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诊疗将迎新规 平安好医生市值大缩水

2021-10-29   大摩财经

原标题:互联网诊疗将迎新规 平安好医生市值大缩水

互联网诊疗将迎新规 平安好医生市值大缩水

10月29日,互联网医疗龙头平安好医生(1833.HK)股价大幅下挫,盘中跌幅超过15%,最终以37.85港元报收,相比2018年54.8港元的发行价下跌超过三成。平安好医生股价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下行,累计跌幅达到34.74%,年内跌幅更是接近60%。

2020年受疫情封控影响,互联网医疗平台收割了一波意料外的流量,迎来一大波上涨行情。但随着国内疫情好转,互联网医疗业绩同比出现下滑,股价也受到影响。除平安好医生外,同处互联网医疗赛道的阿里健康(0241.HK)、京东健康(6618.HK)年内下滑幅度均超过50%。

市场猜测,造成平安好医生近期大跌的原因最近披露的一则监管信息。

10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内容涵盖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多个方面。其中, AI技术代替医师接诊的现象被明令禁止。

互联网医疗平台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卖药”和“看病”两条路线。其中,具备电商基因的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主要业务围绕在线药房业务,而平安好医生则更强调“隔屏看诊”。

本次披露的意见稿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从业医师做出了限制,明确指出,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

平安好医生过往的宣传中,一直将AI技术作为服务亮点。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包括重症监控、合理用药监测、医疗安全监控和智能辅助问诊,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辅助问诊,截至2020年底,平安好医生累计咨询量超过10亿人次,去年全年日均咨询量超过90万人次。

监管细则正式出台后,AI技术代替医师接诊将被明确禁止。

互联网医生接诊实名制,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竞争将是医生资源的竞争。截至6月末,平安好医生平台累计合作医生超过3.8万人,其中约70%来自三级医院。同期,京东健康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超过13万人,阿里健康截至3月末签约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6万人,其中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超过4.6万人。

做“看病”生意的平安好医生至今并未把商业模式跑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过55亿。

值得一提的是,这道监管政策,让另一家走互联网诊疗路线的微医上市有了更多不确定性。今年4月,微医在港交所递表,目前该招股书已经失效。

相比已经成功上市的三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的规模要小得多,去年营收大涨261%后也只有18.32亿。而且,微医一直未能扭转亏损局面,2018至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0.5亿元、19.4亿元和19.1亿元,三年亏损总计79亿,调整后累计亏损也超过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