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他喜欢书法,独创一体
屈铁断金,流传千古
他酷爱画画,设立翰林画院
亲自教授王希孟技法
助他完成《千里江山图》
他首开文物收藏专业
广收天下奇珍异宝
编纂《宣和博古图》
他爱人间一切至美
点茶博古,写词作曲
建园造林,样样精通
没错,他就是诸事皆能
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
他以非凡的艺术天赋
任性的帝王权力
把北宋当成自己的画室和书房
不惜一切代价,成就艺术之梦
他说下辈子只做赵佶,不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公元1100-1125年在位,1127年为金人所俘,死于五国城。
徽宗书、画、词皆善,艺术品位高,尤以书法“瘦金体”传世。
徽宗继位早年,亦愿励精图治,怎奈其素养不足,意志不坚,虽非荒淫无耻的暴君,但其穷奢极欲,爱折腾的艺术家天性,使得北宋朝廷充满了有才无德的权奸,先引起了方腊起义,宋江聚义,后又引狼入室,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观其一生,可叹亦可恨。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惜福薄为君王。
赵佶为帝,是他自身的不幸,亦是家国的不幸。
作者:丘吉鸟 来源:国馆
北方风沙起
宋王朝的祸端,主要来源于北方。读宋史,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史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不只是汉人和中原的历史,而是由多民族、高原和草原的历史共同组成的。两宋的历史,更像是另一时空的三国鼎立。
彼时,北宋西有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北方则有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辽建都于今北京、河北、山西一带,国祚始于唐末。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定了先平定南方再收拾北方的国策,可创业未半中道崩殂。继位的宋太宗领兵打了几次都被辽兵打败了,于是就放弃了北伐的想法,并且在北宋朝廷内,还立起了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宗死后,真宗继位。和太祖太宗相比,真宗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格懦弱,对北方劲敌,只愿每日烧三柱高香祈求别来犯境,更别说什么收复自古就在中原王朝手里的故土——燕云十六州了。
图: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赵恒尊奉太祖、太宗的“祖宗典故”与“祖宗之法”为治国圭臬,从而构建了北宋的正常统治秩序;赵恒好文学善书法,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但即便如此,辽宋也是断断续续的打了二十几年的仗,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这年,辽朝却突然倾全国之兵南下,一下子就打到了离都城汴京才一百多里的澶渊。
辽朝为何突然兴兵南下呢?当时,辽朝的主政者是年仅12岁的辽圣宗和他的母亲萧太后。辽宋连年征战,使得辽朝的武将势力坐大,威胁皇权。为了削弱武将的作用,深谋远虑的萧太后决定以战迫和,想要彻底把宋朝君臣打到谈判桌上,以此达到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目的。
这阵势着实把真宗吓得够呛,获知消息的第一反应是打算屁滚尿流地连夜跑路,好在有宰相寇准力主不能逃。不仅不能逃,还要求皇帝到前线去,御驾亲征,鼓舞士气。
在寇准的强烈要求下,真宗不情不愿地来到了澶渊,将士们见到皇帝后热血沸腾,竟史无前例地打败了辽军,破了辽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可真宗始终畏敌如虎,他一见局势缓和,立刻遣使与萧太后商量议和之事,最终双方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盟约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每年“赏赐”辽30万银娟,双方互开边市贸易。
澶渊之盟正合辽国的心意,也确实由此开启了辽宋双边百余年的和平年代,双方在百余年间,建立了深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经济都得到了大发展,辽朝更是借此从一个游牧部落发展成了草原帝国。两国军民,皆是“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图:宋辽签订《澶渊之盟》
但这样的局面,却偏偏被徽宗作死打破了。
宋徽宗赵佶,本是个养尊处优、富贵闲情的王爷,每天跟一票画家切磋艺术。谁料18岁那年,他的哥哥哲宗英年早逝,而且无子嗣。
但怎么都轮不到他当皇帝,却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一下从浪荡轻佻的端王窜升到一国之君的位置。据说当皇帝的消息传来时,他还在蹴鞠(踢球)呢。
就这样,十八岁的赵佶登上了天子宝座。这么大的锦鲤,猜他也没想到,毕竟是做一国之君,一开始也是很认真的。
比如,刚上位那会,他主张不搞无谓的派别之争,还把司马光、苏轼那些在变法中受迫害的人员全部平反。而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且从谏如流。
因为宋徽宗喜欢画画写生,所以他在宫里养了很多珍禽异鸟。结果有大臣认为皇帝养鸟太不像话,太玩物丧志了,建议他都统统驱走。
古代人的观念就是这样,多大点事,非说玩物丧志。但宋徽宗不仅虚心听取,还和太监一起把鸟轰得一只不剩。
宋徽宗《腊梅山禽图》
还有大臣跟宋徽宗说,不要大兴土木,要奉行节俭之道。搞得宋徽宗整修一个破宫殿时特地向施工人员交代,施工时千万要避开那个大臣,免得影响不好。
总之,宋徽宗刚上朝理政时表现得相当不错。后来的史学家也予以肯定: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
但是好景不长,也就坚持了两年。没想到做皇帝这么多条条框框,无趣又约束,和朕的艺术家气质简直太不匹配了,每一条都背道而驰!
