铖品记丨李连杰首部著作《超越生死:李连杰寻找李连杰》

2023-12-17   邱小铖

原标题:铖品记丨李连杰首部著作《超越生死:李连杰寻找李连杰》

前不久,一则“李连杰已向妻子交代后事”的新闻上了热搜。李连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国际影视巨星,在大荧幕上给大家留下众多的经典形象。正如,李连杰最新著作《超越生死:李连杰寻找李连杰》(以下简称:《超越生死》)腰封所写:他是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霍元甲;他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他是太极张三丰、他是中南海保镖、他是致命罗密欧;从《少林寺》小武僧觉远到《白蛇传说》高僧法海……

回头来看李连杰的“热搜”,实则是在为新书做宣传。2023年,李连杰已经60岁,《超越生死》是李连杰25年学习佛法的心得分享。本期话题,我们就来聊聊李连杰的首部著作。

铖品介绍

与之前介绍的名人书籍不同,《超越生死》是台湾出版的,文字均为繁体中文,就连内页的文字都是从右至左、竖版排列,颇有一种阅读古书的感觉。这和传统书籍的阅读,“顺序”是相反,一开始阅读会受到一些影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一切都会慢慢习惯,极少会遇到生僻字难以辨别。

封面是我们熟悉的李连杰半身照片,双眼紧闭、双手合十,脸部虽有了岁月深刻的痕迹,但慈祥的笑容,总能给人以安详的感觉。这种安详的感觉,让我回忆起那个《少林寺》的小武僧觉远,而如今甲子之年的李连杰,更像是遁入佛门的虔诚学者。

和传统的人物传记不同,《超越生死》的时间线从1997年开始至今,记录的是25年间的佛法因缘,其中自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故事和心得,尤其是关于“李连杰已向妻子交代后事”,在书中是能找到答案的。

李连杰的答案

关于后事,在《超越生死》中,李连杰和小女儿说,“就按照《西藏度亡经》记载的做吧,如果能找到上师帮我修法,那当然是最好的”、“毕竟是公众人物,我走之后,可以在网路上发个消息”、“我看网友的悼念方式,多是写‘一路走好’或‘R.I.P.’,或许帮我发布消息时,就写‘我走啦!我唯一的愿望是,衷心希望看到这则消息的人,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其他也不用多写了”。

当小女儿问关于“墓葬”的问题,李连杰说,“往生后根据经典记载停灵七天,念佛修法,完了就火化,之后你怎么方便怎么做吧。倒是你妈妈想要做传统的藏传佛教火葬,我到时如果还在世,可以帮忙打点,若不在了,就要麻烦你们啰”。

因此,我们可以在很多媒体上看到,李连杰“简单交代后事”的新闻。一个人的生命,之于宇宙微乎其微,那些曾经离开地球的太空人,当他从宇宙某处回望地球,我们所认为的全部也仅是一小点,地球上的人已经完全不可见,更别提发生在人类身上的名利权情。我们生平所在乎的一切,仅是微尘上的微尘,质量趋近于零。

当你把视野放眼宇宙,地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人类有限的生命和名利权情,相比之下,就显得渺小很多。尤其是面临死亡时,人类所拥有的名利权情,终将无法带走,所谓的拥有,只是暂时的保管。对于持有物,李连杰向来有一个逻辑,“给出去的才是你的,拥有的只是保管”。

生与死的思考

2004年的南亚海啸是《超越生死》中不得不提及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对于这场自然灾难也有一定的印象。2004年的圣诞假期,李连杰全家在马尔代夫度假,和很多人去马尔代夫的理由相同,据说以后马尔代夫的海岛会被淹没,是有生之年值得前往的度假胜地。

绝大多数人可能无法亲身经历海啸,那些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惊涛骇浪,很巧合地扑向了李连杰一家。在自然灾害面前,个人的能力是极其渺小的,即便是再有身份的人,都会感觉到无助。万幸的是,由于酒店的工作人员想和李连杰合影,和李连杰的距离并不远,是酒店的工作人员最终救了李连杰一家。

在经历过生死劫后,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意义,自然会有全新的认知和感悟。后来,李连杰创立了公益基金《壹基金》,专注于自然灾难的救助。截至发稿前,李连杰表示《壹基金》已经收到88亿人次的捐赠,帮助过4000万人次。在汶川、青海、玉树等曾经遭遇自然灾难的地方,《壹基金》的志愿者和救助物资总能前往一线救援。

除了2004年的南亚海啸,在寻求佛法的过程中,在青海、川藏地区,李连杰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再次曾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就在上个月,我去到了川西甘孜,超过4000米的海拔,同行的朋友包括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在吸氧之后,感觉会好一些,但缺氧胸闷的难受感,现在每每想到,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李连杰与她的小女儿

李连杰结过两次婚,一共有四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是与前妻黄秋燕所生,后两个女儿是与现任利智所生。最小的女儿叫Jada,根据李连杰描述,小女儿7岁时就患有抑郁症,12岁甚至还有自杀的倾向。由于李连杰日常工作繁忙,从小生活在美国的Jada,看似什么都不缺,实则缺少父爱的关心。李连杰也毫不回避地说,对于小女儿喜欢的东西都不知道。

有一次,Jada电话联系正在闭关的李连杰,表示想要学藏传佛教。李连杰听到之后,就立刻出关,与小女儿成为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在明就仁波切的座下皈依,一起得到白度母的灌顶,一起拜访圆寂恩师索甲仁波切的寺院。

在旅程的最后,Jada对李连杰说:“学佛使我感觉回到家了,我知道如何找到快乐,也找到失去很久的满足的方法,人生又重新有了希望。”不得不说,Jada遗传了李连杰的佛性,李连杰在寻求佛法的时候,有了家人的陪伴、支持和理解。

中国有句老话,“心病还要心药医”。抑郁症,是一种很难治愈的心理疾病。如果心理的问题,能够通过佛法的感悟去调整,那也是一件幸事。不过,李连杰不止一次强调,佛教不是万能的,千万不能片面地认为学佛就能治病。

最后扯扯

从拿到《超越生死》到读完,我仅仅花了两天时间,可以说是我读得最快的一本书。前文提到了,《超越生死》是竖排版的,“一目十行”的本领基本用不到了。在读完书后,我还看完了多个李连杰在台湾宣传《超越生死》的访谈视频,透过小小的屏幕,了解这位巨星对于生死的理解。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了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能够相对容易地学习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在上个月初,就有谣言“李连杰去世”。随着李连杰新书和采访的公布,这些谣言自然就不攻而破了。李连杰通过修行和思考,逐渐领悟到生命的无常和世俗追求的虚妄,从而探索超越生死的境地,这种境地使他能够以平静和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流言蜚语。

每个人终将面临死亡。生命,本不应该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无常,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