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阳气渐收,
阴气渐盛,草木凋零,
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以“冬眠”的状态蓄养精气,
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准备。
人体也应尽量做到“养藏”,
护阳避寒是冬季养生的关键。
早睡晚起利“冬藏”
冬季气候逐渐寒冷,起居调养方面需要早卧晚起。也就是说,冬天可以适当睡懒觉。
长沙市第四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洁芳曾表示,这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而且,应注意起床缓和(睡眠结束后不要起床过急过猛,让身体有个缓和的过程,先眨眨眼、动动手脚,再坐一会儿,然后起床活动,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最后要谨记穿衣保暖,保暖不仅能抵御寒气进入、预防感冒,同时能起到保肾养肾的效果,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保暖是预防疾病复发的第一要务。
进补之前先养胃
中医养生讲究“秋收冬藏”,人们开始大量进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部的负担,尤其对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影响更大。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食补中宜采用温补类粥品进行调理,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食物。秋冬暖胃不仅仅是让胃感觉温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调理脾胃,适应秋冬进补的需要。也就是说,想要食补暖身,先要让胃“暖”起来。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张伦曾介绍,暖胃分体质,一味进补易伤胃。羊肉、猪肚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暖胃食物。但不同的人体质也不同,有的人胃偏寒、有的人胃偏热,如果不管不顾地大量进食温补之品,有可能影响脾胃功能,甚至适得其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如胡椒属于热性调味料,对于胃寒的人来说是不错的暖胃食品,但如果胃热的人吃了,容易让胃火上炎,出现胃部不适。另外,秋冬暖胃不能只注重饮食,还要做好胃部保暖,及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胃病复发。
早睡晚起助养神
进入冬季,很多人会情绪低落。《黄帝内经》里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躁则消之,静则神藏。”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陈秀华曾指出,冬季应早睡晚起,着眼于“藏”,不轻易扰动阳气,也不过度忧心操劳、躁动心神。
《黄帝内经》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这里的气上、气下、气结、气缓、气乱、气消,均为人体气机失常,而气机失常将导致人体生命活动的受损,倘若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189f39297ec104623d61a7ac7c47e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