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奔赴疫情一线,他们与新冠状病毒做着殊死搏斗,保护我们要保护的人。
当我们每天宅在家,时刻关注疫情的最新消息时,抖音,头条,微信以及各大自媒体平台,纷纷报道疫情、患者以及医护工作者的日常,让我们再次将医生这一个群体拉入到大众的视野。
大多数人觉得商学院,法学院以及医学院毕业后的从业者工作体面,有稳定的工作,薪水不菲。却不知,高知群体大多都在超负荷运转,医生也不例外。
“又累又穷又危险”标签才是目前国内的执业医师真实的状态。
那么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学生,究竟要学多少年才能正式成为一名执业医生呢?
目前,中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实行“5+3+X”的制度。其中,5是指5年医学本科教育,3指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俗称规培)。而X则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
医学硕士分为临床型硕士(即专硕)和科研型硕士(即科硕)。
目前,医学专硕已经基本实现与规培的并轨,专硕生毕业后考核通过即可直接拿到四张至关重要的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而科硕因学习重点在于科学研究而远离临床实践,毕业后尚需经过3年规培才可独立行医。
因此,本科毕业后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则最短8-11年可以研究生学历进入医院,正式从业。
同样的,如果想要获得博士学位,则需要分别在科硕、专硕的基础上再增加3年。理想情况下,一名医学生短则11年,长则14年才可以取得博士学位,成为执业医师,开始行医。
除此之外,若高考时选择八年制本博连读,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依各地政策不同,毕业后再经过1-3年规培,9-11年可以上岗。
从这里,可以看出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医生的职业的确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胜任。
你以为,只是时间长,殊不知培养机制也让人“疯狂”。
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跟随专科导师学习并实践。但由于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某一科,一旦遇到情况复杂的病人就难以及时判断和处理。
而规培的制度推行后,医学毕业生在培训期间将在各个科室轮转,熟悉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提升医生群体的水平,推动医学精英教育。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可以实现医生的同质化,这样将来在小医院也能享受到相当水平的医护服务。
正常一个学生进去职场,很多人都会关心他们的薪酬待遇以及前景问题,但是医学生实习培训的薪酬比我们想象的要低,职业晋升之路颇为坎坷。
有调查显示规培医师待遇大多在3000元/月以下,连付房租都困难。
据人民日报报道,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待遇,超过八成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酬不匹配。
据统计,我国卫生行业人员收入水平仅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8%。而在发达国家,医生的薪酬为社会平均工资3—5倍。
不仅如此,更有许多医生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职称评审中占比极高,很多医生虽然在临床上兢兢业业,但由于论文不达标,迟迟评不上高级职称。
综上所述: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就业面窄,投入成本高,风险大,职业晋升坎坷,薪水一般,责任重大。
关键是“等我医学毕业,直接迈入中年,娶妻生子那就要看缘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