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死就我死”:取缔低价团,关闭购物店,云南,动真格了

2023-07-31   王新喜

原标题:“不是你死就我死”:取缔低价团,关闭购物店,云南,动真格了

文/王新喜

云南导游威胁游客的事情在今年来频上热搜。近日,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一女子在云南旅游,发视频爆料,跟家人参加跟团游,途中遭导游强制购物,并被威胁每个人必须买东西,不买就要被丢到无人区。视频中导游称,“今天只要我在你手里赚不到钱,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该事件又一次引发了网友热议。当事人表示,真的太气愤了,哪个的钱不是辛苦挣的?买东西不是你情我愿的事吗?旅游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这也太可怕了。

此外,据潇湘晨报报道,女子云南旅游投诉遇强制购物,客服反问“有没有把刀架你脖子上”?言语间透露出对游客的不满。

7月28日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发布《关于网传一导游发表不当言论的情况通报》,表示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线索排查力度,一经查实,将严格依法处理。

“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背后,只是云南导游威胁游客的一个侧面,但这背后的症结是低价购物团屡禁不止,从云南的整治行动来看,云南正在意识到问题,并准备动真格了,但改变,还是任重道远。

云南导游强制购物频频曝出,云南开始整治低价购物团

今年来云南导游威胁游客的事情已被曝光多起,在7月20日的昆明,一辆大巴车上导游一上车就对游客说:“跟我走是一定要买东西的,放心不会让你倾家荡产的,如果不跟我走的,我现在立马将行李舱打开,你们下车,我没时间等你们了。”

谁知道整车的人都很齐心,大家一起下车了,在游客们的一致要求下,这名导游被撤换,行程得以继续。

此外,在今年7月12日,游客遭云南导游强制消费,还被质问你是不是人,你还来挑衅我。

在今年3月,据湖南电视台报道,丽江一导游大巴上威胁侮辱游客:大不了老子不干了,我卖车卖房卖土地都要和你干到底。

此外,今年同样在3月,中国网报道,云南昆明一游客称导游在车上私自卖土特产,他们就没有买,导游就一直在推销。而在大巴车上这位导游在讲故事的时候却暗暗讽刺游客是狗,一河南小姑娘回击了一句,导游冲上来就要动手!

今年7月11日,云南西双版纳,游客不参加自费项目与购物,与导游发生口角也引发了关注。

根据河南乡村频道的报道,在云南的非购物团未购买导游的土特产,游客与导游发生冲突。但当事人联系当地旅游团,未得到反馈。

今年7月16日,有网友曝出,知名的云南跟团游必去的特产店-翡翠,大量游客被带来一家翡翠购物店一个上午,不到时间不允许出去,而翡翠价格则是从3千到1万不等。

“为什么云南旅游负面消息多,是因为游客不诚信”。在7月,云南导游发出这种惊人之语。

事实上,对于云南导游多次威胁游客、强制购物的新闻频频出现,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与大量媒体的报道,这也引起云南省文旅部门的高度关注。

目前,根据顶端新闻的报道,云南省正在掀起一场“低价游”整治风暴。多位云南旅游业资深人士称,云南省近日开会要求,严禁旅行社、导游在行程中安排团队购物。一份内部通知显示,该省要求7月27日开始严查整治,“全省统一行动”。

根据云南文旅局长的说法是:取缔“低价游”、整顿购物店,该市正在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做。

而从云南开始整治取缔低价游来看,云南是真正要准备做出改变了。

低价游,云南导游宰客,强制购物的根源,云南整治要长期化

事实上,云南这一轮整治低价游,或源于看到了目前云南导游接二连三曝出的强制购物对旅游业的打击很大,云南要真的入手整治云南旅游的乱象了。

低价游、购物团在全国旅游市场都存在,但云南的情况尤为引人关注。“为什么说这些购物团强制你买货,你不买就亏了,他有成本。”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当地旅游行业为了自己的利益,盲目扩张旅行社团所造成。

