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吐槽为主,师长粉慎入)
看过具有超现实意义的11集前半集中在禁闭室默默发光的顾一野,再看后半集的郑师长、陈团长、秦连长,那就跟看样板戏一样了。
一水儿的李云龙式英雄(没有说李云龙不好的意思),中间夹着一个左右为难的宋建设。
宋建设有多难?从前半集就看得出来了,他推心置腹悉心教导高粱,道理掰开揉碎了也没能阻住高粱心中那一股子英雄意气。
而眼前那么多的英雄意气,他得小心翼翼去呵护,尽量避开锋芒不让自己撞上去,还要防着那些锋芒们相互冲撞。所以宋建设的难啊,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是他搭台来他们唱戏,自己还落不了好的难。
别觉得我三观不正还太夸张,请看郑源大师长跟陈大山秦汉勇他们的互动。郑到九连厨房视察,秦报告说粮食不够,郑问为什么比别的连多吃,秦说要摘掉后进连帽子只能多练。郑顺口就是“多练就要多吃,那长征怎么办?”秦低头无语。
郑怼得气势十足还丝滑无比。但实际上,多练就是要多吃,这是小孩都懂的道理。郑在1983年拿将近五十年前的长征来做比,实在没有说服力。但这就是那一代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和解放战争走到今天的领导们的普遍共识,多吃那就是享受,就是不应该的。对此秦汉勇其实也是认同了的,否则不会默契地低头无语。换了陆平凡也许就不是这个反应,而会尽量把理由解释给他听了。
当然怼得丝滑也有他俩是老上下级,性情又相近,父子兵味道很浓的原因,包括郑源跟陈大山也是这样的互动模式。秦汉勇冲动地说句我给高粱顶罪,大不了脱军装,郑回他你是军阀吗,别给我来这套。来来回回就是个人英雄意气和父子兵情分的震荡反馈。
这要是舞台够大,够他们的英雄戏你方唱罢我登场那还好说,但要是舞台不够大呢?那就是偷光宋建设家的鸡再把宋建设这个人偷了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好在,宋建设不行,编剧行。于是郑师长说野猪,大白天就真来了头货真价实还直往他枪口上撞的野猪;郑师长说要有粮,那就有了两万斤粮;郑师长说要有猪,于是就有了十几头猪。看,如果这猪能够早点弄到九连食堂,至于要去为了打个野猪闯出这等祸事,把一个官两个兵折进去吗?
领导之所以能够打个野猪还能亲手宰杀,怀旧一把,那也是大家伙给面子,心照不宣搭起舞台让领导尽兴表演,不然难道真能把厨子撤了等着郑师长杀猪做饭给全连吃?
当然大家都要表现出崇拜的样子(其实谁没点才艺啊,炊事班的不仅会杀猪也会打仗呢),因为都是一个价值观熏陶出来的兵,都奔着这种模式去发展的,这就是所谓的“向强者认同”。
所以郑师长的手下,陈师长、秦师长(如果他在有勇的同时还能动点脑子别动不动闹着脱军装,能够实现有谋的话)目测是会代代相传下去的。
艾玛李云龙的粉丝表打我,我不是在说他不好,而是说,他的方式方法已经不那么适合这个年代了。
说白了,个人英雄主义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两万斤粮和十几头猪又能吃几天?要真正解决问题,难道不是该大力提升师部农场的生产力,让伙食能够跟上训练强度吗?
当然猪的事情只是举个例子,实际上,郑师长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只表现在一头猪上,更表现在继上次在河边钓了一整天鱼充当了高粱的金大腿之后,这一次又凌空伸手把高粱从脱军装的境遇中拎出来扔到自己身边当公务员上。
明明他在打野猪之前还不知道高粱事情的前因后果,怎么打了野猪刚杀好就直接批评宋建设说军务股机械照搬条令,对事情前因后果缺乏了解,要重新考虑对高的处理了?难道是野猪告诉他的?
宋建设说处理没问题,无法改。陈大山说农户告到司令部,司令部直接督下来的事情宋建设没法推,而且夜射的好苗子也不是高而是顾(他不说我还不知道,原来师长一直以为夜射第一是高,绝了,这金大腿居然还能搞批发)。
这一通解释立刻再次激发了郑师长的个人英雄主义,誓要以身作则把高带成个好兵给他们看看。“军事素养不高的怎么了,就该死吗”这话成了提拔高粱的理由,实际就是又建立了一个展示自己英雄主义的舞台。
但其实,军事素养更高的顾一野不是更可能成为一个好兵吗?师长为什么不提拔他?明明陈大山都告诉他夜射的好苗子是顾了。
OK,说这些主要不是为顾鸣不平,而是想说,当时的部队里,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上级领导看起来是个很普遍的存在,好像非要为了证明自己如何不一般一样,做事不是凭理性,而是凭义气凭直觉。在人才选拔和资源调拨上,都无法做到科学高效可持续性发展。这样的部队,要如何提升战斗力?军改的需要其实已经显露出来了。
当然以上想法是建立在编剧是正常甚至高明的基础上,如果他只是为了找个理由开条金大腿给高粱,那当我没说。
后边在食堂的剧情,也是一样的样板戏。师长说要撤了桌上的荤菜,给炊事员和值班人员。好家伙,本观众要穿到见到顾一野在师部外站军姿等师长的宋建设身上,字正腔圆说上一句“收起你的表演吧”。
师长粉表骂我,要骂骂编剧。这种样板戏剧情套到哪个领导身上都是适用的好阀,能不能走点心给师长量身定做一款新颖的?他郑师长亲手打亲手杀的野猪,陈大山宋建设秦汉勇他们能不安排到主桌上吗?能自己做主说给炊事班和值班人员吗?
