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过三次支书。
第一次村民选举,众望所归。
第二次村里拆迁,老支书最熟悉情况,临危受命,退休返聘。
第三次村子被改建成剧场,姚支书出演“姚支书”一角。
在姚支书的房子里看什么?
66岁的姚支书坐在《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云之下”剧场的一个院子里,指着临窗的房间说:“我小时候就住那儿。”
这个院子以前是他的家,这座木房子是他爷爷的爷爷修建的。
他曾经在这里读书、长大、学习石匠手艺、成家、当爹;他也曾经离开过这里,去打工、去做包工头、又回来做支书,没想到在他长大的村子里,他亲手协调了拆迁,房子却没有拆。
不但房子没有拆,房子背后的树也保留了、床也保留了、柜子和灶台全都留了下来,甚至还彻头彻尾做了一次大清洁,从床缝里清出了姚支书年轻时存弄丢的粮票。
姚支书说:“你看这房子多好,四五十年了,还没有霉。”
在他来看,他的房子全是好处,没有短板,但搭建场景的队伍给院子里铺了石头块儿,免得下雨就是稀泥,并把他的猪圈锁了起来。
轻微的改动,却无时不刻在提醒着姚支书:这不仅是他的家,更是他的舞台。
当剧目落下,姚支书说到:“在这房子看什么呢?”
看的也许是过去的时代烙印、看的是一代人与一代人的生活多么不同,又永远相通。
在姚支书的院子里演什么?
《只有峨眉山》剧组进场,他陪同团队一家家走。
“这个院子里是寡妇、那个院子耙耳朵……”村里的故事,在姚支书对村民无微不至的了解中逐渐丰满起来。
不用演,绝对本色。
在“云之下”剧场里,姚支书扮演的就是《支书开会》里的“姚支书”。
每天晚上,这个村庄会回到1980年4月20日,姚支书家院子里有好多村民在你一言我一句地争论着,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呢?
深圳的招工队来招工,姚支书正坐在院子里组织大家伙开会呢……
在《水塔送别》场景中,他对拿到招工表的小伙子们讲话:“同志们,我们要支援国家建设,到了深圳工地,大家好好干,不要给四川人丢脸,四川人是最勤劳的。”
戏里戏外,他是永恒的“姚支书”。
他说:“在我人生中,快70岁了,最好玩的事情,是演戏,是我演我自己。”
他说:“只要《只有峨眉山》在这里,我的家就永远在这里。”
- END -
-END-
来源/只有峨眉山
推荐阅读
都是因为它,峨眉山的五月才美得这么不像话!
我在峨眉山,见证了最美佛光
妙哉,妙哉!峨眉山中这座皇家寺院,让你将春天尽揽入怀
点 “在看”的瘦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