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交通英才 铸职教品牌——贵州交通技师学院这十年

2023-11-28   多彩贵州网

原标题:育交通英才 铸职教品牌——贵州交通技师学院这十年

20年前,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各种偏见。“低层次教育”“没有发展前景”“社会地位低”……中职教育一度陷入了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的恶性循环。

2012年,在不利背景下,贵州省交通厅整合贵州省公路职工教育中心和贵州省道路运输局职工学校,组建贵州交通技师学院,既是抱团取暖求破局,也是资源共享的寻新路。

经过十年发展,这所新生的学校不负所托,抓住政策机遇,发力内涵建设、重塑校风师风学风,逐步成长为贵州中职教育的排头兵,写下一段后发赶超的励志故事。

十年风雨兼程,贵州交通技师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与时间赛跑 抓政策机遇

2013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教育“9+3”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到2015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并规定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免除本省户籍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学费,6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

初创时期的校区

这一政策实施,为刚刚开始独立办学的贵州交通技师学院注入了强心剂。虽然受限于教学设施的不足,当年学校各年级合计只有300余名学生,但是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也让学校教职工看到发展、壮大的希望。

追赶之路,只争朝夕。为了在短时间内为学校打开知名度、争取上级支持,学校管理者将竞赛作为破局之法。

2014年,该校第一次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收获二等奖。第二年,更是斩获汽车空调维修项目一等奖。

赛场上的交校人

竞赛上的成功推动了学校教学事业发展,帮助这所学校从全省218所中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入选“百校大战”计划,得到更多政策、资源倾斜。而技师学院师生也不负支持,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贵州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贵州省中职强基工程学校、贵州省优质中职学校和乡村振兴示范校,并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

与偏见抗争 铸职教品牌

十三四岁正是青春叛逆期,也是青少年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中职学生受社会观念、偏见等影响,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如何疏导学生心理?如何让孩子们专注于学习?如何让他们自信起来?技师学院的答案是提高办学质量、塑造职教品牌,而切入点则是校园文化建设,即培育“乐教至真,大爱育人”的教风和“孜孜以学,竞进求新”的学风。

技能大师王庆指导学生

教师有为,学生有劲。通过人才引进、以能力定岗位改革和“三全育人”理念的践行,技师学院不断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教师的关爱与付出,使得学校在各项竞赛中荣誉不断、升学率和就业率的持续提高,而一批批学生的升学、就业、甚至成为技能大师的故事,也让新生看到希望、找到方向。

为进一步改善校园秩序,规范学生日常行为。2017年,技师学院吸收兄弟院校经验,招聘退役军人入校担任教官。

从组织学生早操到纠正课间违规行为,从维持晚自习纪律到谈心谈话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官团队的组建,让学生风貌有了显著改观。

教官团队组织学生军训

自强者胜,自胜者强。良好的师风、学风带来的是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办学成果的不断取得。

十年间,技师学院培育了一支“名师引领、大师示范、骨干支撑、专兼结合、双师双能”的教师队伍,先后有56人次分别获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同时,学校师生累计在各级技能大赛上获得奖项500余个。

更可贵的是,通过不断摸索、改进,技师学院逐步建立了一套“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相融、推动发展”办学思路,为贵州交通事业发展培育了一批优秀基础技能人才,也塑造了自身双优校的金字招牌。

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因此收获立身之技与自信

如今,技师学院正推进体系化的教学模式、经验分享,为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发展注入动能,朝着“全国知名、西南一流”的办学目标稳步向前。

本网记者:郭红宇

编辑:唐海鹰

编审:安轶伦

审签: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