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的越来越冷,北方的很多地区都下起了雪。突然就想起了一个古代的故事。这个典故的名字叫做“卧冰求鲤”。大家也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因为卧冰求鲤是我国的孝道故事之一,被列为24孝故事之中。我们很多的人都应该学习故事之中的主人公,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但是为什么不是凿冰求鲤呢?
卧冰求鲤的故事是我国民间传说的故事,它最早出现在《搜神记》之中。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王祥,我们先来看一遍这部经典的孝道故事。王祥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记载,字休征,是琅琊临沂人。王祥这个人在西晋是一位大臣,他从县令先后的一步步当上了司空和太尉等职位。但是王祥这个人在小的时候遭遇坎坷,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王祥的父亲又给王祥找了一位继母,这位继母给王祥添了一个弟弟,所以王祥的继母对待王祥并不是特别的好。一心只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并且还经常让王祥干一些脏活累活。王祥的父亲虽然很是心疼自己的儿子,但是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虽然王祥的继母对待王祥不好,但是王祥却对他的这位继母尊敬有加,从来不敢懈怠。
后来有一次王祥的这位继母生病,这个时候已经是寒冬季节,海风呼啸。王祥的继母却想吃新鲜的鱼。王祥冒着海风出去,但是哪里也买不到鱼,后来的王祥在回家的路途上,看到旁边的河水都结了冰,冰下似乎有鱼存在,王祥为了能够让既往吃上鲜鱼。就伏在冰面上把冰融化掉,冰面化开之后,两条鲜红的鲤鱼跃了出来,王祥就兴高采烈的拿着鱼回去了,这一幕刚巧被邻居看到。
王祥的这种做法也终究感动了继母,从此继母也对待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王祥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后来也是继承了哥哥的孝道,并且对待王祥也是尊敬有加。后来他们一家孝道的名声传遍了乡间邻里。后世更是传承为一段佳话。有一首诗是这么形容的,孝梯里中颂王祥,卧冰求鲤传四方。一片孝心感继母,王览效法敬兄长。
从故事之中,可以看出王祥是用身体的温度把冰面给融化了,这才得到了鲤鱼。为什么古代的人会流传下来这样一个故事呢?因为相比于凿冰求鲤,卧冰求鲤显得有点太不科学了。其实说白了,这个故事很容易解释,这就牵连到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凿冰求鲤只能显示出一部分孝道,最多就是王祥在寒冷的冬天去给继母凿冰打鱼。
凿冰求鲤中的凿字变成一个卧字。虽然其中的意思有点变了,但是却能够在字面意思上看出来浓浓的孝道。这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优秀的文化,很显然卧病求鲤这四个字更符合我们的需求。“孝”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优良文化,我们应该去继承他并且把他发扬光大。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以孝字为先。也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能够多尽孝道。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
喜欢的朋友们也可以点点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