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下面,总是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抬头仰望,仿佛那一个个英雄人物就站在你的面前。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才换来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
董存瑞就是这千千万万个英雄当中的一员,一提起这个名字,思绪就会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豪言壮语似乎仍响彻环宇,董存瑞用血肉之躯托起了新中国的希望,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身后留下了一双痛心的父母,和没有见过几回面的媳妇,老年丧子和青年丧夫的悲痛会给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时光如梭、岁月更迭,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一户普通的贫困农民家庭,地主的剥削和反动派的压迫让董存瑞从小就嫉恶如仇,恨透了那个人吃人的旧社会。
十岁的他就报名参加了儿童团,很快就凭借着聪明机灵和坚韧果敢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日小英雄。
渐渐的,小董存瑞长大了,他的父母也开始为董存瑞的婚事操心了。
在旧时的中国农村,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很深,父母们抱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成家立业,延续香火。
董家父母也不例外,朴素的农民意识让董存瑞也无法抗拒父母之命。
十五岁的董存瑞在这一年迎娶了他的新娘,邻村比他大三岁的卢长岭为人贤惠、孝敬父母,十里八村没有人不夸赞的。
董存瑞的父母也非常满意这桩婚事,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大家都认定这是董存瑞的福气。
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男女之间都是先结婚,后谈恋爱,这一对年轻的夫妻也是如此。
尤其是董存瑞从起初的毫无感觉,慢慢的发现了这个女人身上的很多优点,渐渐的感情培养了起来,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热乎。
1945年,抗日战争已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日本鬼子负隅顽抗的气焰也越来越嚣张。
此时的董存瑞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为赶走日本人出一份力,特别是当年老主任王平牺牲前的嘱托时刻都挂在董存瑞的心里。
刚刚结婚一年的董存瑞就把自己的心里话对妻子卢长岭讲了出来。
本来他是做好思想准备,要给妻子掰开揉碎的讲革命道理的,可是没想到卢长岭早已看出了董存瑞的心思,反而给董存瑞做起了思想工作。
卢长岭告诉董存瑞不要惦记自己,安心的上前线打鬼子,家里的一切,她一定会照看得妥妥当当,会照看好爸爸妈妈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只是要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此时的董存瑞才发现,自己妻子的思想境界远比他想象的高,他庆幸自己娶对了媳妇。
随后卢长岭还和董存瑞一起说服了父母,第二天就送董存瑞离开了家开赴抗日的前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站在村口遥望丈夫的身影,卢长岭的内心充满了自豪。
很快抗日战争就结束了,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董存瑞也在不断地成长,身体变强壮了、意志变坚定了,思想上也发生的质的变化。
他从简单的反抗压迫转变成了一名要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战士。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军队也开始向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发起了进攻,此时已经是班长的董存瑞正准备随队伍开拔,他不明白为什么国民党反动派就是不让深受战争摧残的国人过上一天好日子呢?
董存瑞要用手中的钢枪来捍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但他也知道将要面对的这场战争的残酷性,一颗爱党报国之心让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他曾对卢长岭说:“国民党反动派不让我们过好日子,我们就和他们斗,如果有一天我牺牲了,你就再走一步吧,你还年轻”。
卢长岭没等董存瑞说完,就赶紧用手捂住了他的嘴巴,她握着董存瑞的手说:“别瞎说,你在前方要好好地消灭敌人,我在家里等你,等胜利了你回来,咱们俩人一起好好的伺候咱爹娘。”
剧照
董存瑞出发后,卢长岭就担负起家里的重担,她一边收拾庄稼,一边纺线做军鞋支援前线,展示了一名革命军人家属应有的思想觉悟,也和她的丈夫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的解放战争事业做着贡献。
这一年的四月份,国民党重兵进攻独十口,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就驻守在这里,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英勇的指战员们不怕牺牲,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
董存瑞也在这次战役中缴获了一挺机关枪,十七岁的董存瑞也因此被记大功一件。
在随后的战斗中,董存瑞表现的一如既往的英勇。
长安岭一役,他带领所在的六班击溃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守住了阵地,年轻的董存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这一期间,董存瑞立下七次军功,获得了四枚勋章,要知道这仅仅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一年以后,董存瑞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一年他只有十八岁。
时间来到1948年,十一纵奉命进攻隆化县城,董存瑞所在的连队要拿下重兵把守的隆化中学,此时的隆化中学早已变成了我军前进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密集的碉堡吐着凶残的火舌,解放军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此时,作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又一次站了出来,他把随身携带津贴交给了连长,告诉连长如果他这次回不来,就把它交了党费,随后就拿起了炸药包飞身越出阵地,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的碉堡。
当董存瑞来到碉堡下发现,碉堡是建在一座旱桥的上面,石头砌成的桥拱下面根本无处安防炸药包,这可急坏了董存瑞。
碉堡上机枪不停的向外扫射,我们的战士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时间已经不等人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存瑞的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毅然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眼睛坚定的注视的远方,大喝一声:“为了新中国,前进!”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碉堡被摧毁了,战士们也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取得了隆化战役的胜利。
可董存瑞也献出了自己年仅十九岁的生命,他对得起自己共产党员的称号,却再也无法发看到自己的家人,无法看到自己的爱人卢长岭。
战斗结束后,连队找遍现场也没能发现英雄留下的一丝痕迹。
所有的人都悲痛欲绝,董存瑞的事迹也随后传遍了全纵队、全军区。
可部队领导却面临了一个难题,该怎样把英雄牺牲的消息告诉家属呢?
