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让优质家政服务既“兴农”又“兴家”

2024-06-11   北青网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从促进供需对接、加强品牌培育、加大帮扶力度、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五个方面提出25项具体措施,深入开展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提振家政服务消费,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6月11日央视网)

该《工作方案》的主要着力点是大幅提升家政服务水平,使之成体系、成规模、出品牌,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兴农,即发挥家政服务业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工作方案围绕兴农这一目标展开,并带有鲜明的针对性。

从《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相关部门推进家政兴农的决心很大、措施也很得力。家政服务面临服务十分分散、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且缺乏归宿感、养老和医疗保障不够健全等难题。尤其是,过去家政服务多属“零工”,服务质量高低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因此很难树立特色劳务品牌。《工作方案》针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周密安排,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

立足于家政兴农,将主要通过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来提高供给质量,通过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农村劳动力有组织、成规模地进城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并通过加快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家政服务员信用评级赋码,探索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等举措,为家政从业人员创业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也要看到,倘若站在城市家庭这个需求端的角度来看,对于家政服务业会有不同的想法与期待。很多城市家庭都有相同的感受:现在家政从业人员的数量并不少,但要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从业人员实在太难,拿钱买不到好服务,是家庭面临的共同难题,有些家庭钱没有少花,但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几年下来,仍然没有找到自己中意的那一个。

所供非所需,是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一大问题。要想做好供需对接,除了要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家政劳务输出管理水平,以及推进家政进社区,引导家政服务融入社区生态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家政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并随着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服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针对需求强化信息收集,就会供给去适应需求,而不是让需求迁就供给。

此外,供需双方的信任不足也是一道待解难题,家政从业人员通常需要与雇主共处一室,信任不足就难以长期相处。对保姆、月嫂等家政从业人员进一步强化约束,使之更加诚信与敬业,串通涨价等现象也能够得到较好治理,如此才能打消家庭的顾虑,让请保姆不再成为家庭的一大烦心事。

家政服务供需两端都连着千家万户,针对从业人员加大引导与扶持力度,可以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加顺畅地就业。另一方面,也要让家庭不再为找不到所需服务而烦恼,家庭为此付出的每分钱都花得值。如此才能让家政服务既“兴农”又“兴家”,并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