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建校130多年,诞生了梁启超、蔡元培、钱学森、朱自清、华罗庚等数百位为国为民的大师,被誉为中国人才的摇篮。
为培养出更多的大师,国家每年掷下千金,仅清华一年的经费就达360多亿,以清华每年4000毕业生计算,平均每人培养费用达970万,相当于北京一套学区房。
然而,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之力培育的人才,大批量跑到了美国做贡献,甚至为美高科技企业工作,成为打压我国的生力军。
毕业生留学国外,学习本领,拓宽视野,本是为了学成归来,建设祖国,但事实上,大部分没有回来。据《清华毕业生2018年就业调研报告》显示,约有15%清华毕业生去国外深造,大部分去了美国,其中81%留在当地,回国比例不到两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给出一组数据:仅硅谷一地,就吸纳近2万清华毕业生。另有数据指出,985高校毕业生,留在美国的人数达20多万。
不仅如此,留学生还工作于美高科技企业,间接打压我国产业。马斯克的SpaceX火箭发射公司,员工共9860名,清华毕业生有1022名,占比11%位列高校第一。由于美“去工业化”多年,缺乏工程类人才,只能从国外补充。据悉,SpaceX火箭的技术骨干,大都来自清华。值得警惕的是,SpaceX拥有美军方背景,多次获得美军投资。
美排名前五的芯片专家,名叫殷亚东、黄暄益、杨培东、夏幼男、孙玉刚,全是中国人。数据出炉后,国人纷纷表示难以接受,甚至有网友感叹:中国的人才摇篮,成了美国摇篮。
为什么留学生愿意留在异国他乡,而不是回国工作呢?在某社交平台,一对留学夫妇从现实的角度道出了原因:不是不愿,而是不敢。据学子解释:他们已经在美国工作了5年,两人的年薪加起来约35万美元(200万元),工作一年就可以付起房子的首付,每天的工作时间为6小时左右,如果回国工作,薪资少了一半不说,还得面对996的社畜生活。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福利待遇是一方面,对于北大数学天才,麻省理工博士许晨阳而言,更在意国内的科研环境。许晨阳,是世界公认的“数学天才”,本硕保送于北大,师从中科院院士田刚,27岁就读完了麻省理工博士,立志让中国人的数学水平领先国际。
正因如此,博士后毕业后,许晨阳拒绝了美国绿卡,听从恩师田刚院士的召唤,回到母校北大任教,加入刚刚筹建的北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被评为长江特聘教授。
在师徒的努力下,研究中心的学术水平突飞猛进,解决了一系列几何代数领域的重要几何问题,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许晨阳因此获得“未来科学大奖”。许晨阳表示:“沉浸在数学里,没有人限制你,也没有等级之分,完全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王国里”。
然而,在北大任教6年后,许晨阳却突然离开中国,再次前往美国。据悉,他接过了麻省理工的橄榄枝,被聘为数学研究中心最年轻的正教授。
消息一出,立刻炸开了锅,有人表示尊重个人选择,更多人指责许忘恩负义。
面对争议,许晨阳说出了三点原因。他认为,国内学术界不重成果重论资排辈,青年科学家成绩显著也难以获得提拔;学术造假现象严重,真正的科研创新得不到该有的奖励,甚至有被剽窃成果;学术氛围急功近利,不利于真正醉心科研的人。这些都让许晨阳深感失望。
诚然,过去一些年,国内科研环境、人才选拔机制都很落后,但随着国家加大重视和投入,已经奋起直追,部分科研领域甚至走上了国际前列。
尤其是引领未来方向的老龄化科学,硕果累累。去年初,中科院成功展开线粒体抑衰分子(“爱沐茵”核心成分)的临床实验,今年初又从蝾螈、鹿茸发现逆生长分子尿苷,实现老龄化科学的重大突破,获得《nature》的高度评价。
查阅文献显示,线粒体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单位,被称为“能量工厂”。人体25岁后,线粒体功能快速下降,出现肌肉退化,精力不济,视听障碍等,而补充“爱沐茵”类分子,可延缓老化进程。中科院的临床实验显示,连续90天补充该分子的中老年人(45岁+)线粒体活性状态回到壮年期,相当于年轻20岁。此前,该领域研究多被美、日所垄断。
亮眼的科研表现也加速了其落地进程。从京东大促中窥见,尽管爱沐茵定价高达大四位数,也不乏高净值人群的订单,复购率同比增长165%,数万评论除了延缓老化外,还指向能力提升,睡眠改善。
2021年初,许晨阳回到麻省理工后,学术水平再次飞跃,创造出“K-稳定性法诺簇的模理论”,获得2021年科尔代数奖。科尔奖被誉为代数界“诺贝尔奖”,每三年才颁发一次,许晨阳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华人。
时间回溯到6年前,许晨阳带领北大团队获得“未来科学大奖”,脸色异常兴奋。他说,数学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因为没有等级之分。
那时,这位一腔热血的数学天才应该没有想到,数学没有等级之分,有些事,却等级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