候,也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202毫米的钢装甲,在700M 外的射击距离上,17磅炮在发射脱壳穿甲弹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失准或者跳弹,而77MM HV发射脱壳穿甲弹的时候要比17磅炮效果好得多。

而缩短弹药筒设计做出的牺牲,换来的好处是很多的。因为装药比17磅炮减少了,它发射时的声音更小,对炮手的耳朵伤害没有17磅炮那么大;炮口焰更小,吹起的尘土和烟雾也比17磅炮少,而英军官兵常常抱怨17磅炮发射时溅起的尘土和火药烟雾常常会遮挡车长和炮手的视线,更有的炮手会因为巨大的炮声失聪甚至流血。

较小的炮尾让车体内空闲显得不那么拥挤,短弹药筒更轻,更好操作,比起在局促的炮塔里摆弄17磅炮弹的"萤火虫"装填手,"彗星"的装填手可以说是容易多了。

结局

77MM HV 火炮和"彗星"虽然是非常成功的设计,但是却生不逢时。在二战结束不久后,它们纷纷被更新的武器替代了。 20磅 84MM 坦克炮替代了17磅炮和77MM HV火炮,"彗星"也被在冷战早期叱咤风云的"百夫长"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