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我后悔让孩子太懂事

2019-07-29     文的案



1

周末去餐厅吃饭,遇见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女儿,一人一个娃娃,妹妹吵着要姐姐的玩具。

妈妈急忙安抚妹妹说:“当时买娃娃的时候,已经让你先挑了,既然选了就不能再换了。”

可小姑娘不依不饶,饭都不肯吃,妈妈为难地不知所措,姐姐却突然把自己手里的娃娃递给了妹妹,妈妈瞬间松了口气,妹妹也笑逐颜开。

可姐姐,却一个人眼巴巴地看着手里的玩具被抢走,假笑,看得人心疼不已。

生活里,有些妈妈喜欢姐姐这样懂事的孩子,也有妈妈觉得妹妹这样释放天性也没什么错。可这两种态度,都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2

身边的两个同事就是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担心儿子太乖,另一个担心儿子任性。

这两个孩子我都见过,确实打心眼里让人着急。

乖孩子在幼儿园总被别人欺负,他喜欢的橡皮,铅笔,贴纸一带到幼儿园就莫名失踪,小朋友来家里玩,也总是很容易拿走儿子手里的玩具。

按照同事的话说,只要别人说想要,儿子分分钟就撒手。

都怪她小时候,懂事教育太过火了。

另一个同事也很夸张,总说孩子不能养得太听话,否则出去容易被欺负,结果养成了那个欺负别人的人,无论和谁相处,都要称王称霸。

一言不合,又哭又闹,搞得同事焦头烂额。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些懂事的孩子假装自己无欲无求,予取予求的孩子却被养得不听话。

3



不管年代怎么变化,有一些“育儿经”似乎总是原地踏步。比如,当父母常对孩子说:你要懂事。

什么样的孩子叫“懂事”?“懂事”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成功的家庭教育,真的是要教出“懂事”的孩子吗?

娱乐圈里公认的好妈妈——马伊琍曾经大谈“育女心经”,引来了近57万粉丝围观。直播过程中,她说出了一件自己最后悔的事:她后悔曾经对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使女儿过分“懂事”,虽然成为了人人称赞的乖孩子,却连自己的心里话都不敢表达。

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里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妈妈,一些孩子扮演宝宝,可是有的孩子总是要当妈妈,逼着爱马当宝宝,其实爱马也想试试当妈妈,可是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后来马伊琍告诉女儿“你完全可以拒绝”时,爱马仍然说“我不敢”。

马伊琍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过于“懂事”的爱马,已经“懂事”到连“不”都不敢表达。

4

不仅如此,马伊琍发现女儿在外人眼里:特别听话,特别好管,可是她内心非常胆小,而且动不动就认错。只要自己声音大一点,爱马立刻会认错: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她非常痛心,女儿在自己面前竟然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样子,为了让妈妈喜欢她,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内心的想法都不敢说出来,就因为怕妈妈不高兴。“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的身上”,马伊琍终于开始反省。

在大人眼中,孩子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乖巧懂事,不怎么给家长添麻烦的;另一种是调皮捣蛋,一刻不让人省心的。大多数家长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种,然而,很多事实却表明,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最可怜。


5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爱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没糖吃。

仔细想想,真的有道理。可以设想一下,明明想要玩具却不哭不闹不吱声的孩子,最后基本上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因为父母压根就不知道孩子想要一个新玩具啊!

“小时候家里很穷,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有一次我父亲和别人聊天,说我不讲吃,不讲穿,一心学习。我当时就在旁边听着,除了辛酸我还能做什么呢?我总不能任性地去要这要那,除了懂事我别无选择。”


这是读者留言讲述的故事。

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甘愿在委屈中懂事呢?

跟爸爸妈妈去商场,明明对玩具爱不释手,只要父母说一句太贵了,就温顺地点点头走开。

同学要求帮忙写作业带外卖,就算心里很不愿意,但总是和气地答应。

老板布置的任务,任凭繁复无理,也是默默地熬夜加班完成。


6

成长是一去不复返的,许多大人都忘记,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还有“委屈”和“不快乐”。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他们只能伸着冰凉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在还未能分辨谦让与委屈、宽容与自责时,孩子懂事的背后往往是深深的自卑,担心别人不喜欢,所以每天小心翼翼看着大人的脸色,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放肆和任性。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奇葩说》中有一期是讨论“没钱要不要生孩子”,谈及“懂事”,肖骁的一段话令人啼笑皆非:

“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人为什么懂事?是因为环境所迫,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懂事。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范围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别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满的一家子,我们家是无比懂事的一家子。”


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奇葩说》


懂事分为两种:

一种是父母素质很高,思想开明,从小家教良好,心理成熟得早。这样的孩子懂事而独立,理解他人、积极进取、同情弱者等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另一种成长于不顺心的家庭环境中,父母过于软弱或是暴怒。这样的孩子看起来温顺懂事,实则内心有泪不敢流,有话不敢说,习惯于压抑自己的内心。

第一种是在幸福中懂事,后一种则是在不幸中懂事。

在学校里,在职场中,在社会上,我们都会被要求做一个遵守规则的,懂事的人。

后来才明白,他人只会在意你是否温和、好沟通脾气好,但只有真正在乎你的人才会想让你永远做一个阳光下肆意欢笑的孩子。

愿你在幸福中慢慢成长,愿你只懂该懂的事。

愿你和你的孩子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ILQmwB8g2yegNDWn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