就在宋徽宗感到自己的个性被压抑的时,蔡京出现了。对,就是那个活到了八十多岁的大奸臣,靠着过人的书法绘画才能,迅速得到宋徽宗的赏识。后来还做了儿女亲家,从此更是逍遥法外,无恶不做。
就是他跟宋徽宗说,做皇帝得放飞自我,钱该花就花,天下太平着呢,皇帝不能一副穷酸相,否则老天都不同意。
这么一听,宋徽宗觉得知我者蔡京也,从此,宋徽宗就嗨起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什么朝政,什么国事,先放一边,朕的心情最重要。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无巧不成书。公元1101年,辽道宗去世,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继位,而这一年,也正是徽宗亲政的第一年。
徽宗和这个同时代的君主有更多相似之处,二人年龄相仿,徽宗继位时25岁,天祚帝则是26岁,两位活宝一文一武,一个因沉迷文艺而将一个富庶的中原帝国消耗殆尽,一个则因痴迷打猎而让一个强大的草原帝国分崩离析。
翻开《辽史·天祚皇帝本纪》,会发现记录这个皇帝最多的文字就是“猎”字,今天猎于金山,明日猎于夹山,一年四季都在打猎,大臣们想找皇帝奏报国事都找不到人。
恰好,天祚帝身边也有蔡京式的人物,有个叫萧胡笃的大臣,见皇帝喜欢打猎,就天天跟皇帝讲打猎的好处,说这样又能强身健体,又能训练军队。很对天祚帝的胃口,去到哪都带着。
图:北宋佚名游骑图卷
而就在天祚帝沉迷打猎的时候,东北兴起了一个彪悍的民族——女真族。史籍载,女真人在崖壁上骑马都能上下如飞,过江渡河也不用舟楫,可以浮马而渡。登城如猿,入水如獭。
女真人时代以渔猎为生,盛产两样东西,一样是海里的大珍珠,另一样则是打猎时的神助攻——海东青。
海东青是一种类似老鹰的猛禽,用它来捕捉鸟兽几乎无往不利,而辽国境内,只有女真这个地方盛产海东青。
因为天祚帝喜欢打猎,所以常常派使节到女真去索要海东青,这些使节,因为腰佩银牌,所以也被称为银牌天使。银牌天使们仗着圣宠不干人事,到了女真后,竟要求女真人安排女子陪侍。
一开始,女真人只是派下户之女去,可这些奴隶平民家的孩子,无论是气质谈吐,风情姿色,都难入银牌天使们的法眼。于是他们便要求女真人派贵族之女,甚至是有夫之妇陪宿,这就彻底惹怒了这个彪悍的马上民族。
女真族里,有个酋长,名叫完颜阿骨打,就是后来的金太宗。有一年,天祚帝又游猎到女真地界去,喝酒喝高了,就要各个部落首领都起来跳舞助兴,在座中唯有完颜阿骨打不肯,推脱说不会跳。
天祚帝当时没有发作,隔天酒醒之后越想越不忿,就起了杀心。好在有大臣劝阻,阿骨打才逃过一劫。
后来,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的哥哥去世,按例应由阿骨打继任为女真节度使,但这一任命要得到辽朝正式的册封才能生效。可阿骨打等了很久却迟迟不见召命下达,于是阿骨打便认定,天祚帝肯定是因为自己拒绝跳舞而怀恨在心,估计不久之后就会对他动手。
于是,阿骨打干脆先下手为强,揭竿而起,起兵抗辽,一举就攻克了宁江州。
图: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汉名完颜旻[mín],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金朝开国皇帝,金世祖完颜劾[hé]里钵的儿子,母为翼简皇后拿懒氏。完颜阿骨打作为女真部落联盟首领,完成了建国、灭辽两件事业,推动女真族的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天辅七年(1123年),西逐天祚帝,病死途中。庙号太祖,谥武元皇帝,墓号睿陵。
天祚帝真是冤枉,他才不是故意不册封阿骨打的,而是因为打猎打忘了。可事已至此,也只能派兵平叛了。
原本,有大臣提议,大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澶渊之盟后也一百多年没打仗,要想歼灭能征善战的女真族,最好是尽发全国大兵,用牛刀杀鸡。
可天祚帝却只随便委派了点地方驻军去平叛,然后自己就又去打猎了。辽军毫无悬念地大败而回。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
