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线研究院:LG新能源发行价出炉,美联储加息渐近,对A股有何影响?

2022-01-17   价值线传媒

原标题:价值线研究院:LG新能源发行价出炉,美联储加息渐近,对A股有何影响?

这个周末,韩国传来大消息,LG新能源IPO的发行价敲定了!

不仅仅是韩国史上的最大IPO,LG新能源的上市还将深刻影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此前,受LG新能源IPO影响断断续续阴跌1个多月的A股锂电板块调整到位了吗?

新年以来,美股A股持续大幅调整,美联储加息越来越近,对A股的冲击会像2018年那样吗?

A

韩国史上最大IPO定了

每股30万韩元,合人民币每股1601元!

1月14日,全球动力电池巨头LG新能源的IPO发行价终于敲定。

据韩媒报道,根据LG新能源最新提交的一份文件,LG新能源的IPO发行价格被定为每股30万韩元(合人民币1601元),是其最初提供的27.5万-30万韩元范围的最高值。

本次IPO,LG新能源计划发行3400万新股,同时母公司LG化学将向市场出售850万股,也就是说总发行量将达到4250万股。按照每股1601.4元人民币的发行价,LG新能源本次IPO将筹集资金680亿人民币(合107亿美元),成为韩国史上规模最大的IPO,同时也仅次于美国电动车制造商Rivian的120亿美元,成为近一年来全球规模第二大的IPO。

知情人士透露,LG新能源计划于1月27日上市,目前已收到机构投资者高达约800亿美元的认购需求,远远超过LG新能源向机构提供的额度。

上市以后的LG新能源,总股本将从现有的2亿股增至2.34亿股,按照每股1601元人民币的发行价计算,市值将达到3746亿元,成为韩国主要证券交易所KOSPI的第三大上市公司,仅次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

B

宁德时代泡沫几何?

LG新能源IPO的日益临近,近期也引发了A股投资者的强烈关注。普遍观点认为,作为目前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LG新能源的IPO是近段时间A股锂电板块持续调整的重要原因。

按照最新收盘价计算,“宁王”的市值高达1.34亿元人民币,是按照最新发行价计算的LG新能源市值的3.6倍。然而,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此前公布的数据,2021年前11个月,宁德时代市占率为31.8%,LG新能源的市占率为20.5%,差距远没有市值显示的那么大。基于此,市场有观点认为,“宁王”估值被大大高估了。一旦LG新能源上市,“宁王”的估值大概率将承压。

但也有分析师指出,LG新能源本次IPO很有可能是故意降低了发行价格区间。LG的算盘是这样的:首先建立起物有所值的市场共识;然后母公司LG化学打算持有80%新发行股份,剩余可供交易的股票规模将非常小,这样,需求和股价都会被带动起来。

因此,LG新能源的上市对宁德时代和A股锂电板块究竟影响几何,还需观察27日上市后LG股价的具体表现。在27日前,A股锂电板块大概率将继续处于观望状态。

一位长期负责新能源投资的机构人士告诉价值线,考虑到韩国资本市场的规模限制,结合基本面的情况,宁德时代的合理估值大约应为LG新能源的两倍。

如果LG新能源上市后股价涨幅15%,其市值将来到4307亿元,宁德时代的合理估值应当在8614亿元左右,对比当前股价仍有较大泡沫。

如果涨幅达到了30%,市值将达到4869亿元,此时宁德时代的合理估值应当在9378亿元附近,对比当前价格,宁德时代可能仍有一定的回调空间。

而如果涨幅在50%以上,LG新能源的市值将超过5619亿元,对应“宁王”的合理估值大约在11238亿元,与当前市值相差无几。到那时,“宁王”和A股锂电板块的估值将趋于合理,阶段性底部将得到确认。

C

曾公开叫板宁德时代

不过,抛开资本市场层面,在动力电池赛道的竞争中,LG新能源的上市确实对“宁王”发起了最强挑战。

在最近的一场线上媒体发布会上,LG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公开叫板宁德时代。他表示,考虑到手头上的电池订单积压非常多,预计其全球市场份额将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与宁德时代的市值差距也将缩小。

LG新能源的底气何在?

