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民间习俗的消逝,记忆里的闽南佛生日

2019-07-21   阿杰传承闽南文化

作为闽南人,脑海里肯定都有一段关于“佛生日”的记忆。我记忆里的“佛生日”是喜庆的、热闹的、温暖的、好玩的。

闽南的佛生日是一个极具闽南特色的传统节日,它的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也可以叫做“第二春节”,世代沿袭,传承已久,成为了大家都尤为重视的节日。每个村、街道都有“佛生日”的日子,大都集中在每年农历的九月月到次年的正月。

每到这个的日子,每个村的人会供奉“佛祖”生日,村里会组织在戏台唱戏,一般是三天;每家每户都要拿根据抽签到的东西村里的庙去摆着供奉,然后宴请其他村的亲朋友好,这是一年中每个家庭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要邀请的亲朋好友也是一个社交的风向标,一般讲究礼尚往来;同时很多远亲也会借此机会远道而来,每年都会熟悉一下,也是和远亲及其后代保持联系和维系感情的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也是除婚宴以外仅有的方式了;

供奉

白天村里的主干道会聚集各种海鲜食品的摊贩,还有大叔骑着老式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氢气瓶和各式各样的气球敲着锣穿梭在村前村后,总是能看到一群孩子跟着,一些有些技能的乞讨者会挨家挨户的入门乞讨,有些都是每年见一次的熟悉面孔。

白天每家每户的女主人们都忙碌着准备东西去几个地方烧香拜拜,男主人忙着挨个给之前邀请过的亲戚朋友再打一次电话邀请,然后准备晚上宴请的事宜,最开心的莫过于小孩了,有些关系比较好的亲戚会早早过来,连孩子也过来,一群孩子凑到一块便开始村头村尾的探险,玩气球,放鞭炮,玩游戏;夜晚便是热闹的,村里戏台唱戏,年长的人坐着看戏,小孩子结伴到处乱窜,;家家户户都是喝酒猜拳的声音,哪家的声音大说明人气旺,亲朋好友的感情也在每次的这种日子中得到维持或者变得更深厚。

划拳

佛生日,对于每个小孩自然是一种期待一种喜庆的节日,对于每个家庭的主人是一件不得不办的年度大事;听说以前我爷爷当家主事的时候有一年临近佛生日家中拘谨,我爷爷去借了一百块也得把这事操办了。

俨然这样的节日的巨大消费能力已经带动了很多相关行业,很多都等着冬季的到来,靠这些带来旺季;但是每年的佛生日也听说了一些不好的消息,比如酒后出事故或者闹事的,这些年来在全国实行严抓的酒驾的大环境下,加上中央倡导的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很多村、街道的干部响应号召积极做宣导工作。

闽南风

长大后去外面上学,渐渐地也远离了这些节日,只是存在记忆里,后来有一年回家听爸妈说最近哪哪开始倡导只供奉佛,不设宴,慢慢取消掉佛生日宴请,不免有些伤感。又一个民间习俗要消逝,随之而去的有这个习俗的一些陋习,也有这个习俗的一些美好的东西,从大的角度讲,随着这些东西的渐渐消逝,区域性的社交、血缘性的联系强度一点点减弱,中国的社会可能从关系型熟人社会一点点转型。说到社会变迁,想起来一句闽南谚语,常被年轻一代用来调侃:“不知道是时代在变迁,还是老人在疯癫”。(闽南语有押韵)

作为一个出生在闽南的孩子对古厝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

社会内在的运行机制总会推动着这个社会向前演化,有新事物诞生也有旧事物的消逝,拥抱这样的演进,也留住这样的记忆,属于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记忆。

如果你也是闽南人,那也说说你脑海里的佛生日;或者分享一下你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老家风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