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会员超市Costco 进入中国上海,引发大抢购,盛况刷爆社交媒体,最终Costco导致开业即停业,火爆到关门。而这种火爆场景也推动Costco当日股价上涨,其总市值达到1286.44亿美元。
开业半天就被挤到停业、10万元一只的爱马仕秒没、比官网还便宜一元的飞天茅台瞬间脱销……在过去的24个小时里,美国零售超市巨头Costco在上海的门店上演了一出大型魔幻现实主义戏剧。
猪肉、茅台、爱马仕
之所以如此火爆,不得不说Costco的“会员制”和成功的营销。
贵州茅台全中国无人不知,“飞天茅台”尽管官方指导价每瓶1499元,但是由于一酒难求,在非官方渠道中,随着“双节”来临,价格已飙升至3000元以上。在Costco只要1498元,比官方价格还便宜1元。也就是说,买到转手就能赚一倍。不光是茅台,同样名声响当当的五粮液价格也很诱人,每瓶只要919元。
于是,“大妈”们汹涌而至,媒体报道铺天盖地,Costco一炮走红!
除了茅台,价格节节攀升的猪肉也是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Costco低廉的价格立刻引来哄抢,一段“大妈”们抢肉的视频广泛传开,险些动粗。据多家媒体报道,Costco一般商品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格约30%~60%左右,而食品类价格则低于市价10%~20%。
天然受关注的奢侈品,当然也不会错过。MCM的棕色印花双肩包4399.9人民币,Prada 143224的Tote bag13999.9元,Chanel 201030的菱格纹女士单肩包41999.9元,较市场价格均低千元甚至数千元,据报道爱马仕瞬间被抢走了。
一夜之间,Costco股价大幅上涨5%,收于292.38美元,市值一夜增加6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0亿元。
一个收缩一个扩张
放眼世界,最近几年,人们见惯了零售商的大撤退,闭店潮一波接着一波,就连美国零售业的另一巨头沃尔玛都忙着在全球范围内收缩战线,Costco的逆势而行因而更显得另类。然而大环境已经如此,电商冲击不言而喻,沃尔玛丢掉的市场,换做任何一个零售商想捡起来,都没那么容易。
沃尔玛的收缩不只在中国。2016年1月,沃尔玛直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269家门店。去年5月,沃尔玛继续收缩欧洲业务,将其在英国的商超业务Asda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它的竞争对手。
不过沃尔玛的收缩并不意味着它的兵败,转战印度市场、转战线上都是沃尔玛的重点策略。2018年末的一份数据显示,沃尔玛当年的在线零售支出将达到209.1亿美元,有望成为仅次于亚马逊、eBay的美国第三大在线零售商。在这种情况下,埋头于线下的Costco还能在零售市场分得如此大的一杯羹颇显得有些另类。似乎是仓储会员便宜大份的模式总能找到为其买账的消费者,在这个领域的第二大企业就是山姆会员,而山姆会员则处于沃尔玛旗下。
风光无限的Costco真能所向披靡吗?答案或许并不一定。有专家分析称,Costco虽然领先,但并不让人望尘莫及。国外消费者居住分散,快递运输到家成本高,但随着无人机运输的普及,美国消费者实体消费的比例肯定会下降,在这之前很多超市、大卖场乃至百货店都已经出现了闭店潮。
至于上海的Costco门店,该专家称,Costco在中国火爆的一大原因在于其折扣,但面对电商,Costco并没有更强的竞争力,成本仍高于电商。而且很多消费者可能通过海外代购或直购渠道进行购买,价格也能比Costco便宜,Costco现在的优势更多地与其促销活动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优势无法永远保持。再加上其他渠道没有竞争者,价格才会高,竞争者加入,一旦打上价格战肯定会降价。
总的来说,Costco在中国市场要活下来,或许需要干两件事。其一是本土化适应与改造,它必须真实的理解Costco选址周围服务群体的起居出行,收入水平、生活节奏,购物习惯与偏好,真正提供合适的商品与服务,从商品到服务到体验的全方位的差异化的体验,从消费体验来看,宜家其实就是Costco的一个学习样本。其二是如何抗住未来中国市场的玩家对Costco模式的复制,而最终实现以类似的服务更低的价格在本土市场对Costco的反超。
因此,Costco的模式是中国新零售学习的一个样本,但完全将Costco的模式搬到中国未必合适,Costco还需要沉淀,开业的火爆并不意味着它未来能持续火爆下去,能否成功,要看它的本土化适应能力,这或许要等一两年才能见分晓。
素材来源:新浪财经、钛媒体、北京商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