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桂萍、魏洪洲:《清代杂剧叙录》

2023-12-18     古代小说网

原标题:杜桂萍、魏洪洲:《清代杂剧叙录》

《 清代杂剧叙 录》,杜桂萍、魏洪洲编著,安徽教育出版2022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是继傅惜华先生《清代杂剧全目》之后,又一部针对清代杂剧的重要目录学著作。共收录名号可考的杂剧作家257位,均出以小传,考述其生卒、字号、籍贯、履历、著述等情况,其中很多作者的曲家身份和生平事迹由本书首次考定、披露。共收录杂剧作品568种,其中120余种不见于傅著。

编著者遵循“知见”原则,在“经眼”前提下概述杂剧内容,摘录脚色和人物,追溯本事来源,记录同题材作品名目;为给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学术助益,还力求判定剧作的创作时间,序次胪列每一版本刊刻、出版和收藏情况,全面汇辑序跋、题词和评语等。

总之,本书搜辑广泛,体例完备,内容翔实,考证精当,融传、叙、考、辑于一体,兼具治学门径和文献渊薮的双重功能,对清代文学、中国古代戏剧、中国古代文学的采掘研究,对传统表演艺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代杂剧叙录》

目录(节选)

陆世廉

《西台记》

邹式金

《风流冢》

陈于鼎

《半臂寒》

《长公妹》

《中郎女》

《京兆眉》

《翠钿缘》

碧蕉轩主人

《不了缘》

堵廷棻

《卫花符》

范希哲

《三幻集》

方疑子

《鸳鸯坠》

周如璧

《孤鸿影》

《梦幻缘》

查继佐

《续西厢》

叶承宗

《孔方兄》

《贾阆仙》

《十三娘笑掷神奸首》

《狗咬吕洞宾》

傅山

《红罗镜》

《齐人乞食》

《骄其妻妾》

《八仙庆寿》

马世俊

《古其风留人眼小说》

吴伟业

《临春阁》

《通天台》

黄周星

《试官述怀》

《惜花报》

郑 瑜

《郢中四雪》 

徐石麒

《坦庵词曲六种》

宋 琬

《祭皋陶》

尤 侗

《读离骚》

《吊琵琶》

《桃花源》

《黑白卫》

《李白登科记》

王夫之

《龙舟会》

赵进美

《瑶台梦》

《立地成佛》

薛 旦

《昭君梦》

毛奇龄

《不卖嫁》

《不放偷》

叶奕苞

《经锄堂乐府》

边汝元

《鞭督邮》

《傲妻儿》

周 树

《冯驩市义》

《清初杂剧研究》

凡 例

一、本叙录主要载录有清一代文人创作之杂剧作品以及相关序跋、题词与评语等。所收杂剧作品,时间限定在1644年到1911年之间,即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之间;所收序跋、题词与评语等,则主要录入民国及之前者。

二、对于易代之际作品的选择,主要以作品问世时间为依据,由明入清之作家和由清入民国之作家,凡考订其作品问世于清代者一律收入。对于创作时间不能确定但可能完成于清代者亦酌情收入。

三、明清以来,杂剧已非元时 “一本四折一楔子”之基本体式,在音律、曲辞、宾白等方面亦变化繁复,不仅有 “南杂剧”与 “北杂剧”之分别,且传奇与杂剧之界限也日益难以区分。本叙录主要以剧本体制之长短为划分标准,十一折 (出)及以下折 (出)数之戏曲作品均归为杂剧,超出者暂判为传奇。

《晚清戏曲小说目》

四、本叙录以作者为纲,以作品为目。共收入杂剧作家二百五十七位,皆为姓名或字号可知者,按作者出生先后排序,个别仅知卒年或生卒年不详者,根据其大致生活时间列入。每位作家出之以小传,考述其生卒、字号、籍贯、履历、创作等情况,并注明所依据之主要传记文献。杂剧作品失传之作者小传见附录一。

五、本叙录收入之杂剧作品共五百六十八种,均为作者姓名或字号可考者。无名氏或佚名之作暂未收入。叙录主体分为 “剧情概要与本事” “着录、版本与收藏情况”“序跋、题词与评语”三个部分。遵循“知见”之原则,在“经眼”之前提下,对杂剧内容、文本面貌、版本和收藏概况、题词和序跋等进行梳理、汇辑。

