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除了高空坠落伤患者,还有更多肠胃病患者‘足不出县’就能在当地快速就医,效率大幅提高。”到云南省大关县几个月了,看着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有效治疗,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援大关县医疗队队员王军很是欣慰。
此前,由于大关县城整体建在山坡上,每年有不少高空坠落伤患者,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很多患者被迫外地就医,既增加了家庭负担,又容易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
“三步走”分期诊疗
恢复患者肢体功能
前不久,53岁的高先生因5米高空坠落导致休克和骨折前往大关县人民医院急诊就诊。王军第一时间接诊并与同为援建医疗队麻醉科主治医师姚毅真进行会诊后,制定了“三步走”的分期诊疗思路。在王军的指导以及当地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治疗过程中,每一步王军都与当地医护人员充分探讨,毫无保留地将关键步骤、注意事项等传授给当地医护。
除了临床工作,王军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参加云南省昭通市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并在会议上作了两项专题报告,着重传授了“在遇到少见病例时,如何查找文献,制定详细术前计划,达到良好手术效果”的诊疗思路,并展示了如何将一台复杂手术分解成若干关键步骤,做到每个步骤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顺利完成一台手术。
开创多个“第一次”
为患者减轻痛苦
麻醉科主治医师姚毅真在援建大关县人民医院近半年间,除了负责全院手术科室的麻醉工作以外,还推动了胃肠镜和无痛纤支镜等技术的开展,开创了当地医院多个的“第一次”:第一例喉罩、第一例超声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置管、第一例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等。
无痛纤支镜麻醉是手术室外麻醉的“皇冠”。刚到时,大关县人民医院的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且检查医生因低氧血症需多次中断操作。姚毅真不断优化预给氧和气道管理方案以及设置个体化用药流程,现如今低氧血症发生率降至10%,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缩短了手术的时间。
目前,当地科室每位医生已经能够掌握并单独开展支气管镜麻醉、超声引导下的上下肢的神经阻滞等技术,援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