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教授:研发“特种纸”,打破美国技术封锁,已应用于航空航天

2019-08-26   龚老师说教育

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在羊皮、竹简上书写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在陕西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她造出了一种罕见的"特种纸",其中有一种应用在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领域的"特种纸",比普通钢的强度还要大

它的成功研制,扭转了我国在这类材料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她就是陕西科技大学张美云教授。

张美云教授

1957年9月出生于陕西延安,现为陕西科技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造纸蔡伦科技奖"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不惑之年 考取博士,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张美云教授从小的梦想。

198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学院领导特意选拔她留校任教。

当时,她完全可以分配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到国家机关的重要岗位从政。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留校的教师不甘学校的清贫和寂寞,纷纷出国或下海。

2015年5月15日,因为一场高校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点改革,担任了13年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的张美云,身份一夜之间回到一名普通教师。

组织上想安排她去一所高校任校长,她不想丢掉专业,婉拒了。而数次以百万年薪、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优厚条件邀请她加入的某''985''高校,这时再次伸出橄榄枝。

面对这种情况,张美云教授没有动心,先后两次放弃出国的机会,多次放弃经济收入更高的岗位,扎根教学第一线,一干就是近四十年。

作为一名大学的专业教师,张美云教授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站稳脚跟,满足学生的求学渴望。

尽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张美云教授也从未放弃过学习。为提高外语水平,她常年坚持自学并进行强化训练,通过了出国人员WSK考试。

虽然1999年已成为教授,但当时已是不惑之年的她又毅然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打破国际垄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张美云教授一直从事制浆造纸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是以芳纶纤维、碳纤维等为原料,经现代造纸技术制备的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高附加值的功能材料,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气绝缘等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然而,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造理论和技术是国际公认的难题,其制备技术一直受到发达国家严密封锁,在国外生产高性能纸基材料的公司中,美国杜邦公司实力最强,且长期垄断全球市场,导致我国相关高端产品一直依赖进口。

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张美云团队终于破解了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这种特种纸比普通钢的强度还要大,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绝缘性好和耐高温等特点。它的研制成功,攻克了世界性难题,打破了国际垄断。

目前,张美云团队开发出系列产品取代进口,实现了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基础材料保障的目标,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她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纸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大学生,

张美云教授声称是改革开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能亲身参与其中感到自豪。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自己现在的成就。

这40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40年。我经历了整个中国从吃不饱穿不暖,迅速变成一个富饶社会的过程;见证了物资从短缺走向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从贫穷走向小康。

同时,我也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造纸工业、中国高等教育事业40年来的大变革、大发展。

从上大学接触造纸专业开始,到研制出应用于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的高性能特种纸,张美云教授在平凡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为我国特种纸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是“龚老师说教育”,专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欢迎关注!

图文来源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