阿骨打是个雄才伟略的军事家,起兵抗辽后,他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遭遇抵抗。
而面对金兵的步步紧逼,天祚帝依旧没有放弃自己打猎的爱好。他应对金人最长远的策略就是,吩咐上京的官员,给他准备两千匹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骏马,然后他再把宫里的金银财宝打包了五百囊,随时准备跑路。
他是这样想的:“我大辽疆域广大,幅员万里,我只要跑到女真人找不到的地方,不就安全了吗,还能一路继续打猎。我带的这些金银细软,也够我一生富贵了。”
这样的国,焉能不亡。
宋徽宗的北宋,也没好到哪去。
年轻的宋徽宗对自己的书法特别自信,而且还有点自恋。1104年,他开始为全国各地的寺观写匾额。还命人将他的瘦金体书法刻在石碑上,立在官府、官学、寺观以及各种能立的地方。
1107年,他还把自己的书法用在新铸造的钱币上,总之不放过每一个能展示书法的机会。
宋徽宗书法
除了题写、石刻、立碑,当然还要送给喜欢的人了。1122年,为庆祝新修建的秘书省,宋徽宗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赏赐给五十六名官员。由于王黼负责本次赏赐活动,他一个人就得了二十三件。
随着时间累积,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宦官,如蔡京、王黼、童贯等,都收藏了他大量的书法作品,甚至专门修建阁楼来存放。
撇开宋徽宗的皇帝身份,他的书法确实能让他位列宋代四大书法家,写得有多好,眼好用都能看到。
宋徽宗书法
有一天晚上,宋徽宗写下了“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的诗句。这是他终生寻求的华丽,也是他倾尽所有想要抓住的美。
在书法史上,宋徽宗的瘦金体确实影响了后世,我们常用的仿宋体就是根据他的瘦金体演变过来的。
但他的字却被称为“亡国之书”,正如他本人一样,顶着亡国君的帽子,一直被世人诟病。
宋徽宗书法
为什么说是亡国之书?蔡邕在书法九势里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为人写字要处处中正,笔笔藏锋。
可徽宗是艺术家啊,艺术家不仅要释放天性更要创新,所以他把应该藏起来的“锋”全部外露,但那锋芒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容易折断的地方,所以它是危险的。
即便如此,宋徽宗也要固执任性地走完。
宋徽宗书法
宋徽宗还爱画画,而且画功精湛,尤其擅长画花鸟。
有一次,他从全国各地招募画师为新建的宫观绘制壁画。
画完了,简直让他失望透顶。
这件事让他痛下决心改革画师培养制度。
他把画师分为两种,一种能画出惟妙惟肖的作品,一种能将诗画结合,在作品中融入思想。
于是他把学生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培养,还亲自制定教学大纲,亲身授课。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王希孟当时就是宣和画院的学生,一开始并无惊人之作,屡次向徽宗献画不中。
但徽宗并没有忽略他,也没有放弃他,而是慧眼识珠,认为其性可教,决定亲授其法。
虽年纪轻轻,但王希孟很争气,画技日进千里。仅半年时间就创作出十二米长的《千里江山图》,除了“长”得气势磅礴,“绿”得爽朗富丽,它的构图也疏密有致,气势连贯,堪称画史奇迹。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可以说,作为十项全能的艺术家,徽宗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散发他的艺术天赋。
无心政治的他,的确培养了一大批丹青之才,如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有为画家。
