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拒北城一战中,三教中人都到哪儿去了,为啥没几个人参战的?

2022-01-03     悠然岁月

原标题:《雪中悍刀行》拒北城一战中,三教中人都到哪儿去了,为啥没几个人参战的?

拒北城一战,可以说是奠定凉莽双方形势的一战,也可以说是决定了天下归属的一战。如果说拒北城一战,北凉军败退的话,北莽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横扫中原。而除了甲天下的北凉铁骑以外,离阳的其他军队根本就没有实力阻拦北莽大军。所以拒北城一战,对于凉莽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不得有失。

而十八位宗师前来拒北城助阵的,除了少部分是看在徐凤年的面子上,其实大部分还是大义所致。虽然他们可能是北凉人、南疆人、东越人、西蜀人,但是他们都是中原人。轩辕青锋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北莽蛮子足足百万青壮已经就在边境上,我离阳男人何在?

离阳王朝除了北凉道以外,还有十二道,有六十三州,两百七十余郡。但是朝堂之上,除了张巨鹿等少数几个人将北凉的百姓当成离阳的百姓以外,其余的人皆把离阳百姓当做是抵挡北莽的人墙罢了。但是在江湖之上,在市井之中,拥有大义的人从来不少。靖安道、东越道、江南道、淮南道、南疆道皆有侠士赴凉莽战场驰援。

而在拒北城外的十八宗师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武夫,只有两个算是三教中人的宗师参战,一个是武当山的俞兴瑞,属于是道教中人,另一位是南疆的程白霜,属于是儒家中人,其他的十多位都属于是武夫修行者。为什么三教中的人鲜少参加战争呢?

程白霜是龙宫头号客卿,南疆江湖第一高手,本来是南唐豪阀,也是一等风流儒士,国破之后才开始学武,但是止步于指玄境。在武当山抓住了契机,以气节千秋不移,精神万古长青的报国之心入大天象境,半步儒圣境。也就是说虽然程白霜的大天象境,但是实际上他的大天象境并非是武夫的大天象境而是儒家的大天象境,他的武夫实力还是指玄境。

程白霜之所以参与拒北城之战,一个是因为他原来为武夫指玄境,有足够的战斗力一战,另一个就是他立的志是国难当头,慷慨赴死,虽死无憾。不想成为百无一用是书生,而是想将读书人一身所学落在实处,而非独善其身做那山中宰相林下神仙。

俞兴瑞的内力浑厚却仅次于王重楼(洪洗象这个挂不算),他应该是地道的道教中人,也是后期武当山辈分最高的人了。但是我在文中有看到这么一句描写俞兴瑞的话:“修不得仙,只好修力”。这句话来猜测的话,俞兴瑞想必也不是正统的道教中人,还有一句话说俞兴瑞性格任侠豪迈,由此可以猜测出来他可能走得也是武夫道路。

而俞兴瑞之所以参加拒北城之战,一个自然是因为他有战斗力,无论他是道教还是武夫的路子,内功深厚都不是假的,有足够的战斗力。另一个原因的话,就是因为俞兴瑞他和其他道士不同,他是从小就在凉州长大的,属于是北凉人,护卫北凉就是护卫他自己的家。

而三教中其他的人为何不参战呢?一个大概就是上面所说的战斗力问题吧,三教中人想要入一品需要的是修道,而武夫想要入一品就得修力。所以三教中人的战斗力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在入一品之前。轩辕敬城入儒圣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黄三甲在入儒圣之前似乎也没什么战斗力。

陈芝豹在入儒圣前就是武夫的指玄或者天象境了,曹长卿也是在入了儒家的天象境之后才嘚瑟的。三教中人在入一品前是否分九品这个书中似乎没有提到,我猜测是不用的。只有悟道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直接入一品。而在此之前,三教中人会学一些武夫的手段护身,但是应该不会太强,这也是三教中人鲜少参战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三教中人与天地联系的更紧密,所以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向天地借势,同时也就很容易受到天地的反噬。如果疯狂的造杀孽的话,一个是本心会崩坏,另一个是可能受到气运的反噬就足够让他们直接陨落了。

像李当心当初携长河还礼麒麟宗,他也无法随便将长河随意的冲击普通百姓,他得讲规矩,不愿也不敢,僧人要成佛,讲究心里要有佛,如果他倒泻下去,他心中就无佛了,也就无法控制神通之力了。

其实三教中人更多的是在另一个层面上的相助,是助徐凤年或者说助人间与天上仙人相斗。

佛教李当心以莲花落佛国,庇佑北凉防止天上仙人垂钓气运(说书人口中李当心在第二次拒北城一战时独自站在拒北城外)。儒家初代圣人张扶摇坐镇人间八百年,将八百年书生意气尽散人间,遮蔽天机,为徐凤年抗下了天道压力。而道教李玉斧,则是最后斩出了天人之隔,以自己的生命让人间事由人自己做主,让天上仙人再难以干涉人间。

图片:潇湘过客莫念

文字:悠然布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14110008_10021369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