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后勤不利?。。德军莫斯科城下败北诸多原因评析

2022-07-07     荣华之武器堂

原标题:天寒地冻?后勤不利?。。德军莫斯科城下败北诸多原因评析

引子:莫斯科战役的失败是东线德军遭受的第一场失败,也是最惨重的一场失败。根据德军战时统计,截止到1942年3月,德军共损失兵员90万人,战马18万匹,摩托车7400辆,装甲车辆2300辆。整个东线德军缺额62.5万人,缺少步枪2.8万支、机枪1.4万挺、反坦克炮7000门、火炮1900门。自从这场战役后,德军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尽管在随后的2年中还是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分析这场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无疑对了解德国整个战争失败具有很大价值。不过遗憾的是,至今这个仍是诸多史学界尚存争议的“无盖之棺”。笔者根据自己手头的一些资料,力求找出真正原因,欢迎各位评点。

观点一:希特勒没有听从前线将帅们的建议,在1941年夏季将第2坦克集群南调乌克兰作战,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战机。

在战后许多德军将帅的回忆录中,都持这一说法,例如维尔纳-豪普特曼在其所著《基辅会战》一书中写道:“8月21日的指令将德军引上了‘通向基辅会战的叉道’。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不得不根据这一指令全面变更兵力部署,以打一场人们迄今连想都未想过的会战。

希特勒知道,他的这个指令使陆军总司令部有关进军莫斯科的所有安排都化成了泡影。因此,他故意将指令清楚地表明,他们仅仅是命令的接受者。他不仅仅签署了这个为一般人所知晓的指令,而且还于8月22日为刚刚下达的指令制定了一个附本,并送达陆军总司令部。该附本的中心意思是,必须将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目标放在首位,莫斯科仅处于次要地位。”

1941年10月德军查看布良斯克方面军损坏的T-34坦克

注:希特勒在1941年8月21日指令内容

陆军于8月18日提出的关于东方战局下一步作战的建议,与我的意图不符。

“我命令:

1. 冬季到来之前必须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占领莫斯科,而是夺取克里木、顿涅茨河畔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切断苏军来自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补给。。。。。。

2. 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必须毫不迟延地利用由于我军到达戈梅利-波切普一线而形成的极为罕见的有利态势,以其内翼兵力实施一次协同作战。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不仅通过第6集团军单独实施的进攻将苏第5集团军赶过第聂伯河,而且还要在该部敌军突破杰斯纳河-科诺托普-苏拉河一线之前,将其歼灭,这样,就可以使南方集团军群在第聂伯河中游以东地区站住脚,并保障其中央和左翼部队继续向罗斯托夫-哈尔科夫方向实施突击。

3. 中央集团军群不必顾及以后的作战问题,要派出较多兵力以达成歼灭第5集团军之目的, 同时又能够在兵力较少的情况下击败敌人对战线中央的进攻。。。。。。”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德军南调本身并无错误,虽然在战术上德军有未在8月底调回坦2集群进攻莫斯科的一大失误,但南下行动从战略全局看仍需肯定,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军将领极力反对南下,以至于发生坦2集群不愿南下合围罗斯拉夫尔进行敷衍,中央集团军群削减坦2集群兵力以阻碍南下等事件,从而使得德军南下行动拖延近2个月。这个事情具体是7月16日攻占斯摩棱斯克后,希特勒命令坦2 集群应在7月下旬南下,向戈梅尔进攻,目的在于迫使苏第5集团军后撤,以缩短中央集团军群右翼战线和南方集团军群左翼战线,可以使中央集团军群早日解除右翼威胁并不失时机进攻莫斯科。可惜的是,坦2集群的司令古德里安却认为希特勒是贪图歼灭戈梅尔的8-10个师的苏军,所以不愿南下,只是包围了罗斯拉夫尔的苏军以做敷衍,结果一直被拖到8月8日。而在此之后,德军统帅部与战地将帅就进攻莫斯科还是基辅进行了讨论。由于此时南方集团军群在第聂伯河下游进攻暂时无法继续前进,随后经过修整以及希特勒一再命令下,8月15日坦2集群和第2集团军向戈梅尔开始进攻,8月19日占领戈梅尔,8月20日坦2集群停止进攻,准备进攻莫斯科。8月25日迫使苏军第5集团军撤出了科罗斯坚地域。