这些人不仅为宋徽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消遣,他们的滔滔才情在岁月的打磨下光辉不减,惊艳千年。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总之,自从不理朝政以后,徽宗简直任性到飞起。不仅自己玩,而且还派特使到各地为他搜寻精品,在他执政后期,曾专门派宦官到洛阳,花费巨资收购古画。
《宋人博古图》
彻底放飞自我的宋徽宗,除了继续挥洒自己那天赋神授的艺术才情和权力外,彻底沦落成了一个享乐主义者。
为了能安心作画,他听从了一个道士的建议,要在汴京城东北处造一个园林,不仅能满足他创作,道士说还能调风水为他带来子嗣。
徽宗一听,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是建起来!
宋徽宗《文会图》
这便是大名顶顶的皇家园林艮岳,为了建艮岳,当然得用瘦陋皱透的太湖石。
但徽宗不知运送太湖石的过程有多悲壮,有的太湖石高达四丈,光是把它们搬到大船上就够困难了。
而且沿河而行,背纤者就有数千人。
运送途中,凡是遇到水闸,桥梁一切挡路的障碍全部拆除,百姓苦不堪言。
但最严重的要数“强征花石纲”,一开始只是想征集一些奇花异石供徽宗观赏写生之用,没想到愈演愈烈,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在民间疯狂搜刮,前后持续近二十年,直到闹出了震惊东南的方腊起义,严重消耗了大宋的元气,还伤了民心。
宋徽宗《溪山秋色图》
春梦绕湖沙
北宋政和二年正月十六,汴京城上空彩云缭绕,低映在宣德门周围,彩云之上还有群鹤盘旋,长鸣如诉,久久不散。另外还有两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回首相望,曼妙闲适,气氛祥和。
一时间引皇宫中人和汴京城民争相驻足观望,讶叹纷纷。
彩云缭绕,仙鹤翔集,看到此景,一心信奉道教的宋徽宗更是兴奋异常,禁不住大喊:祥瑞之兆啊,我大宋定能兴盛万世!
遂即挥洒丹青妙笔,将此祥瑞之状绘于绢素之上,这幅画就是流传后世的《瑞鹤图》,是宋徽宗存世绝少的御笔画。
当宋徽宗兴奋地留下“天下第一”花押时,殊不知离靖康耻也只剩下十五年了。
宋徽宗《瑞鹤图》
《水浒传》里,李逵用一句话描述徽宗:“那个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得皇帝老儿。”
毫无疑问,徽宗在位的25年,是宋代奸臣最多也最得势的,大宋子民日子最黑暗的25年。《水浒传》中总和蔡京配套亮相的另一大奸——童贯。正是在辽金混战的这一当口,亲手将宋朝的国运推上了断头台。
澶渊之盟后,辽宋两国一向都有使节互通,如苏轼、黄庭坚等,也曾作为使节出使过辽国。
这些使节到了辽境,往往以极高的文化修养,展示出了大宋文明的高度发达,赢得了辽国君臣的尊重。
可荒唐的徽宗,这回却派出了宦官童贯做使节。
童贯是一个宦官,自小进宫为太监,因为他善于揣度人主之意,所以深得徽宗宠信。徽宗继位没几年,他就官至极品,人称“媪相”。媪,是老年妇女的意思。想来童贯自幼受刑,比之一般的太监来说,应该更不具备雄性的性征,看着更像个老妇人。
图: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
可想而知,当辽国人这种北方大汉看见宋廷派了个连胡子都没有,不男不女的使节来出使,该是怎样的不屑与轻慢。
童贯此行,一无所获,只能悻悻而回。但走到卢沟桥边时,有一个叫马植的辽国汉人前来拜访他,称有妙计,能将宋朝历代天子梦寐难得的燕云十六州夺回来。
这妙计是什么呢?就是撕破和辽朝的合约,联金抗辽,乘机夺回燕云十六州。
童贯这番出使,沿途他看见辽朝确实也是病入膏肓,皇帝死到临头了还顾着打猎。辽朝已尽失军民之心,金军不用多久就能破城,此时趁火打劫,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回京之后,童贯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事儿跟徽宗说了。别看徽宗平时就顾着享乐,他也是好大喜功的。他一听也很兴奋,如果能将祖辈一直想要的燕云十六州收回,那他不就可以彪炳史册了吗?
