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战果,全市区县联动 磨砺创新打法 确保机制长效

2019-10-21   西安封面

记者从刚刚闭幕的西安市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整治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按照中央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及省市相关工作部署,我市全力深入开展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并已取得一定战果——截止10月上旬,全市共核查违规地方类金融机构35家,办理各类问题线索18条,移交涉黑涉恶线索3条。

全市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整治工作推进会上,市及区县代表交流金融扫黑工作经验和心得。

全市掀起金融扫黑大潮

自扫黑除恶工作开展以来,针对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行业治乱的系列行动,迅速在全西安范围内无死角展开。

记者从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的数据显示,该局先后对负责监管的39家小额贷款公司、59家融资担保公司、110家典当行、112家融资租赁公司、5家商业保理公司五类地方类金融机构展开行动,重点围绕涉黑涉恶、非法吸存、违法放贷等违法问题及超范围开展业务、违规运营等行业乱象,系统性深挖彻查。目前,全市共查处存在违规行为的企业12户,已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依法依规处置。

地方金融扫黑的大潮,在第一时间也全面延伸至我市各区县、开发区。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民办院校、房地产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重点行业领域;商业中心、工业园区、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及名称中涉及“金融”16类字样的重点企业开展全面摸底排查。期间,全市共排查各类机构5154个,重点风险线索6条,各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668家,查处、清理涉非广告资讯信息8144条。

范围内的五类地方类金融机构规范运营和自律意识明显提升,行业总体风险可控,经营行为显著规范。

未央区金融部门协调公安、税务等多职能部门协同行动,深入辖区进行“扫楼”式核查工作。

“实战”中磨砺出创新打法

在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中,西安地方金融等相关部门通过积极作为,探索积累了一些实用有效的经验方法。

源头着力。针对高校学生、城改社区村民等地方金融黑恶势力重点侵害对象,全市相关部门着重开展了宣教活动进大学城、进城改村等系列活动。从实际效果看,源头治理做到了“事半功倍”。

未央区金融部门协调公安、税务等多职能部门协同行动,深入辖区进行“扫楼”式核查工作。

创新打法。实际工作中,西安市级地方金融扫黑部门,积极协调多区县、开发区的地方金融、公安、工商、城管、消防、税务、房管等职能部门,多波次轮番上阵持续展开协同行动,在做到“打财断血”的同时,对不法机构还做到了“坚壁清野”效果,铲除黑恶违法犯罪滋生土壤。在多项案件的查处工作中,创新的“组合拳”打法,令不法分子在全市多地处处碰壁,发出了“在西安无立足之地、无发展空间”的哀呼。

除恶务尽。针对排查中发现的12户严重违规经营企业,市金融工作局经调查核实后报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吊销陕西广泽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8家融资担保机构的经营许可证;对西安全惠典当有限公司、陕西中融典当有限公司2家典当公司及西安市临潼区金汇小额贷款公司、西安市星河网络小额贷款公司2家小贷公司违规经营问题均责令限期整改。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被吊销经营许可企业已完成企业变更并不再从事融资担保业务。

继续夯实金融扫黑长效机制

记者从西安市金融工作局扫黑办获悉,我市将通过多项工作手段,进一步加强行业整治,建立健全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

金融扫黑宣教活动进校园

金融扫黑宣教活动进校园

首先,是宣教工作持续发力。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着力提升群众对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人民群众同黑恶乱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其次,定期组织“五类机构”摸底排查工作,对苗头性信息及时联动,切实做到“打早打小”;第三,持续强化对地方类金融机构的属地监管责任,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审慎把握机构的市场准入;四是依照“打财断血”工作思路,积极协调联系公安、规划、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打击,形成地方金融领域行业整治打击工作合力。

尤为值得一体的是,我市还将在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积极运用大数据等“硬科技”手段,加强行业综合治理。据悉,市金融工作局正积极推动全市地方金融监管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现代化金融科技等手段的落地,加强行业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联动互动,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来源: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宁

编辑:芥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