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马路当作办公室!历下区:“路长制”抓好城市管理最后一米

2019-12-02   无线济南

济南网12月2日讯 (记者 王修远)“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日前,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路长制”管理模式的部署要求,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济南城管系统在全市试行“路长制”,历下区作为全市先试先行的试点区,路长制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专业“道路管家”上路 把马路当成办公室

“所谓路长制,就好比把某条路当成一个房子,房子里的大小事务都需要一个管家来管理,而路长就是这个管家。”历下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巡查科科长赵峻鹏在解释路长制时形象地说到。据了解,目前历下区已摸索推出包括21条主干道和3条次干道在内的24示范道路,每条示范道路都配备了一名一线路长,负责每日对所包道路从墙根到墙根沿线立体综合精细巡查,用济南市数字化城市服务中心主任阴洁伟的话来说,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

11月29日上午,记者在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示范道路明湖路路段看到,这里的一线路长赵宇勇正在进行巡查。“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7点之间,我都会不间断地在马路上巡查,几乎相当于在马路上办公了。”

赵宇勇告诉记者,他是明湖路曲水亭街至黑虎泉北路路段一线路长,每天的巡查内容非常多,包括路面垃圾、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市政设施破损等等。“能处理的问题我会直接处理掉,不能当场处理的就拍下来上传到智慧城管平台。”赵宇勇说,比如路上发现垃圾、宠物粪便,他会拿清洁工具直接清理干净,但也有一些他需要协调其他部门解决的,比如路灯损坏、违章停车等,需要将照片和相关问题描述上传到“智慧城管”平台,由平台来分派至相关责任部门解决。

全民城管共治共享 人人都是"路长”

在明湖路与赵路长一起巡查的,还有一位名叫陈振刚的爱心市民,只见他身穿“爱心街巷长”的黄绿色马甲,时而抬头低头,细心观察着路上的各个角落,一旦发现路上的“小毛病”“小瑕疵”,他便和路上工作的城管义务监督员一起,把问题解决掉。“解决不掉的,我就反映给一线路长,或者给办事处城管科打电话,让他们来协调。”

老陈说,他今年70岁,就在大明湖附近居住,“爱心街巷长”的队伍一招募,他觉得是一件好事,就报名加入了。“既锻炼了身体,也充实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好了,城市更美好了,市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据了解,“爱心企业”“热心市民”等队伍加入路长制,负责组织社区市民及时发现社区街巷的城管问题。“在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市民非常热心于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经常通过城管热线直接向我们反映问题。”大明湖办事处城管科科长杨珂告诉记者,百姓有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联系街办城管部门,同时,未来随着“一路一牌”制度的完善,市民可以更方便地将问题反映给相关路段的一线路长,以百姓的眼光发现问题,真正做到民众参与共治共享的管理理念。”

首创"1+1+N”新模式 让问题解决形成闭环

历下区推行“路长制”,首创了“1+1+N”的新模式。据历下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巡查科科长赵峻鹏介绍,第一个“1”就是一线路长,第二个“1”就是一套“路长制”案件流转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从网上接收路长们上传的各类问题,派发给各责任部门进行整改。“N”就是多元发现渠道,是分布在辖区的所有发现人员,比如“爱心街巷长”、热心百姓,全方位发现问题。

历下区“路长制”工作运行流程图

“‘路长’制的6个层级,分别是区级总路长,街办路长、一线路长、爱心街巷长、发现人员、数字化监督员。这样的城市管理运行结构做到了层级分明、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监督有力。历下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巡查科科长赵峻鹏说到。赵峻鹏说,这样层级分明的机制还有一个好处,“路上的问题一旦出现漏报,数字化城管监督员会像游走的眼睛一样,及时补位,查缺补漏,保证每一个问题都能落到实处,得到及时解决。”

“当然诚实地说,‘路长制’也存在难点。”赵峻鹏说,“路长制”的难点之一在于权责不清,比如路上的有些问题比较多样、复杂,牵扯到多个部门,存在着责任方不明确的问题;另外,也存在着问题流转时效低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路长案件类别,继续完善责任清单制度,同时协调更多的部门加入问题流转平台,携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问题解决。”据了解,随着“路长制”的进一步完善,明年1月份开始,历下区将在全区81条主次干道全面推行“路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