徽宗的这一决定,引起了群臣的反对。这事儿首先在道义上就讲不过去,两国互为兄弟之邦已经百年,辽无大过,宋却要突然翻脸。
其次,从战略意义上讲,有恭顺的辽在北方为邻,可远远强于以强悍的金为邻,辽亡之日,宋边境也必定再生乱局,这是简单的唇亡齿寒的道理。
就连附属国高丽,都派遣了使者来跟徽宗讲,千万可不联金抗辽。
但徽宗身边的一班佞臣,个个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捞一把,于是凡是反对的,都被贬谪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徽宗身边,只剩下一种声音,甚至做好了庆功的准备。
宋金约定好,金负责攻打燕云十六州以外的三座都城,燕山府则由宋军负责。很快,金军如约就打下了三座都城,来到燕山府时就停下了,等着宋军出兵。
此时宋军的指挥官,依旧是童贯。但辽兵一看到宋兵,火就上来了。“我们打不过金兵就算了,但打你们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一万辽军,就把童贯的十五万宋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宋军后退三百里,辽军遣使要宋军记得先祖盟约,至少得保持中立,不要助金攻辽,但童贯却傲慢地把使者赶走了。
辽军将领一听,大骂童贯,连夜派出了七千兵马,趁夜劫营,宋军又是掉头就跑,光是踩踏而死的就有好几万。最终,童贯只能求助金军。
金军出兵的条件是先给一百万军粮,等破城之后,城中的财物、人口皆归金人,只还给宋军一座空城。没想到童贯又是满口答应了。
辽军一看,这回是金人来了,抵抗都没抵抗,直接就出城投降了。
宋徽宗《红蓼白鹅图》
经此一役,金军完全看明白了宋军的软弱可欺。骑马人坠马,射箭箭坠地。拉弓拉不开,兵器挥不动,但宋朝的器物之美,饮食之盛,却是这个刚刚从原始社会走出的民族闻所未闻,叹为观止的。
就在金军愁于找不到挥师南下的理由时,徽宗又做了件蠢事,把兴师的理由送上门了。
辽国被灭后,得意洋洋的徽宗,竟然要招降天祚帝。其时天祚帝流窜于内蒙一带,颠沛流离。徽宗给天祚帝送去了一封密诏,告诉天祚帝如果他来宋,徽宗会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天祚帝,会给他一千间房子三百个戏子,好生养着。
天祚帝一看,那可敢情好,于是立马率五万人南下,岂料中途被金军截获,全军覆没,天祚帝被俘,徽宗的密诏也随之被翻出,于是,金军即以宋朝背弃双方约定互不招降的盟约为理由,挥师南下。
灭宋比灭辽更容易,一眨眼的功夫就逼近了东京汴梁。徽宗不想置身战火,于是就火速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令太子号令三军抵御外敌。
岂料赵桓一点也不想当这个皇帝,国家被糟蹋成这样,满朝皆是奸佞。国破在即,做这个皇帝除了背锅还能干嘛?
赵桓果断拒绝继位,还哭晕了好几回。最后,赵桓是被强行披上了黄袍,在昏迷的状态下被众人抬上皇帝宝座的,是为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图:宋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个月。
把儿子推上皇位后,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徽宗赶紧以去烧香祈福的名义逃跑了。逃跑路上,还不忘带上蔡京、童贯、朱勔这班大奸。童贯从前线调来两万难得还能打仗的精锐部队充当保镖。
欲过黄河时,有不少爱国兵士跪伏于地,请圣驾不要逃跑,一心抗敌,岂料童贯竟命令自己的亲兵将这些拦驾的兵士全部射死!