此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右翼战线缩短了200千米,南方集团军群战线也缩短了200千米并在9月2日夺取了第聂伯河北岸几个桥头堡。应该说此时德军南下行动基本目的已经达到。

所以,德军将领全盘否定南下行动并将莫斯科战役失败全部归于希特勒的指挥无能是片面的。

基辅防御战役

观点二:泥泞问题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富勒在他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写道:“有充分证据可以认为,拯救莫斯科的不是俄国人的抵抗,不管这种抵抗如何强大。。。而是泥泞,使德国运输车辆在前线动弹不得”。二德军将领库特-冯-蒂佩尔斯基希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也重复了这一论断:“。。。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得用许多马队来拉才能前进。所有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牵引机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不过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一片泥泞的时期到了。沿公路运动已不可能,泥泞粘住了脚,粘住了兽蹄,粘住了马车和汽车的车轮。甚至所谓的公路,也不能通行。进攻停下来了。。。”应该说,泥泞的到来确实给德军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它使德军装甲、摩托化部队丧失了机动性,每小时仅以几千米的速度推进,大量作战物资无法有效运抵前线。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苏联的秋季泥泞是每年都有的、具有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并非是无法预料和无法防范的突发性因素。

在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将10月1日定为苏联秋季泥泞季节开始和德军停止进攻时间。实际上,当年真正泥泞季节开始在10月中旬,迟于往年,而且历时也仅仅半个月,也就是说,泥泞并没有为难德军,相反却给予了德军更多的时间。而且,这一情形在苏军中也同样存在,甚至于,由于机动车辆和马匹的缺乏,苏军的机动性和运输情形更不如德军,大大增加了后勤供应的难度;然而,泥泞并没有使苏军失败,因而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德军陷入泥泞中的汽车

观点三:后勤供应问题

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谈及并认为是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实事求是的说,德军当时后勤供应问题确实很严重,表现在:

由于苏军在撤退时的破坏,使得德军缴获的苏军火车数量极少,而苏联铁轨又与德国规格不同,无法为德国所用。德国机车由于改轨工作缓慢,运输量因铁路缺乏而大大降低,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战役中,每天仅能得到16列火车运送的补给物资,约是需要量的一半。德国的机车不适合在苏联使用,它们只能使用德国燃料或者德国煤与顿涅茨煤的混合燃料,也不能抵御严寒。据统计,在1941年冬天,一度有80%的德国机车无法开动,许多河流上的铁路桥被毁,致使德军的食品、弹药、冬装及其他物资都大量堆积于德国边境无法东运。

德军在法国之战中缴获了大量法国车辆装备自己,不过这些车辆质量相对低劣。到了1941年11月19日,东线德军50万辆卡车中30%已经无法使用,40%需要大修或者全面检测,可使用的只有30%。

开战之初,德军只准备了3个月的汽油储备和1个月的柴油储备,及至莫斯科战役时,燃料储备已经耗尽,只能靠生产出来的油料现炒现卖,虽然炼油部门生意兴隆,可是燃料依旧供不应求。这个现象直接导致德军装甲部队在进攻时只能出动部分兵力,不能有效支援步兵进攻。

除了上述外,德军的弹药与粮食供应也是问题多多。一些德军前线将领反映,“在这个冰天雪地当中,所有的部队都忍受着极困难的供应状况。。。铁路运输补给的困难是与日俱增-这是一个主要难题,因为没有燃料,卡车就无法前进。。。”。认为“俄军有冬季作战的训练和装备,而我们却完全没有”。从这一系列情况来看,德军后勤供应却是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

但是,德军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形不是此时才开始发生的。早在7月23日,第2坦克集群就开始缺乏弹药,因为弹药要从450千米以外地方运来;而到了基辅战役,第2坦克集群后勤供应变得更为紧张,补给要从700多千米外的火车站运来,而且由于下雨泥泞,更增加了困难。不过德军依旧在泥泞中又推进470余千米而无恙(即补给线长达1200千米并取得一场大歼灭战的胜利),而莫斯科战役德军补给线还没这么长。此外,必须注意的是,即使在德军补给最困难的莫斯科一战,德军补给也未差到足以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程度。

