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 | 电动车充电 算个明白账
本期节目中御景社区建于2010年,一共有22栋楼,分为两区,均为高层住宅。两区共有40个单元,3064户居民,居住人口达一万余人。巨大的电动车保有量,让小区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日益突出。
充电桩费用太高居民认为划不来
住宅小区非机动车停车规划新标准的出台,既是一项安全工程,也是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工程。而对于像御景社区这样,早在政策出台前建成的小区,尽管小区物业和商业机构也都做出了安装充电桩等相关措施,但显然利用率并不高,为何充电桩变成了充电“装” ?在节目录制现场,居民们纷纷表示利用充电桩进行充电,费用太高,相较起来并不划算。
对比实验来验证看差距到底几何
对此记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经过实验对比,同样一款电瓶,在充电桩充满电用时8小时30分,消费金额2.56元。而在家中充满电用时6小时30分,比在充电桩充电快2个小时,耗电量为1.8度电,以单价0.55元/度计算,消费金额大约在1元左右,同样比在充电桩充电要少一倍多。
居民充电疑虑多负责人热心解答
家中充电为什么不被允许?而充电桩充电为什么价格会高?多出的服务费究竟指的是什么?面对居民的种种疑问,现场嘉宾对此做出了解释:家中的电流相较充电桩更高一些,同时也代表着威胁系数更高,如果电动车电池老化比较严重,更增加了发生火灾的风险。在充电桩充满电后,则会自动断电,降低了这一风险。同时充电桩安装企业负责人解释说,大多充电桩都是免费投放的各个社区中,它的收费是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组成,理论上来说小区内的充电桩都是通过物业的公用电,电费标准不会有改变,而随着充电时长的增加,其服务费会有相应的增长。
多方共治达成共识破解电动车停放顽疾
居民们认为,应该依法、合理、公开、透明地计算和收取费用,要想杜绝电动车上楼充电,解决充电桩收费过高是关键因素之一。经过各方的沟通,充电桩安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愿意拿出最大的诚意,为居民让利。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御景社区电动车停放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初显雏形,通过降低充电桩充电费用、改造和扩建车棚和充电桩,加装充电柜等措施,给电动车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也给居民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共治》第五期—《电动车下楼“计”》敬请关注!
记者:刘晴晴
编辑: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