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其实是这四个字

2022-07-25     大慧情感

原标题: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其实是这四个字

文/大慧

图/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现如今大家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只是为了满足衣食无忧,而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过上更好的生活。

“富养”二字也被大家反复谈及,脱离了以往那种省吃俭用的生活方式,渴望过上一种精致的生活。

只不过有的人错误地把“富养”单纯地解读为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有很多人宁愿花明天的钱来满足今天的欲望,过着奢华的生活,虽然看上去光鲜亮丽,到头来却给自己背负了很多压力。

其实富养的最关键之处,并不在于物质上的无条件满足,而是更多地在于精神上的层面。

如果一个人只是单纯地装点自己的外在,忽略了精神上的养分,很难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也便没有办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富养。

富养,富养的是心,唯有让自己的心舒服,人活着才是真的舒展。

其实,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不过是这四个字:善待自己。

往后余生,不必委屈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所受的委屈,往往不是来源于别人,恰恰是源于自己。

因为太过于在意他人的情绪,过度看重别人的事情,总是担心因为自己某句话,或者做了某件事情而让别人心生不快,于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很多时候,常常会因为别人而压制住自己的喜好和欲望,明明有其他的事情想做,为了迎合他人,不得不装作合群的样子。

在生活当中,处处扮演着忍让迁就的角色,过度考虑他人的感受,最后往往需要自我委曲求全。

尤其是当心里在意了一个人之后,更是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上,把对方看得太重,事事以对方为先,对他很大度,只要是他有需求,会竭尽所能满足,轮到自己,却总是能省则省,精打细算。

一般情况之下,如果任何关系当中出现了让你委屈的感觉,那么就代表这不是一段良性的状态,及时抽离才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一个人,总是需要你不断地委曲求全,需要你去迎合对方,很明显对方根本不在意你的感受,那么你的委屈大可不必。

从今往后,别再委屈自己了,凡是让你感觉到委屈的关系就及时放弃。你不需要委屈自己去讨好任何人,谁都重要不过自己,请好好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放下烦恼,保持开心的状态

你之所以过得不开心,是因为你想得太多,情绪难以消化和开解,导致心生郁结。

很多事情,过后回想起来往往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那个当下却成为心底一个难解的疙瘩,难以消化。

我们总是会羡慕那些整日笑容盈盈的人,埋怨命运不公,好像总是给自己设下许多障碍,对别人格外宽待,可是事实上,那些笑容满面的人,并非生活一片阳光,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放下烦恼,着眼于当下的美好。

因为某些错过,某件事做得不够完美,于是便会一直耿耿于怀。可是那些过去的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该发生的也已经发生了,即便内心再不舍,再痛不欲生,都没办法改变定局。

一味地沉迷于痛苦的情绪当中,只会让自己错过更多曼妙的风景,也会让自己满脸阴郁,吓跑好运。

善待自己,最关键的便是要学会调理情绪,若总是情绪不佳,那么即便物质上再充盈,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开心。

人这一生,开心很重要,俗话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与其愁眉不展,不如喜笑颜开面对生活,学会放下烦恼,学会清空杂念,着眼于当下生活,多去欣赏生活的美好,该放就放,该忘就忘,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打点好自己,尽己所能靠近理想的生活

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一步步接近理想的生活,邂逅最好的自我。

有些女孩通过依靠男人来达到富养自己的生活状态,总是觉得只要依傍上一个经济实力不错的男人,把他当作自己的提款机,就可以尽情地去享乐,过上富贵的生活。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傻子,心甘情愿被你依赖,可能最开始的确会有人沉迷于你的美貌愿意为你的美貌买单,可终究只是一时,等到有一天他腻了烦了,那么就会头也不回地甩开你。

想要富养自己,最终的归宿只有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永远的依靠,只有自我强大,你想要的一切才会到来。

富养自己,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满足,不是说买昂贵的衣物,吃山珍海味就可以,而是要富养自己的内心,富养自己的灵魂。

用自己赚来的钱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多读书精进自我,让自己的能力配得上野心,在能力范围内满足自己的一切精神需求,这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打点好自己,先自我雕琢,再好好犒劳自己,不攀比不炫耀,认真过好自我,才最重要。

很多人一提到富养二字,就会首先想到的是物质,觉得只有那些大富大贵的人才能够称得上富养。

实际上真正的富养,无外乎善待自己这四个字,学会善待自己,物质上不苛刻自我,精神上不委屈自己。

爱人前学会爱己,把自己放在任何人之前,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让自己心生郁结,学会放下烦恼,让自己活得舒心,活得痛快,便是最好的富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ea2f02a34870497f9a08d1b5adf2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