事实上,莫斯科战役前,德军已经为东线部队修建了2000座公路桥和400多座铁路桥,修复了约2.9万千米铁路,其中有1.6万千米在改建后已经合乎德国轨距规格。德军弹药固然缺乏,但却是仍然勉强够用。运到战地的面包等德国粮食虽少,但1941年德国到处丰收和苏军撤退时来不及烧毁而被德军夺得的粮库为数不少,德军食物还是足够的。比如第2坦克集群控制下的奥廖尔就有可以维持到1942年3月的存粮。运输工具虽然缺乏,但德军依旧能够坚持进攻,直到12月初遭到苏军反攻才停止,这证明尽管德军补给极其困难,但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部队依然有战斗力。根据统计,在1941年10月份,东线的军一共得到1860列物资,相当于需求量的81%;11月份为1701列,相当于需求量的77%;而12月份只有1643列,在1942年1月份则为1420列。

笔者认为德军后勤供应既然能在12月6日之前维持进攻需要,在此之后如果节约使用弹药的话,理应可以保证防御的需要。退一步讲,即便德军能将堆积在车站的物资立即运抵前线,使德军无衣食之忧,但依然会遭到失败。因为德军没有可以抗击苏军反攻的预备队、缺少可供推进的坦克、更缺乏充足的燃料,这些本身已经超出了德国所能负荷的限度。

莫斯科地区人们在挖战壕

需要说明的是,苏军的情况更不如德军。以苏军承担重责的西方面军来说,在防御阶段,方面军和集团军仓库内几种主要弹药储存量只有0.2-0.3个基数。前送条件极端困难,而且由于缺少汽车,铁路运输十分紧张。为了降低消耗,苏军在10月16日到12月6日,集团军每日弹药消耗限额规定为:轻武器0.02个基数、迫击炮0.02-0.13个基数、火炮0.02-0.1个基数。进攻阶段开始时,由于苏军的厉行节约和后方军工生产的增加,其弹药储备已经达到2-3个基数,其中五分之四储备在集团军和师、团仓库内。反攻开始后,苏军弹药消耗越来越大然而军工生产能力有限,弹药供应量却越来越少。在反攻阶段的1942年1月中旬,同计划供应量相比,西方面军实际上只得到1%的82毫米迫击炮弹、20-30%的炮弹;整个1月份,实际得到2.7%的50毫米迫击炮弹、36%的120毫米迫击炮弹、55%的82毫米迫击炮弹、44%的炮弹。这个月中,方面军只得到13车皮炮弹;而2月上旬,原计划的316车皮一点也没运到。火箭炮部队因为缺乏弹药不得不将部分火箭炮撤往后方。苏军甚至规定每门炮一昼夜只能消耗1-2发炮弹,而且是在进攻阶段。主力的西方面军尚且如此,其他方面军更是可想而知了。

又如在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中写道:“每当我们被召回最高统帅部时,我们就央求最高统帅发给我们反坦克枪、ППЩ式自动步枪、10-15门反坦克炮和最低需要数量的炮弹和迫击炮弹。我们把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一切,立即装上汽车,运往最需要的集团军”。

苏军反攻后,德军补给并未改善,但还是最终挡住了苏军。如果德军真是因为补给困难而失败,自然也不可能在同样情况下挡住对方攻势,更不可能在此后不久重创甚至于打败苏军许多部队。由上可知,在后勤补给方面,双方都存在很大困难,虽然德军确实更困难一些,但并未严重影响到作战。因此,仅以后勤供应问题而言,不能成为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1941年11月德军坦克第3集群进攻莫斯科

观点四:没有将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可调出兵力都集中于莫斯科方向,导致兵力不足,使得战役失败

这个观点代表人物是德方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应该说有一定道理,但依然不是最主要原因。