东京在钦宗和李纲等文人的组织下,发起了几场保卫战。第一次保卫战后,双方约定了一笔巨额的赔偿款,金人暂时退兵了。徽宗就又高兴地回到了汴梁。但贪得无厌的金兵,没过多久就又以宋廷给钱给太慢为由,又发起了进攻。这一回,东京就陷落了。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延续一百六十多年的北宋灭亡。除了在外勤王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和一名年仅一岁的公主外,徽宗、钦宗和几乎所有的赵姓宗室一起,被捋北上,一行三千多人。
据记载,在被金兵在押送的途中,宋徽宗听到财宝被掳掠毫不在乎,当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
元朝宰相脱脱在撰完《宋史·本纪·徽宗赵佶》后掷笔而叹: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正是在他统治期间,女真人在北方巩固了实力,冰山大举入侵宋朝,攻陷都城开封。宋徽宗从此远离故土,作为一名俘虏,在异乡度过生命中的最后八年。
具体情况就不多作渲染了,反正是很惨。
其时正是寒冬,宗室大臣们分乘八百多辆敞篷牛车,风霜雨雪。金兵一路都不供应饮食。路上,徽宗的一个儿子被活活饿死,金人找了个马槽,将王爷装在里面就地埋了。徽宗见状,对儿子说,好歹你还是死在故国土地上的,不像我,我就要死在异国他乡了。
北俘路上,徽宗总想起曾经有如天上人间的生活。亡国之词,总那样类似: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眼儿媚》赵佶
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九死一生到了金国后,金太宗让徽宗和钦宗去祭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人现场宰了两只羊,把还热乎在滴血的羊皮扒下来披在二人身上,让他们绕着陵寝一步一磕头。仪式在金人的哄堂大笑,和宋室的放声痛哭中完成。
金人将宋徽宗册封为昏德公,给他造了间简陋的小屋,以耕种金人给他们的几十顷土地为生。偶尔金主会赏赐徽宗一些衣物饮食,一旦有赏,徽宗就要用他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写谢表。
徽宗六个公主,成人后被赏给了金国的将领做妾,徽宗还要写“臣佶奉宣命,召臣女六人赐内族为妇,具表称谢。”
在折辱他人这件事上,金人亦达到了相当的“文明水平”。
但徽宗的心不是一般的大,在做俘虏期间还生了十五个儿女。
作为宋代最顶级的大地主,徽宗的前半生过着儒雅精致到令后来人都难望其项背的文明生活。但他的“葬礼”,却也是野蛮之至。
宋徽宗死后,金人挖了个坑火化他的尸体,尸体半焦时,金人就往尸体里注水,这样尸油就会漂起来,金人收集起这些尸油,用来平时点灯。
钦宗在旁看到这一幕,肝肠俱裂,想跳进火坑里和父亲一起死,岂料金人拉住了他,说你不能跳,跳了这油就点不了灯了。等你死后,我们也得拿你熬油呢!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如李煜、徽宗的一生,才子人生的悲剧结构总是习惯欲抑先扬。先把你捧上天,让你拥有他人不具备的才华与权力,再将你摔入泥,让你受他人不曾受的羞辱与折磨。
人生这场大梦,平和还是曲折,往往各不相同,同的只是最后我们都会醒,然后不久之后,又会去做下一个梦。
靖康之乱发生那年,有个姓孟的男子,夹在逃亡的人群中。他在东京住了24年,做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
逃到南方安定下来后,徽钦二帝也已经在北境受辱,成为了宋人世代的耻辱。但他没有那么恨恨不平,他凭着记忆,用一种极为平淡的语气,写了一本回忆录,这本书,也在讲梦: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东京梦华录》孟元老
他没有留下自己的真实名姓,但却留下了力透千年的刻骨哀伤。
最后,来欣赏一下宋徽宗复原的真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