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可谓义务教育阶段的“指挥棒”。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北京市中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如果在北京,这一政策能顺利实施,必将影响现在条件下全国中考的录取方式。
昨天下午,万众瞩目的改革办法终于出台了,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都发布了普通高中登记入学的相关细则。
东城区拿出了2所学校,共160人的高中录取名额进行登记入学试点,其中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各80人。
东城区的报名资格有两项要求:
一是在东城区有三年连续学籍的应届生且报名参加了中考;
二是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且在已经完成的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卷面成绩不低于42分(总分70分)。
录取方式是:如果报名人数少于计划录取名额,那么不管中考成绩如何,全部录取;如果报名人数比计划录取名额多,就由学校决定录取名单,但录取人数严格等于计划录取名额。
报名时间是4月16日前,每名学生最多报一所,录取名单公布时间是4月22日前。
西城区试点学校为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前两所学校登记入学计划各为80人,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计划100人。
作为今年北京中招改革的重点,“登记入学”备受关注,这意味着被登记入学录取的考生不用依据中考成绩进行录取,也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招生录取。
按照要求,考生的报名资格要求为具有本区所在学校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级以上,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卷面成绩不低于42分(卷面成绩总分值70分,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即及格就行)。
此前,在北京市“小升初”政策中,海淀区就已实行就近登记入学的方式,即符合海淀区初中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毕业生除外),按照自愿原则,依据区教委划定的登记入学区域,按照自愿原则填报志愿。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为此,北京市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也被理解为“摇号上高中”?不过,从东城区、西城区试点的五所普通高中来看,似乎不会出现“摇号上高中”的情况。个中原因在于,这些高中都是两区中考录取分数线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从去年中考录取分数线来看,这五所普通高中基本都是两区垫底的学校。因此,对于成绩在中等以上的初三学生影响很小。
由此可见,登记入学更适合那些成绩中下水平或比较靠后的考生。通过登记入学,他们将获得一次在中考前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机会。如果登记入学未被录取,还可以通过6月份的中考争取就读普高的机会。当然,一旦被登记入学录取,也就失去了参加中考的机会。
有关人士表示,此举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我评判,拥有更多更为稳妥的方式进入普高,有利于考生和家长考试压力的缓解。所以,此举体现了中考改革和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呼应和衔接,同时也是高中自主招生改革的一次试水。
附:普通高中登记入学流程
报名资格
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试点学校高中登记入学。
1.已参加2022年初三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本区所在学校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三年级学生。
2.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卷面成绩不低于42分(卷面成绩总分值70分)。
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依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2年初三年级学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京考中招〔2021〕11号)确定,学籍信息依据北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云平台(CMIS)确定。
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
各校报名时间均为4月16日。报名学生须持登记入学报名表、《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到试点学校报名,每名学生仅可报名1所试点学校。同时报名1所以上试点学校的学生,取消报名资格。
录取办法
试点学校依据《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开展录取工作。符合条件的报名学生人数小于或等于试点学校登记入学计划时,全部予以录取;符合条件的报名人数大于试点学校登记入学计划时,严格按照登记入学计划人数录取。
学校确定录取名单后,按程序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备案,4月22日报名学生可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录取结果。
已被普通高中登记入学录取的学生继续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招生录取。
报名材料如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录取结果无效。
有网友说:这次中考变革,与其说是一次改变,不如说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毕竟天下父母苦中考久已,有父母曾言:现在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小升初,更不是高考,而是中考,中考是孩子的第一道大坎,更是一道分水岭。成则意味着孩子能有机会继续升入理想的高中,直至大学继续深造,而过不去就意味着孩子失去了以后上大学,乃至成为社会顶层的机会,所以作为初中阶段的父母是十二年制学业生涯中最焦虑、最烦恼的一个阶层,因为谁也不想自己家的孩子,还在懵懵懂懂阶段就早早的就放弃了学业,被迫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毒打,而这个阶层是每个家有学生家庭必经的阶段。
虽然,这次北京两个区拿出来的都是一些底层的学校,但是这也是给了哪些成绩中下,但是也有一点希望进入高中学习孩子的一次机会。毕竟不用中考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中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中考的选拔和竞争的残酷,确实减轻了家长的焦虑。
不过看事物还是要看两面,这次中考变革,虽然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但是一旦全面实施后,尤其是重点高中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招生的话,中考将形同虚设。不仅如此,恐怕会导致更严重的掐尖现象发生。要知道,掐尖招生是所有学校的本能,重点高中也不能例外,目前我们实施的中考特长生招生政策本质上就是一种掐尖手段,学校为了能生存下去,总会找一种判断标准便于掐尖招生。以前,小升初考试取消之后,奥数的等级评定和各类资格证书成为了初中招生的依据,也由此催生出全民学小奥的现象。
一旦中考取消后,什么东西会变成重点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又有什么东西能成为重点高中看中的方面?值得所有家长们深思。
说到最后,大家还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任何时候,不管招生方式如何变化,只要大学录取方式不变,最终还以成绩为主,所以成绩永远是王道。
来源:南京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