“因为我们的客户群体更广泛,而宁德时代仅在中国运营工厂。”这是LG方面给出的答案。

根据宁德时代2020年财报,其在国内的业务收入高达424.12亿元,而海外业务收入仅79.08亿元,海外收入占比仅15.7%,远低于LG新能源。去年5月的一份统计显示,LG新能源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份额高达38%,远远高于排名第五的宁德时代。

同时,在欧美市场拥有巨大优势的LG新能源仍在不断加码。

去年7月,LG新能源宣布将在世界镍储量规模最大的印度尼西亚投资11亿美元建设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工厂,该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年产能将达10GWh,能供应15万辆纯电动汽车。

12月,LG新能源又计划融资13.6亿美元用来扩张在美国密歇根州工厂的产能,预计2024年底扩产至40GWh。

今年1月14日,又传出消息称LG新能源计划与本田汽车在美国建立一家电池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将耗资高达4万亿韩元,产能最高可达40 GWh,足以为6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LG此前曾表示,将在2025年把产能提升至430GWh,紧追宁德时代。

如此大规模的扩产计划,资金来源就成为摆在LG眼前的一道棘手的难题,这也是为何LG新能源在2020年一度反超宁德时代的情况下却在2021年掉队的原因之一。但是,通过本次IPO,LG的资金问题将迎刃而解。LG此前曾表示,将利用IPO筹集的资金在海外建设更多的工厂,扩大研发投入,以及提高电池标准。

深厚的技术研发积淀是LG敢于叫板“宁王”的另一个原因。由LG新能源研发的NCMA四元电池拥有更高的续航和更低的成本,将从今年开始向特斯拉Model Y供货。同时,根据此前报道,LG新能源也已经开始为特斯拉4680电池建造一条试点生产线。此外,在包括锂硫电池在内的更先进的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的研发上,LG新能源同样居于领先地位。

D

“宁王”的反击

“宁王”之所以为宁王,没有两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

面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衅”,宁王也展开了反击。

1月7日,宁德时代与国内最大的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容百科技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宁德时代预计在2022年向容百科技采购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数量约10万吨。发力高镍三元,将是“宁王”应对来自LG挑战的重要筹码。

1月13日,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布局“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并已申请专利。该专利包括相关技术的材料设计与关键工艺,或将应用于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这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有望从材料本质上得到大幅提升。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无负极金属电池技术的应用将不仅限于钠离子电池。

1月15日,宁德时代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将于1月18日举行EVOGO换电品牌发布会。这就意味着,“宁王”正式切入换电赛道。宁德时代有关人士表示,宁德时代的换电产品将面向全部车企。有业内专家分析,宁德时代此举意味着其正式进军“车电分离”的换电市场,希望在新能源车加速发展期切分新的市场蛋糕。

E

加息渐近,2018会否重演?

新年以来A股表现持续低迷。截至目前,2022年创业板跌6.12%,深成指跌4.76%,上证指数跌3.26%。

结构上来看,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前期抱团的热门赛道股遭遇重挫,带动A股持续走低,资金从高估值板块流向低估值的农业、传媒、金融地产等板块,市场再次剧烈分化。

高位的美股也同样开始出现走弱。年初以来,以大型科技企业为成分股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已累计下跌超5%,创下多年以来最糟糕的开年表现。在浓烈的加息预期下,猎杀科技股的第一把刀是不断飙升的无风险利率,磨刀霍霍“杀估值”。

此前,价值线研究院反复提及今年A股大势要看Taper。近期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称,美联储加息时间最早或在4月,美股调整对A股冲击类似2018年底。

洪灏称,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转鹰”,加息时间大概率会早于市场预期,美股很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大幅回调,这也会对A股造成冲击。美国快于预期“收水”之际,中美货币政策并未脱钩。在当前的环境下,价值的衡量标准变得越来越无形。对于A股,洪灏认为热门“赛道股”的高估值将会收敛,能源、消费等板块或继续受益于价值回归的趋势。

洪灏日前在接受《红周刊》专访时回答的几个问题足见其对于市场的谨慎态度。

1、中美货币政策是否会真的脱钩?