六、本叙录尽量对收入之杂剧作品及其相关情况进行勾稽、考释,力求还原杂剧创作之关键信息。凡与作品相关之题名、本事、体式、折数、脚色、创作时间等皆纳入叙录内容与考释范围之内。

《清代杂剧全目》

七、本叙录之作品着录信息,主要参考二十世纪以来之戏曲目录学著述,,即 《清代杂剧全目》(傅惜华)、《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李修生)及 《庄一拂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补正》(赵兴勤),另参以 《明清传奇综录》(郭英德)。未见于以上五部著作者,暂不标注着录情况。

八、本叙录力求提供所收杂剧作品的基本版本信息。稿本、钞本、刻本之别,均以序次胪列。各版本之异体字及显见形近讹误或版刻、抄写变异字,,除特别存有疑义者随文说明外,皆径改,不另出校记。

九、本叙录收录之序跋、题词以及评语等,有来自杂剧文本者,亦有取自其他别集、笔记等文献者,均以提供杂剧作品副文本之“完备”信息为目的。文献之题署,尽可能依据底本。但原本仅题 “序”“跋”“题词”等,则补题戏曲作品之本名,以书名号识之;原本无题名,则酌情补题。相关文字,均酌情划分段落,加以标点。

《清代杂剧作家创作论考》

十、杂剧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时或出现难以辨识之字体,或有脱字之现象。凡无法辨识或脱字处,皆以“”标识。原文误字或抄写、刷印模糊不清者,则以括号标注相关字,以供研究者参考。

十一、本叙录引用及参考之文献,除期刊和学位论文外,一般不在行文中标注版本信息,统一列入全书末之 “主要参考文献”。

《文体形态、文人心态与文学生态:明清文学研究行思录》

示 例

俞天愤

(1881—1937)

原名承莱,字采生,一作采笙,号忏生,别署挽澜、挽澜词人等,以笔名 “天愤”行世,常熟 (今江苏常熟)人。著名文人俞锺銮 (1851—1926)之长子。早岁肆力于经史,喜诗文、绘画,历任小学教员、校长等。辛亥革命时,曾率健儿百余人保卫乡里,为人所称道。进入民国后,因对时事失望,闭门著述。兼任《鸣报》《常熟日日报》编辑。晚年皈依佛教。民国二十六年 (1937)12月,常熟沦陷,殁于避日寇途中。善作小说、戏曲,著有长篇小说《二月春风》《镜中人》,以及短篇小说集 《中国新探案》《中国侦探谈》等。戏曲作品有 《同情梦》《法国女英雄弹词》等。

《中国新侦探》

按,关于《同情梦》作者,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等依剧前题署,定为“挽澜”,然于其生平事迹等付阙。马良春、李福田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梁淑安、姚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以及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索》等断定“挽澜”即晚清 革命烈士陈伯平(1882—1907),并对陈伯平之名号、生平等有所介绍。经查,陈伯平今存诗六首、传记一篇、小说一篇、书札两通,无一署“挽澜”或“挽澜女士”者;而俞天愤《法国女英雄弹词》署名“挽澜词人”,且《同情梦》正文及其评语中有关作者信息与俞氏相符,故将该剧归于其名下。

传记文献:徐天啸《俞天愤》(芮和师、范伯群、袁沧州等《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上)、陆蔚明《俞天愤传》(《吴中耆旧集———苏州文化人物传略》)。

俞天愤手迹

《同情梦》

剧情概要与本事

剧首题“同情梦传奇”,署“挽澜”。凡四折,依次为《引梦》《入梦》《行梦》《醒梦》。第一折 《引梦》前有“无真不是梦,大梦即为真。是真是梦境,幻出自由神”四句。写江南女子尤素心文通今古,交遍欧亚,痛同胞姊妹病弱昏沉,欲振兴女权,警醒痴聋,奈孑然一身,无权无力,难以获效,为此倍感愁闷。一日归棹琴水,泊舟虞山,蓬窗寂寞,倦意来袭,不觉沉沉睡去。虞山梦神感其爱国热忱,乃就彼梦里,欲警醒一番,以自醒醒人。梦中,素心先来到胭脂店、文绣店等,众人纷纷向她兜售胭脂、名绣、珠翠、木底等物,素心认为这些对女性而言均无用且有害,故愤然拒絶。又来到一家书店,店主推荐《女子世界》月刊,素心认为这才是一邑之光明所在。梦神又将素心引上一高台,她站在台上慷慨演说,痛斥缠足陋习对身体之残害,宣讲女性价值,勉励姊妹们担起家国责任,学习自强,争取女权。演说刚毕,已有衙门差人前来抓捕,素心急忙躲避,遇自由神像。遂向神像哭诉女界之沉沦。以及自己为救同胞所受之种种磨难。梦神恐其陷入魔道,将之唤醒。素心醒后,认为此梦大可警人醒世,欲让丈夫黄汉人撰成词曲,付与《女子世界》出版。

