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高考无疑是一座大山,更是人生的分水岭,在高考之后多少人失意又有多少人得意。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付出,希望能够在高考的时候一鸣惊人,成功地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来的人生路会更加宽广。
对于每一个学子而言,高考无疑和古代的科举制度一般,学习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待到金榜题名的时刻,也就是他们命运改变的那一刻。
高考不仅仅是一次区别学生能力的考试,更是人生的第一道大门,只要跨过去就是一个辉煌的明天。
我国从隋唐制定了科举考试开始,就有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手段,虽然在近代因为战乱和纷争,导致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荒废了多年,但建国之后高考制度就又一次恢复。
然而在1966年我国取消了高考制度,因为在当时高考并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在那个时代到处可以看到知青下乡的活动,城里长大的孩子接受农村的劳改,体验生活。
直到1977年高考的政策才再次发生了改变。
对于广大学子而言,1977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一年停滞了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在欢呼雀跃声中他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高考,这一年有500万学生参加了考试,然而录取人数仅仅30万人。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学红一举拿下这一年高考的第一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第一女状元”。
01
“第一女状元”
高考改变了一个乡下女孩的命运
刘学红的父亲是一名铁道兵,虽然小时候经常搬家居无定所,但刘学红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一直以来她想要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想法就没有停止过,然而在1976年高考中断了,没办法上大学的刘学红甚至被迫下乡当起了知青。
虽然到了乡下做知青,但她从来没有选择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最终在高考恢复的时候她通过村里的推荐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但自己物理系的名额分给了生产队长的女儿,因此她的大学梦擦肩而过。
但是她始终不放弃,好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刘学红终于等来了枯木逢春的时候。
在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年,她就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并且成为当年的文科第一女状元。
虽然1977年的高考破例在冬天举行,但对于刘学红而言那个冬天却如同春日一般温暖。
因为多年没有举行高考,很多人早就放弃了,因此这一年考试的人质量参差不齐,好在高考的题目也不算难,语文分值占比比较重,因此在参加完高考之后她就回家等待结果。
结果出来,她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事后才知道她当年语文差一分满分。
在后来的采访中刘学红十分坦然地说“感谢高考”,的确,如果高考一直不恢复,她将错过更加精彩的人生。
02
现状如何
45年后,昔日的高考状元怎么样了?
当年刘学红选择了相对冷门的新闻专业,她希望能在文学上发挥自己的长处。
因此她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并且决定将精力花费到这一门功课中。
大学四年她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去了中国青年报。
从记者到主编,她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拼搏着,在《中国青年报》她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中国青年报》创造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资源,为当代的青年人提供了更加健全可靠的网络媒体。
在她的回忆中,依旧能够感受到她真心的感谢,甚至在提起1977年时还忍不住颤抖,她说自己就是当初的幸运儿。
然而,每一个幸运的人都是因为坚持的努力和付出才迎来最后收获的机会。
因此,刘学红不遗余力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最大的潜能, 她在中国青年报工作期间,创办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周刊,比如“教育导刊”“电脑大屏幕”等,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刘学红更是看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在2000年先一步地创办了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而中青在线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最权威的青年类网站。
此时的她因为能力出众已经成为了《中国青年报》的骨干力量,在《中国青年报》身兼数职,不仅是总经理也是创业研究中心的主任。
现如今的刘学红已经退休安享晚年,但是她的付出和成就始终定格在那里,国家成就了她,她成就了《中国青年报》 。
直到老去她依旧感谢当初的高考,让她拥有了拼搏的机会,而不是留在农村一辈子干农活。
在刘学红当时参加高考的年代里,她的大学文凭可是分量十足的敲门砖,更何况是北京大学这样的最高等学府了。
国家恢复了高考,彻底改变了刘学红的命运。
高考无论发展在什么时候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虽然现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于分数十分看重,甚至已经发展成了为了高考而努力的模式。
但高考依旧是最公平的大考,能够通过高考金榜题名的学生依旧是众多学子中的佼佼者,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和变迁,我们都要谨记这样一句话,知识永远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只要足够努力,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延伸阅读:
高考后,一位母亲的5句话火了:孩子,我最在意的不是你的分数...
周克平主播:让孩子提前十年上大学
徐加胜:高考结果的背后,我们更应关注孩子“是否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小镇做题家退场,县城难有清华北大
最新!教育部发布全国高校名单|报志愿看这条(截至2022年5月31日)
重要!40个高频高考志愿填报问题(请务必转给家长)
一位母亲致高考的孩子们!这几种东西千万不要发朋友圈!
2022年高考人数突破1193万,真相触目惊心:学历重要否?
为什么一定要考好学校?一张“乌镇饭局”照告诉你真相!
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附九科全国卷试题评析)
椰林清风:2022年高考究竟难不难?
高考结束后,暴露了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
今年高考带给在校生哪些新启示?这个重要动向一定要明白!
陆一:高考改革不能再犯的一个方向性错误
2022年高考再次证明: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请老师转给家长)
见证恢复高考45年,哪张照片属于你的记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