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乳企该如何通过朋友圈进行营销传播?(附操作方法及案例)

2020-02-11     新乳业newdairy

在当前的疫情期间,大部分消费者都“宅”在家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企业传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接触信息的方式分为主动的资讯模式和被动的生活空间模式。因此,传播的方式因用户接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主动的资讯模式就是消费者通过搜索获取,因为消费者的目标很明确(本文不讨论)。被动的生活空间模式就是消费者以朋友圈为核心的空间,打开手机朋友圈,就能够看到朋友的信息发布。本文主要就此传播方式进行剖析。


一、朋友圈是传播的阵地

朋友圈是获取基本信息的渠道。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消费者习惯于从朋友圈获取信息,并且也通过朋友圈传递信息。朋友圈的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

一是热点信息、社会热点。比如当前的新冠肺炎、八卦等;

二是个人生活信息。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去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看到什么好物等;

三是转发内容。我们所看到的朋友圈刷屏的文章、事件等都是通过转发完成的,通过转发的内容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关注点、价值观等;

四是商业信息。大部分微商类的群体都是通过朋友圈完成销售工作,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转发的优惠信息、活动折扣、企业的行为等内容。

这些内容就构成了以朋友圈为核心的传播方向。

1、从热点信息来看,比如当前的疫情,无论是捐赠、服务等都是值得企业传播的内容。如兰格格乳业、唯品乳品、皇氏乳业的海报,都是借助于当前的疫情事件,进行和自身品牌结合的传播。

2、从个人生活信息的方向考虑,可以进行与企业、产品相关的生活内容传播,比如早餐怎么吃等。妙可蓝多奶酪片在朋友圈宣传 #妙小厨 DIY#,用 9 张图片就把如何用妙可蓝多奶酪片制作美味早餐讲得很清楚;佳鑫牧业通过图片展示了牧场的美丽风景,并发出“你想来吗”的邀请,让看到这条朋友圈的人都想过去看看牧场,尝尝牛奶。

3、从转发内容方向考虑,可以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相关内容的文案撰写。比如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乳企都转发了《中国乳业》杂志中的原话,以此支持乳品中的蛋白具有免疫功能的观点。

4、从商业信息的角度考虑,可以结合企业的产品、事件等进行传播。比如疫情期间皇氏乳业的一组送奶到户的图片信息传递,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信任度,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朋友圈的信息传递还具有口碑的效应。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形成和内容发布者的交流,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很多消费者朋友圈晒产品,并不是因为企业直接给他们好处,而是消费者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时期,好东西就是要分享。

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了激励消费者,可以适当进行某些优惠或者利益的支持。有很多人购买产品都是因为看到朋友圈有人购买或者消费,并且评价好,才产生购买的。

二、小视频是重要的传播手段

小视频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随着抖音、快手等视频类平台的崛起,大部分消费者成为这些平台的忠实用户,几乎每天都要看几十分钟。在此次疫情期间,必定有更多人关注。

小视频的好处是更加生动地传递信息,虽然很多小视频看上去挺无聊的,比如跳舞、唱歌等,但为什么很多人去看呢?就是人的好奇心。所以,通过小视频进行传播,比静态的朋友圈图片和文字更好。

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小视频中消费者更喜欢的几种类型分别是:

一是有趣。给消费者带去快乐,让消费者无意中能够认识到你的产品。

二是将知识融入其中。告诉消费者一个方法,比如如何做有营养的酸奶沙拉等。

三是新奇。让消费者看到原来不曾了解过的,具有揭秘性质的短视频。比如牧场是怎么挤奶的,奶牛的日常生活、一杯牛奶的旅程等。

三、软文是深度传播的形式

软文重要的是要有故事性,让消费者能够通过软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软文能够把品牌的价值观、产品的概念、产品的卖点讲清楚,并让消费者通过了解这些信息,而获得额外的收获。

乳业品牌乐纯,几乎每一篇公号文章都能做到上万的阅读量,即使明知道是产品介绍的文章,消费者也乐于去点赞、转发、种草。比如,乐纯的这篇新品上市的软文:乐纯首款纯牛奶 | 每一口都像喝冰淇淋。

宝珠酒酿酸奶是一家专注于线下店面运营的休闲酸奶店,公众号文章,明明是硬广告,但也感觉极其唯美,都忍不住要转发一下。比如:宝珠×敦煌 | 盛唐风行的“樱桃酪”来了。

软文能够让消费者详细了解你要传递的信息,并能够让消费者获得阅读的快感。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软文和消费者产生了沟通,建立了信任,完成了销售。

朋友圈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充分的运用朋友圈和目标群体的关系,进行营销传播,支持社群营销,达到传播品牌,销售产品的目标。

来源:新乳业。本文作者侯军伟,系上海睿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文章仅用于行业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rtGNXAB3uTiws8KOS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