倒霉催的宋建设明明伸手只是想要夹一筷子孝敬他,还被他呛“别动,这不是给你们吃的”。老宋这叫一个冤哪!
换上普通饭菜,他倒是开动了,但大家谁都不敢吃了,然后继续挨怼。说起来,貌似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兔家的领导都喜欢在基层面前怼下级,这样可以营造自己爱民如子,体恤下士的形象。而基层看到大领导公开怼平时管着自己压着自己自己敢怒不敢言的小领导,心理上那种“大人为我做主”的安全感顿时就上来了,那股子恶气啊,也就借着大领导的口出去了,治愈的感觉真好。
于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大领导光辉形象又被镀上一层金,而小领导们耳濡目染,自然也把熬成这样的大领导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啊,年年岁岁代代相传的东西,哪里是能够轻易改变的。
对了,人民的名义里李达康就是这种类型的领导,清廉,耿直,工作狂,但也霸道,强硬,一言堂。就像老残游记中说的清官害民一样,清官是清官,许多坏事却也是他们干出来的。李达康爱惜羽毛嫉恶如仇,然而贪官丁义珍却就是他亲手提拔上去的,究其原因,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强硬作风经常跨越甚至破坏制度和规则的原因。然而等到丁义珍出事了,李达康也就是骂骂娘,觉得自己看走了眼,没有深刻反思是自己的做事方式出了问题。
本剧里,军区督办的事情,宋建设说破嘴皮也没能妥善解决,他郑源一两句话就直接跨过军区把人捞走了,这种个人山头主义怕是影响不小。
吃完饭,师长继续个人舞台表演。问陈大山吃饱了吗,陈大山当然只能说吃饱了(难道还能说没吃饱让师长等吗),于是被说撒谎。卖糕的,能不能给条路走,非得把整个舞台都一个人霸占了吗?自我批评说没解决吃饭问题是犯了官僚主义,其实小半集看下来,他的官僚主义一直在犯,这一刻都没消停。
这个师长半集就在我这里把粉掉光光了。还真不是我挑刺,实在是套路太样板了,编剧的锅,找他。
食堂一节,好不容易高不在,顾一野跟江南征卿卿我我,一顿饭吃得甜甜蜜蜜。作为补偿,编剧让师长给禁闭室里的高送了两碗红烧肉不说,还将他直接传送到有江南征在的师部。近水楼台先得月,谁敢不服?
接下来,编剧又在军旅剧上直接嫁接玛丽苏家庭伦理剧了。八十年代的军旅剧愣是演出了古装剧甚至戏曲才有的剧情,来个失散的父女军中认亲梗,真是滚滚天雷天雷滚滚(槽点太多实在懒得细吐了,略过)。
还堪比早期港剧在剧情上的直接跨越一样,让高一到师部住进宿舍就直接被舍友将重要线索送到手上。卖糕的,咱就是说,能不能缓缓,好歹过几天,情节上稍微迂回一下,能不能不要这么急功近利?
编剧说还有更急功近利的呢,你等着。于是我们看到了,高把江骗到练习场跟郑师长打了一场,以促成父女相认。直接能把人雷飞的剧情,又水又油又油又水。
话说这种脱离主旨的无效剧情就这么简单粗糙地加在男主高身上,真的能加成吗?他现在还像个军营剧男主吗?进补不是这个进法呀,还连带又影响了师长这个角色。
顾一野在捕俘训练中受了重伤进了医院,高粱批评他急躁冒进那一段台词挺顺滑,也挺在理。用宋建设的话来说,保护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何况他是要成为战略家的人。
不过看后面剧情,又严重怀疑这是急功近利的编剧为了让顾江恋爱暴露,让众人棒打鸳鸯,从而让促成父女相认而立下大功的高粱上位强行编的。要棒打鸳鸯没问题,但能不能再迂回一下不要影响人设稳定度啊喂!
而且高粱那么高调地要追求江,甚至直接说要跟顾一野竞争江的“革命友谊”,他在外人面前势必也不会掩藏(不符合他高调的性格,而且实际上他跟江相处送东西什么的,很多人也都见到了),为什么他的心思大家都视而不见没人去警告他,顾江则一有接触就喊打喊杀呢?何况顾伤得那么重,作为在演习中一起送过信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关心一下怎么大家都看出来是恋爱呢?再来,要说暴露,岂不是第十一集里大庭广众之下两人坐一起你给我夹菜我给你说小话那个样子更亲密?为什么那里没让人起疑,反倒一个昏迷不醒一个照顾一下就暴露了。简直不可理喻。
秦汉勇和张飞为了顾江恋爱在病房外争吵那样,太像儿子早恋爹妈争执了。爹妈架没吵完,亲家也打上门来,于是两亲家再跑到医院门口相互指责。这两段还挺好笑。
韩班长把自己的提干名额让给了明明发挥失常的江南征,理由还是很感动人的,充满了那个年代的人从集体利益出发的实事求是和牺牲精神。
对了,这一集里还出现了李云龙和他的官配赵刚政委的同框穿越,这可是爹系上级VS妈系上级的典范啊,必须提一句。
话说,顾一野在病房里听的那个红灯牌收音机,真的好有年代感,记得我家也有一个这么大的。我外婆家那个更大,变压器耦合的,有个十来斤重,很笨重,信号还不好,只能收到一两个清晰的台,别的都是一片片充满年代感的噪声。
总的来说,这两集的剧情编撰水准天上地下,差距过于明显,都不像出自一个编剧之手了。希望后面的不要这么简单直接,适当增加细节,迂回一下。
最后,必须提一句,徐洪浩的宋建设演得真很好,在禁闭室引导教育高粱那一段,表情神态语气拿捏都很精准,加上那段戏的深刻意义,令他那段表演更给人清晰不灭的印象。再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