简单来说,是因为云南各大旅行社走入了一个他们无法跳出的怪圈,即低价购物旅游——

从云南旅行行业来看,成立旅行社是要缴存保证金及每年都要交管理费,旅行社增多造成行业无序竞争,很多小旅行社为了生存就推出低价团,这些团队基本都是亏本赚人气,赚的也是有关系的商户人头费,而且这些团队的导游基本没有最低工资,拿的是旅客消费后的回扣。

那么游客就会在旅游中各个环节被拼命的压榨,因为旅行社和商家自己一分钱没拿到,就想尽一切办法搞钱。

因此云南的整治,就是要取缔低价团,关购物店,实行游购分离。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云南省关停了不合理的低价团,并在各地州开展执法巡查,并关闭了各地的旅游购物团,根据文旅厅的回应是,并非全部关闭。

从目前云南的做法来看,是要做“游购分离”,决心很大,已在动真格了。

一个在云南开鲜花饼店,自称平姐的当地人表示:她在昆明开鲜花饼工厂15年,这几天云南的购物店开始整顿以后,自驾游和自由行的游客更多了,大理,丽江已经被游客攻占,我们鲜花饼也在加班加点的赶货,发往云南的各个景点。

但是目前的整治行动是否有效还有待观察,毕竟,当购物店被关闭的时候,相当于阻止了从业者的利益链,这在短时间内或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整治无法长期化,没有从行业利益链入手,低价团、强制购物可能依然会死灰复燃。

云南动真格了,但根子不在导游,而在旅游行业的畸形利益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云南导游的这句话对于云南旅游业的整治也同样适应,导游威胁游客、强制购物的事件如果不在云南旅游行业彻底消失,云南旅游业可能会真的危险。

但目前来看,大家都在谴责导游,云南整治的方向也是针对导游,但从今天来看,导游强制购物还在不间断曝出,原因在于,根子不在导游本身,而在于行业畸形商业模式。

根据云南资深导游小马哥透露:

“目前云南70%以上市场都是做购物团的,购物团对于游客来讲成本低,出行费用便宜,可能花费2000元就能享受到6000元的服务,旅行社基本靠购物消费,慢慢的找回成本,甚至还能再赚点,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讲他们也明白,也能配合,但现在由于不断的恶化导游影响,一部分贪便宜的客人只知道贪便宜,而不会去消费,所以冲突越来越多。”

在小马哥看来,根本原因不在导游,而在于旅游业大的政策,云南导游90%没有底薪拿,如果一味打压导游,治标不治本,因此,解决导游的问题,在于要改变导游的薪酬体系。

云南导游小马哥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如果云南导游拿不到消费后的回扣,那么导游是亏本的,可能就会因此铤而走险,冒着被曝光、被吊销导游证的风险去强制购物。当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收入没有保障的时候,往往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因此,整治不合理低价、强迫购物等市场乱象,需要从根子上规范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执业行为等,旅游公司为什么能够把游客卖给导游?导游凭什么能够包下旅游车并把游客赶下旅游车?买人头拼低价最后宰游客的现象为什么能存在那么多年?这些职责与问题在背后的旅游公司,背后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整个行业的畸形利益链已经根深蒂固。

要根除这个问题,这包括要从行业旅行社的制度设计、商业模式上做出改变,改变旅游业的固有的不合理的制度与套路、行业规则与商业营收模式,确保从业者有相对合理的收入,破除畸形的利益链与旅行社原本的玩法,才能从根本上断掉强迫购物、宰客的行为。

云南有必要学习淄博,淄博的口碑是从上到下以及从当地政府到各个行业共同培育起来的,你为了个人利益砸这个锅,政府就会代表大家砸你的碗。从上到下,都有意识的维护本地的商誉与诚信。

从目前来看,云南在动真格了,但是否有成效,可能还要放到未来2~3年来看,云南要做的还有更多,改变过度依赖低价购物团的现状,需要把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改,要有更加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一个更好的、无宰客、无强制购物、对游客释放诚信与善意的云南,是全国游客的诉求与殷切希望,云南是否能做到并让消费者等来这一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智能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