洪灏:对于这个问题,我和市场中的共识不太一样,我认为中美货币政策并未脱钩。

首先,美联储“放水”时,中国商业银行系统也是充满了“水分”,外汇存款在不断创新高,据央行的数据,截至11月末外汇存款已达1.02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存款的走势和美联储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走势同步。

其次,关于中美经济周期的预判。我认为中国已进入一个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的“下半场的下半场”,四分之三已经过去了。现在或是收缩最凌厉、放缓最快的阶段,这个阶段或有很多不可预知的经济问题和变化突然出现。而美国经济增长则保持着强劲势头。这会导致一个问题:由于市场习惯了美联储“鸽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对突如其来的“鹰派”政策防不胜防或预期不足。

当前市场共识认为,美联储在2022年下半年才会加息两到三次,但这个预判显然过于乐观了。若按“泰勒规则”思路,美联储到现在每次加息0.5%、加息六至八次都不为过。因为美国的通胀已高达8%,即便每次加息50个基点,加八次也才是4%。

从这个角度看,市场并未准备好,而市场这种预期不足的共识才是最大的风险。

2、美股是否可能会提前出现调整或者暴跌?对A股又有何影响?

洪灏:正如我们刚才所谈,市场共识认为2022年下半年美联储才会加息,到那时市场才会调整。而我认为,这个点很可能发生在市场共识之外的一个时间,或在2022年下半年之前、在二季度甚至4月前调整的风险更大,发酵的速度也会很快。因为美股非常强劲,暴跌是大概率事件,但把“暴跌”定义为回调更合适,幅度大概在10%到15%。

2018年美联储曾四次加息,当年四季度美股大幅度下挫,A股一直跌到2019年1月的第一周。

3、美国“收水”会导致资金流出A股吗?

洪灏:过去很多海外热钱会通过贸易账户流入中国市场。2021年中国贸易出口的强势是经济学家们没有料到的。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系统中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存款。中国央行也屡次出手,通过上调外汇存准、人民币汇率预期引导等方式扭转这个趋势。

2021年我们中国的A股表现坚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这些流动性的支撑。但是,这些外资(包括北上资金)既然能进来,就也能出去。美国加息是会导致这部分资金外流的,这部分流动性如果离开的话,会对我们中国市场产生很大冲击。

当然,中国现在的管理方法比以往也更加成熟,应对也会更加自如。

一周市场概览

1、美股:科技股高位滞涨

美东时间周五,美国股市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止收盘,道指跌0.56%,纳指涨0.59%,标普500指数涨0.08%。一周来看,道指跌0.88%,纳指涨0.28%,标普500指数跌0.30%。个股来看,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明星科技股出现了高位滞涨。

2、港股:出现“触底反弹”

本周港股大涨,恒生指数周涨幅达3.791%,报24383.32点。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海外流动性收紧的预期被市场消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较好、美国上市中概股上涨刺激等利好因素之下,港股在年初出现“触底反弹”,而这一反弹或能持续,2022年港股机遇应该大于2021年,科技、医药等领域被看好。

3、人民币

离岸美元/人民币报6.3579,本周小幅下跌。

4、黄金

现货黄金本周上涨1.15%,报收1817.52美元。由于美联储大幅度提前缩表预期,金价后市将更加被动。

5、原油

国际油价全线上涨,本周美油2月合约涨6.81%,布油3月合约涨5.57%。同时燃油、汽油与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本周也全线大涨,国际原油价格距本轮最高点仅一步之遥,再创本轮新高已是必然,这令全球能源问题进一步向能源危机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