消息还是传回了董存瑞的家乡,当董家父母和爱人卢长岭听到董存瑞牺牲的消息时,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不久之前的来信还摆在桌上,这人怎么说没就没有了呢?
董存瑞的母亲和卢长岭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一般。
父亲黄全忠则故作坚强的询问董存瑞牺牲时的情况,当听到儿子拉响炸药包的那一刻,老人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老泪纵横的对来人讲:“存瑞,是好样的”。
本来养儿是为了防老,却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位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乡亲们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依照当地的风俗为董存瑞办了丧事,卢长岭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丈夫对自己说的话,如今变成了现实。
这以后,董存瑞的父母很长时间都没有走出来,而卢长岭也是整日以泪洗面。
她总是觉得董存瑞没有走,好像下一秒钟就会出现在自己眼前一样,而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给董存瑞留下一男半女。
为了缓解自己思念丈夫的心情,卢长岭比以前更加的辛劳了,白天外出务农,晚上赶回来为家里人做饭,洗洗涮涮、缝缝补补。
她撑起了家里的天,而每当看到这里,老两口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终于有一天母亲孙珍再也忍不住了,她对卢长岭说:“孩子,别委屈了自己,存瑞走了,你们也没有孩子,还是再走一步吧,别把自己耽搁了”。
听到这里,卢长岭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妈,你别说了,我要陪您二老一辈子”。
善良的卢长岭知道失去亲人的滋味,两位老人失去了养育十九年的儿子,这种心情要比自己更加的痛彻心扉。
她不忍心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多年在一起的生活已经让卢长岭从心里面把二老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从这以后,卢长岭更加的孝顺两位老人,帮扶弟弟妹妹。
她要代替丈夫尽儿子无法做到的责任,她决定暗自坚强,默默努力,把自己从董家的儿媳变成董家的闺女,从此绝口不提改嫁的事情。
三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中国向来有守孝三年的传统,眼看孝期已满,老两口又动起了让卢长岭改嫁的念头。
其实在他们的心里也早就把卢长岭当做了自己的亲闺女,这些年的相处相处下来也让老两口有些舍不得,但他们觉得不能这样自私。
找了一个机会,孙珍再一次对卢长岭说:“三年了,该做的你也做了,你还年轻啊,董存瑞在天有灵也不会同意你这么做的,你还记得他当年对你的嘱托吗?趁还能生养,赶紧找个好人家嫁吧,就当是妈妈嫁女儿”。
可卢长岭只是淡淡的一笑,就再也没有说话,老两口一时也没了主意,也只好作罢,想着再等合适的机会再说吧。
五十年代,董存瑞的事迹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也被评为了全国战斗英雄,这一天董存瑞生前部队的政委陈仁麟特意代表组织来看望英雄的家属。
将军一进门,就对董存瑞的父母和妻子卢长岭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陈将军说董存瑞为人民做的一切贡献,国家是不会忘记的,随后又递上了慰问金,这之后便是和三口人拉起了家常,问寒问暖。
陈仁麟将军这次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解决董存瑞家属的一些实际困难。
说明来意后,卢长岭只是提出希望组织能够帮助解决妹妹学习方面的困难,而对其他事就只字不提了。
妈妈孙珍一看机会来了,就赶紧像陈将军提出了劝卢长岭改嫁的事情。
陈将军听完之后,立刻就语重心长的对卢长岭说:“董存瑞同志为国捐躯多年,他所希望的就是亿万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好的生活,这其中也包括你啊,他也希望你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以后如果想两位老人可以随时过来看望嘛,人又能有几个大好青春呢?”
倔强的卢长岭还是没有答应,但是将军和两位老人仍然没有放弃。
从此每隔几个月,陈将军就会来看望二老,顺便继续做卢长岭的工作,也许是将军的真诚感动了卢长岭,卢长岭决定顺从董存瑞当年的意愿,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久之后,就有一个小伙子走进了卢长岭的视野,他是附近一间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他们年纪相仿,小伙子诚实、肯干,关键是对卢长岭很好。
陈将军和两位老人在了解了小伙子的背景情况后,也非常满意,于是没过多久两人就结婚了。
婚后的卢长岭经常回到董家,来看望董存瑞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她真的是从心底里把这里当做了她的娘家。
看着曾经的儿媳妇终于找到了自己觉得幸福,两位老人也都为卢长岭感到由衷的欣慰。
过了一段时间后,卢长岭就怀上了孩子,也许是造化弄人,卢长岭在分娩的时候难产了。
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产后卢长岭患上了严重的产后后遗症,没过多久就去世了,留下了刚刚满月不久的孩子。
当听到卢长岭去世的消息后,董爸爸和董妈妈难以置信,他们不相信这个善良的儿媳妇的命怎么这么苦呢,他们只能又一次强忍悲痛为卢长岭举办了葬礼。
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结局,祖国的英雄有足够的理由得到人民的景仰,而英雄的妻子理应收获最好的幸福。
但世事难料,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要成全他们,也许是思念太深,也许是等得太久,卢长岭最终也跟随董存瑞而去。
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安宁,不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