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十四届旅发大会在毕节织金召开 毕节获“中国花海洞天避暑福地”称号

2019-09-30   黔气象

9月28日,第十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毕节市织金县平远古镇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宣布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致辞。省领导刘捷、孙永春、左定超等出席,副省长卢雍政主持会议,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致欢迎辞。

开幕式上,进行了“毕节·中国花海洞天避暑福地”授牌仪式。

受省委书记孙志刚委托,谌贻琴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她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旅游业与贵州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贵州正处于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经济提质增效的转型期、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关键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旅游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发挥优势,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在推进全域旅游中把景区做精、在完善配套中把接待能力做强、在提升旅游服务中把环境做优、在扩大开放中把合作做实,努力开创贵州旅游发展新局面。本届旅发大会以“促文旅农商融合,走旅游扶贫新路”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下足“融合”功夫,做好“扶贫”文章,大力推动“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旅游+文化”“旅游+大数据”深度融合,通过产销衔接、参与旅游服务、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促进旅游产业“强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旅游经济“火起来”,带动贫困群众“富起来”。毕节是见证峥嵘的“三省红都”、历史悠久的文化沃土、美丽神奇的旅游胜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牵挂的地方。我们要以举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更好地凝聚各方合力,助力毕节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毕节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慎峰代表中国贸促会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说,贵州素有“公园省”的美誉,完善的基础设施,秀丽的山水风光,古朴的民族色彩,深厚的红色文化,形成了多彩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处处风景、步步风情,组合优势明显,比较优势突出,是最适合发展全域旅游的省份。今年的贵州旅发大会,将有力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希望与会各界人士充分沟通交流,探寻合作机会,取得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中国贸促会愿与贵州携手努力,共同促进贵州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贵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贵州省气象局副局长刘曙光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会议。

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北临蜀水、西拥滇山,为鸡鸣三省的钟灵地,是毛主席《长征》诗“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所描写的乌蒙山腹地,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毕节独特气候条件和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景观,以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旅游产品体系享誉中外。

毕节境内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带多样,雨热同季,降雨量充沛。5-9月毕节的平均气温为19.6℃,人体舒适感好,是避暑旅游的最佳舒适期。尤其到了20.9℃的夏季,夏无酷暑,百般凉爽。清凉宜人的气候条件、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气候资源交相辉映,造就了毕节多姿多彩的避暑旅游资源。

贵州省气象局近年来深度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挖掘本省各地特色气候资源优势,助力全域旅游发展。贵州省气象局联合毕节市气象局编制的《中国·毕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评估报告》,从温度、湿度等方面作了充分论证,通过中国气象学会专家组审核,授予毕节市“毕节·中国花海洞天避暑福地”称号。

荣获“毕节·中国花海洞天避暑福地”称号,对于下一步毕节唱响旅游品牌,加快构建毕节旅游新生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