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7日,保加利亚作家乔治·马可夫正在英国横跨泰晤士河的桥上行走,突然之间,一名穿着大衣男子迎面向其走来,其携带的雨伞无意间刺中了马可夫的大腿,这名男子因为这件看上去不经意发生的事情赶紧向马可夫道歉,马可夫也没有当一回事情。
然而马可夫回到办公室,却感觉被刺中的地方越来越痛,而在当晚,他便出现了中毒的症状,被送到医院,三天后去世。根据法医的验尸结果表明,马可夫被雨伞刺中的大腿伤口,竟然有一粒针头大小的钢珠,小珠直径有1.52毫米,含有90%的铂和10%的铱,以及微量的蓖麻毒素,至今为止,人类医学界对其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的救治方法。
而这正是克格勃的杰作,作为保加利亚著名的反对派,保加利亚政府委派克格勃对马可夫进行刺杀,马可夫幸运的逃脱了两次,然而还是没有躲避第三次死神的到来。
无论是冷战还是现在,相信大家也绝对听说过克格勃这个机构。
“知己知彼,百战不胜”,对于一个强大的国家而言,情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上个世纪,克格勃也和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以及以色列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机构,巅峰时期的克格勃,究竟有多强?
克格勃最初的前身,为1917年苏俄成立的全俄肃反委员会,在二战结束前,克格勃又先后更名为国家安全总局、国家安全部、内务部等机构,到了1953年,正式确定为“国家安全委员会”,至于缩写正是(KGB)。
在冷战时期,克格勃迎来了高速的发展,他们的间谍人员遍布全球,克格勃前身,谍王佐尔格潜伏在东京,不但传给苏联大量情报,为其工作的人竟然还是日本人,除此之外,苏联能够如此迅速研发核武器,也离不开特工在美国情报的收集。
而到了鼎盛期间,克格勃机构人员,已经到达了50万多人,仅仅在莫斯科的总部,就达到了1万多人,相比之下,还有9万名间谍分散在遍布全球,打捞有情报的线索,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通过苏联情报机关档案馆的资料发现,美国大作家、诺贝尔奖得主海明威,竟然也在1941年曾经被克格勃机关前身所招募为间谍过。
而克格勃最著名的事迹,莫过于在1979年,使用了20分钟时间,斩首了一国总理,1974年,克格勃成立了“A小组”,也就是之后的“阿尔法小组”。
79年,阿富汗发生了巨变,阿富汗二号人物阿明和塔拉基意见不和,因此阿明发动政变,杀害塔拉基,自任为总理,不过阿明的上台,却触犯了苏联的利益,随后决定调兵对阿明展开铲除行动。
11月,a小组520名成员大臣运输机,进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北方基地(此时双方关系表面上并未破裂,苏军具有驻军权)。
阿明为了防范苏军,同样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保卫阿明所在达鲁阿曼宫的阿富汗军队,包括一个警卫旅,一个装备12门00毫米高射炮、16部防空导弹发射架的防空团,还有三辆坦克,此外还有两个坦克旅就在喀布尔城外,克格勃正是考虑到种种情况,仅仅使用了20分钟就占领了达鲁阿曼宫,阿明和其4个妻子、24名子女也被处决。
除此之外,克格勃的恐怖,同样也体现在苏联内部,克格勃第五局,仅仅在1972年,就让十万青年知识分子于流放中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