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第一天,美国国务卿针对上周五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发表的关于中国学生禁令做出回应,称仅有少数留学生为中国政府与军方服务,扫除了特朗普之前的烟雾弹带来的恐慌。 这无论是对美国留学生还是正在准备申请的同学们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格外多舛的2020上半年,给了许多同学停下来思考的机会。从高中到大学步履不停的学习脚步,不少同学都略显疲态,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所在的学校环境提供的学术与职业资源都长久得停留在舒适圈内。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会有“读不下去”的状态。这时候,他们会找到Me Education,真诚地询问站长,自己是否应该出国?或者是否应该争取更具竞争力挑战力的名校?站长在2020申请季就帮助过这样一位Me学员,原本已经开始大学生涯的她,在读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自己桎梏于原有院校的资源条件,始终无法突破现有的限制。在我们转学老师的帮助下,她选择为了自己的藤校梦搏一把,并且最终成功冲破劣势,收获常春藤名校之一康奈尔大学的录取Offer!
在明确自己现有优势、劣势与需要后,这位Me学员得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转学逆袭案例,圆梦藤校。那么,是否要出国?是否要冲击更好的名校?这里,站长想和大家分析下,如何正确理性看待这一问题。
为什么会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最常见的情况是,读的大学或者专业不喜欢/ 没有在高考中填到或者申请到满意的学校,因此内心抵触情绪很大,出现厌学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站长请大家先思考下换专业的可能,如果换学院/换专业并不现实,再考虑下一步。另外,很多同学在高中和大学的初步学习中,对于职业市场的需求和方向并没有清楚的认知,很多同学提到 “我要读商科,但是其实并不知道商科精神的内核”。大数据时代下,新型的商科专业的学习重点落在数字分析和计算机基础上,而传统的商务课程相对则更强调全面能力。如果你想要追随数据时代的脚步,踏足更前沿的就业领域,完全可以通过业余时间自我发展或者自学来补充,Duck不必急着厌恶起自己的本专业。
但很多同学也会提到,我想换个环境不仅仅是因为求职和专业选择的问题,我单纯希望有一个更好的本科学习体验过程,我更加向往欧美名校的学术氛围。那么这个情况下,我该怎么操作?
最现实的问题
此时,我们不得不讨论一个现实的话题,就是预算。如果预算充足,我们可以给人生进行更充沛的投资。如果预算紧张,你会计较每一个教育投资能给带来多少回报。那么恕站长直言,在教育圈里,很多家长与学生的付出,并不会带来等价的回报。对于学生的人生长远收益,很难通过具体的物质或者数字来衡量,很多Benefit潜移默化,在不同人群里 ,价值也不同。有的人说不值,有的人觉得超值。
面前的选择
那么,如果已经解决了预算这部分,直接探讨教育本身,我们就来讨论下,读不下去的时候,我们有哪几种出国方式呢?
首先,需要评估已有的GPA分数和英语水平。
如果你大学GPA成绩还可以,英语成绩也可以,考虑转学。转学的概念就是,你在大学里上的部分可以换学分,你在国内读的时光不会完全浪费。部分学生英语底子好,考一个雅思或者托福就 可以去匹配对应的学校申请,如果英语普通,也可以考虑语言班预科。
如果你GPA不佳,那么做正规的转学申请,基本是会被拒之门外。此时,你应该转换思路,曲线救国。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对于最终本科学校的期待,可以分为社区大学入学+转学(2+2,一共 4年左右,以加州大学UC系名校毕业);普通美国大学常规申请;美国预科项目申请等几个方案。当然,英国和澳洲也自然提供了相应的预科选择。
因此,对于想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刷新第一学历的同学来说,可以根据留学预算、自身水平以及对最终本科院校的期待,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案。
摆正心态
此时,我们也提醒各位学生,当作出选择的时候,要明白出国留学是另一条奋斗和努力的道路,而不是逃避的道路,如果学生只是想逃避国内的人和事,也要预料到出国之后会遇到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大学本就是这么一个不断脱离舒适区的阶段。
很多学生与转学老师沟通:“我想出国留学,但是我的家长觉得我就是瞎花钱,他们并不信任我出国之后能洗心革面”。我们的转学老师也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你过往求学过程中,曾一次一次让家长失望,确实没办法要求家长能再次掏出不少的钱供你读书。信任是相互的,也不是一天可以累计的。如果确实愿意为了这件事作出改变,每一天都应该逐步进入到英语学习或者转学老师设计的相应的留学规划中。
无论你想要选择哪种方案重塑自己的本科经历,都需要对自我的情况、症结与未来规划有专业的判断。如果你也想要突破自我的舒适圈,刷新第一学历,站到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欢迎你来跟站长聊聊,你理想的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