小生扮半明图书馆店主,旦扮尤素心,老旦扮苏州珠花婆,贴旦扮缠足女子,净扮虞山梦神,副净扮舟子,副末扮文绣店店主,丑扮扬州老儿,外扮胭脂店店主,小生、副末、老旦、小旦扮各色人,丑、副丑扮官差。

本事待考。第四折末剑光评语云:“通本不用正生上场,盖正生即黄汉人,作者自谓也。”知是剧或来自作者对妻子思想和生活的理解。按,俞天愤之妻姚鸿茝 (生卒年不详),字婉莹,为常熟著名女诗人,著有 《纫芳集》。又,据刊发时间推断,是剧当创作于光绪三十年 (1904)或之前。

《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

着录、版本与收藏情况

《清代杂剧全目》着录。现存光绪三十年 (1904)《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女子世界》第二册 (线装书局2006年版) 据之影印。

序跋、题词与评语

剑光 《〈同情梦·引梦〉评语》(光绪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同情梦·引梦》折末):

剑光加评:

是曲因梦而作,故首句即曰 “彼姝如梦”。惟以自恃醒人,适入此梦。

得梦而醒,醒人之梦。奇情奇事,得未曾有。

尤素心谓:“如此佳景,被我一人消受。”此痛语,非快语。

振兴女权,固非一人所能。量力而行,向实地上做去,非有心人不能道。

剑光 《〈同情梦·入梦〉评语》(光绪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同情梦·入梦》折末):

剑光加评:

昏昏沈睡中,有外国兵队杀来。此未来之实境,非过去之梦境。

尤氏生平最恨脂粉珠翠、装头饰足。梦中处处反对之影,乃实事,非梦境也。

半明图书馆之名,为一邑之特色。可叹!

《女子世界》所以惊醒人梦者,乃于梦中见之。梦耶? 醒耶? 梦者自知, 醒者自知。

剑光 《〈同情梦·行梦〉评语》(光绪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 《同情梦·行梦》折末):

剑光加评:

推波逐浪,其言恐;男女相将,其言感;罗兰无望,其言痛;文蛮抵抗, 其言激;吹潮激浪,其言怒。以无数之意见、无数之热诚痛泪,而一气呵成之。

放足方已有成验,曲中特为标出,幸勿轻视。

运动未达其志,缧缄已加其身,梦中之幻境耳。虽然,不梦者大有人在。

传奇既以梦称,故梦神为通本之线索。首折则全藉尤氏口中说梦。

剑光 《〈同情梦·醒梦〉评语》(光绪三十年 《女子世界》第八期所收本《同情梦·醒梦》折末):

剑光加评:

天地一梦境耳,第患人之不知梦,尤患其知梦而不知醒。尤氏云:“跃入万丈涛,喷开五里雾。”似知醒矣。终以自由思想,几入魔道。呜呼! 自由梦梦,奚独尤氏哉!

玄黄血战,血花飞溅,刀光闪铄,是何等悲壮之境。乃因天半钟声,瞿然惊醒。惜不及见虚无党成功之日。

通本不用正生上场,盖正生即黄汉人,作者自谓也,观首尾两诗可知。

《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杜桂萍卷》

作者简介

杜桂萍教授

杜桂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俗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学会副会长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清初杂剧研究》《文献与文心:元明清文学论考》《清代杂剧作家创作论考》《文体形态、文人心态与文学生态——明清文学研究行思录》等,主编《明清文学与文献》《励耘学刊》等。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

魏洪洲副教授

魏洪洲,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散曲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在《文献》《求是学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古代戏曲格律谱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清代诗人别集丛刊”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dfcc054acd6acbb5bd8bd64d72165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