德军进攻莫斯科确有兵力不足之忧,但是,如果将所能调集的兵力全部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势必使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实力大减,丧失助攻能力。何况,苏军也可以从与对方对峙的部队中抽调兵力向莫斯科集中,而且还能获得更大的兵力优势。

另外,北方与南方集团军群在有进攻实力情况下尚且被苏军打败,如果将兵力抽调,岂不是更能给苏军有可乘之机?这必然会使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大感威胁而不得不调回兵力以维持战线完整。

再者,当时南方与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向中央集团军群抽调了10多个师的兵力,此时尚存60多个师,能够调出的也就是10多个师;而在这其中,装甲师全部调出也只有5个,坦克不足600辆,而这等于将整个东线装甲力量全部集中起来。但是,且不说这增调的10多个师兵力远不及苏军所能从南方、北方战区调集的兵力,单单苏军集中于莫斯科准备用于反攻的2个预备集团军兵力也大大超过了这10多个师,阻击德军不成问题。因此,德军向莫斯科过多集中兵力是占不到便宜的,相反,它却有可能使德军过早将全部精锐消耗在莫斯科方向上,这会比莫斯科战役输得更惨!对于这点,朱可夫也认为,“至于谈到暂时不进攻莫斯科和将部分兵力调到乌克兰的问题。可以说,如果不进行这次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情况会更糟。因为在9月份用以填补西南方向上缺口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在12月份反攻时可以在敌人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时用来向其侧翼和后方实施猛烈的突击”。

博克,1940年6月-1941年12月18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

链接-1941年10月1日苏军参战序列

西方面军:5.8万人

第16集团军:4个步兵师、4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团、1个坦克旅等

第19集团军:5个步兵师、7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炮兵团等

第20集团军:4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炮兵团等

第22集团军:6个步兵师、5个炮兵团等

第29集团军:4个步兵师、1个独立摩托化步兵旅、2个炮兵团等

第30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团等

方面军直属部队:1个近卫步兵师、2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2个筑垒地域、5个炮兵团、2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坦克旅等

预备队方面军:44.8万人

第24集团军:6个步兵师、5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炮兵团、2个坦克旅等

第31集团军:5个步兵师、2个独立机炮营、2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炮兵团等

第32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团等

第33集团军:5个步兵师、2个反坦克炮兵团等

第43集团军:4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3个反坦克炮兵团、2个坦克旅等

第49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1个炮兵团等

方面军直属部队:3个炮兵团、1个坦克旅等

布良斯克方面军:24.4万人

第3集团军: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2个炮兵团等

第13集团军:7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4个炮兵团、1个坦克旅、1个独立坦克营等

第50集团军:7个步兵师、2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团1个坦克师等

叶尔马科夫作战集群:1个近卫步兵师、2个步兵师、1个近卫骑兵师、1个骑兵师、3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团、2个坦克旅、1个独立坦克营等

方面军直属部队:1个近卫步兵师、2个步兵师、4个炮兵团、1个反坦克炮兵团、1个坦克旅、2个独立坦克营等

1941年10月西方面军司令部,朱可夫,布尔加宁和索科洛夫斯基

链接-德军中央集群10月1日作战序列

装甲第2集团军

第24摩托化军: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

第48摩托化军:1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

第47摩托化军: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

第34军:2个步兵师

第35军: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

第2集团军

第53军:3个步兵师

第63军:2个步兵师

第13军:3个步兵师

第4集团军

第7军:4个步兵师

第9军:4个步兵师

第20军:3个步兵师

装甲第4集群(作战上隶属第4集团军)

第12军:2个步兵师

第40摩托化军: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

第46摩托化军:2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

第57摩托化军:1个装甲师、1个党卫军摩托化师和1个摩托化师

第9集团军

第27军:3个步兵师

第5军:4个步兵师

第8军:3个步兵师(10月26日做为集团军群预备队,11月6日调离东线)

第23军:4个步兵师

装甲第3集群(作战上隶属第9集团军)

第56装甲军:2个装甲师

第41装甲军:1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

第6军:3个步兵师

集团军群预备队:1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1个摩托化旅

总计76个师又3个旅,其中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和2个摩托化旅

莫斯科会战防御阶段示意图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e8c546482f8123b399507b98658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