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虐待5岁男童案,父亲一句话道出真相,原来大家都被这位妈妈骗了

2023-10-16   小小包麻麻

原标题:生母虐待5岁男童案,父亲一句话道出真相,原来大家都被这位妈妈骗了

蓝衣女童海边消失案引发的全民愤意还未消散,江苏5岁男童被生母虐待致残案因开庭再次闯进大众视线。

法庭上,男孩的母亲顾某因自己曾种下的恶果自责痛哭,但依然无法抹去已经发生的事实:

逼儿子吃大便、推下楼梯、浇冷水、长期挨饿...

这些都还只是毛毛雨,

更狠的是,孩子的双侧足踝因冻伤坏死而截肢,

虽然在当地慈善和医疗机构的帮助下安装上了假肢,可跟其他孩子相比依然显得格格不入...

了解完此案件的人,似乎都会有相同的疑问:

对孩子比仇人还要狠,顾某到底是不是亲生母亲?

暴力行径背后是精神状态有问题还是另有其因?

这一切的发生,到底是为何?

先说明下,因为现在各大媒体对顾某实施暴力行为的主要动机没有明确报道,

不能确认她这么做的真正目的,但从网上现有相关的信息,可以做个简单的还原。

先说说顾某和前前夫(小宣生父)的情况,

门先生和顾某2017年结婚,生下小宣。

俩人婚姻生活一般,门先生说顾某脾气暴躁,没有家庭责任感。

这不是空穴来风,之前家里收花生时想让妻子看下孩子,妻子却说小孩子没有花生重要,花生可以打油吃...

这个原因也是俩人离婚的导火索。

几年后,两个人复婚,彼时,顾某已经和上一任丈夫离婚不久并且育有一女。

复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顺利,首先两个人是异地生活。

本身就分开了很多年,情感基础薄弱。

再加上门先生为了赚钱养家,一直在外打工,更没有什么联络感情的机会。

不过,他在外赚的钱,会定时打给顾某,只为让她好好照顾孩子。

虽然破镜重圆,但依然是搭伙过日子的感觉。

不过有人照顾孩子,门先生一直放心在外打拼。

某次到顾某的电话,称孩子生病了,腿不能走路了。

赶回家后,门先生发现孩子的伤远比顾某形容的严重:

多器官功能损害、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有头部出血、创伤性蜘蛛网膜下腔出血...

而顾某为自己行为辩护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认为孩子经常大小便拉在身上、还有床上,十分不听话。

对孩子的惩罚,只是为了让他改掉那些坏习惯。

这不是孩子第一次受伤了,门先生这次没有选择相信妻子。

而是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到老家照顾儿子。

先不说孩子的表现是不是真的有那么气人,

就算真的不听话或者因为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学习能力太慢,这位母亲也不至于将孩子置于死地的教育吧?

她的恶毒,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不缺对其讨伐的声音。

可再看家暴案件,最最最想呼吁的是成年人的错误,能不能不要总是让孩子受到惩罚?

对孩子实施暴力,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可怕!!!

家庭暴力

是会复刻的病毒

暴力除了带来生理上的伤害外,还会对受害者的人生造成影响:

《中国反家暴纪实》纪录片中有这么一段,

目睹过父亲家暴母亲的3岁女孩画过一幅画,她告诉妈妈:

“我可以用筷子和剪刀来保护你,我可以杀了爸爸。”

暴力,是会遗传的。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孩子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一切,往往会在他/她长大后带入自己的家庭中。

电影《我经过风暴》,就讲述了被家庭暴力残害的两代人,长大后不幸的生活。

男主陈均从小在母亲被父亲家暴的阴影下长大,父亲用烟头烫母亲的伤疤,在他中年后,依然有清晰可见的伤疤。

和妻子徐敏的婚后生活中,他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影响日益凸现:

总想控制徐敏。两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就会用殴打徐敏解决。

就算孩子在一边看着,他不但不会停手或者躲避,还会告诉儿子学着点:

“女人就该这么收拾。”

一开始,徐敏觉得为了孩子,也得忍耐。直到发现儿子和女儿身上的变化。

有次她去儿子学校,看到儿子正在打别的同学,徐敏连忙上前制止。

儿子不但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还反问徐敏:

“要用毛巾吗?”

因为丈夫殴打自己时,为了不留下证据,会用毛巾裹手。

这一幕被撞见的儿子记在了心里。

还有一次,

是被同学欺负的女儿,认为推搡她的同学没错,

当徐敏教育她时,女儿认为这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爸爸也喜欢你呀。”

她以为忍受暴力,装作一切都没发生过,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保护。

殊不知是给孩子的暴力倾向提供了积极的温床。

家庭暴力是暴力

直到现在,网上也依然不缺一部分网友在为母亲顾某说话:

有没有人想过这位妈妈经历过什么,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在家庭暴力中,大众往往会参杂角色情感,而跳过已经构成“暴力”的事实。

醒一醒吧!

据小宣幼儿园老师说,

去年5月,她就发现孩子身上有多出伤痕,经她反映后,妇联曾约谈顾某,

当时顾某承诺,不会再对孩子施暴。

大家都相信了这位妈妈,然而没过多久,她的暴力行为变本加厉。

虎毒还不食子,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孩子施暴,

不仅能说明她是坏妈妈,更是个坏人!

再有,据村民讲,顾某两个孩子的区别很大:

小宣由爷爷奶奶带大,学习成绩不好,“放养式”教育更是让他爱动又调皮。

和上一任丈夫生下的女儿和小宣完全相反:

学习成绩优异,乖巧听话。

顾某最喜欢的是女儿。

还有网友猜测,顾某对待孩子的反应,是不是因为小时候也遭遇过家暴?或者精神状态不正常?

这些会随着时间真相大白。

但无论她的经历如何,她都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正常母亲的反应是:

“我宁愿替孩子遭受这样的罪,也不可能去把他打成这样。”

可顾某不是。

不要被“称谓”绑架,

不能因为她是“妈妈”,就为她刻意寻求理解或是饶恕,甚至是开脱。

家庭暴力也是暴力啊!

包妈碎碎念

最后,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家暴遗传”:

指家庭暴力造成的伤害后果,不会止于暴力关系中的双方,还会延伸到下一代身上,家暴确实具有代际传递的特性。

无论孩子是暴力的旁观者,还是受害者,

都会引起他/她的敏感、自卑、焦虑、不易相信他人的性格障碍。

要知道,暴力对待孩子来讲,

绝不仅仅是一个伤口或者疤痕,而是伴随终身的心理伤害。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成年恶魔”无法除尽,

只希望所有孩子们在出生时都能足够好运,找到温暖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