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猎杀的袋狼
1933年,猎人猎杀了野外最后一只袋狼后,露出了罪恶的笑容。
最后一只袋狼:本杰明
同年,世上最后一只袋狼被抓进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动物园,关在笼子里供人参观。3年后,这只袋狼意外被晒死在烈日之下,这天是1936年9月7日,袋狼正式灭绝。
那么,为什么在地球上活了400多万年的古老生物,会在20世纪初灭绝呢?这还得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地理位置说起。
01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袋狼
澳大利亚大陆四面环海,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第一大岛屿,它们因海水与其它大陆相隔,其它大陆或岛屿的陆地动物无法到达这里,所以,这里便形成了独有的生态系统。袋狼的祖先在400万年前进化,广泛分布在这两块陆地上繁衍生息。
经过400万年的进化,它们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物种特征:体型修长似狗,成年袋狼体长达180cm,肩高60cm;脸长得像狐狸,嘴巴可以张开180度;身体呈棕褐色,背部长有15-16条黑褐色横纹,故又名塔斯马尼亚虎;尾部下面有一个口朝外的育儿袋。
它们属于食肉动物,食谱比较广泛,包括袋鼠、小型兽类、不会飞的鸟类等,它们尤其喜欢食用袋鼠。有时候,它们会躲在树上,等到猎物路过,跳下树并一口咬断猎物的脑袋;有时候,它们会紧跟着猎物不放,直到猎物筋疲力竭,一口咬死猎物。
袋狼称霸了澳洲和新几内亚岛400多万年,直到9900年前,澳洲野狗的闯入,给袋狼种族带来了第一场浩劫。
02 澳洲野狗带来的种族浩劫
中国科学院对澳洲野狗的研究结果表明,澳洲野狗的祖先是东亚被驯化的家犬,9900年前开始,有几次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家犬跟随人类来到了澳洲。因为没有天敌的缘故,家犬迅速繁殖,部分家犬逐渐野化,最终变成了澳洲的新物种:“澳洲野狗”。
那么,澳洲野狗是怎么样给袋狼带来深重灾难的呢?
1、食物高度重合,野狗在获取食物方面更胜一筹。相比较袋狼而言,野狗的体型稍大,力量比袋狼更足,基于这些先天条件,野狗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为了保卫家园,,袋狼会与野狗决斗,但是野狗多是成群结队,最终多以袋狼失败告终。袋狼因为食物减少,导致数量急剧下降。
2、野狗繁育下一代能力明显优于袋狼。野狗的幼崽出生后,经过2个月的哺乳期,即可独立活动并捕食;而袋狼幼崽出生后,需要哺育3个月才能独自活动,10个月后才能离开母兽独立生活。经过几个世代的迭代,野狗逐渐在数量上获得优势,直接碾压袋狼。
3、澳洲原居民的猎杀。如果说野狗给袋狼带来了灾难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野狗偷食家禽这件事才是杀死袋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人口移民,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原居民,并在澳洲饲养家禽。但是,家禽经常被动物咬死。原居民认为狗是守护家园的,不会干这事,于是把罪责全部转嫁到了袋狼头上,于是袋狼就这样被人类猎杀。
袋狼看着它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被野狗侵吞,它们的同类被人类猎杀,却无能为力。生性胆小的它们,只能搬到远离人类居住的森林更深处生活,9900年前到18世纪中叶,袋狼逐渐从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草原消失,仅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岛上。
03 塔斯马尼亚岛,种族灭绝式屠杀
18世纪中叶前,袋狼们生活在塔斯马尼亚岛,这座小岛地处澳大利亚大陆东南方向,与澳大利亚大陆隔海相望,原本它们可以在这座独立的岛屿长久地生存下去。直到1770年英国探险家科克的到来。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塔斯马尼亚岛被欧洲人入侵后,大量人类带着野狗踏足了袋狼们最后的伊甸园。而这次更为残忍,当地居民以袋狼猎杀家禽为由,要求政府下达屠杀令,让袋狼从岛上消失。
难以置信的是,政府竟然真的下了屠杀令:杀死一只袋狼,奖励1英镑。
有了屠杀令,当地居民开始了血腥的物种灭绝屠杀。据官方统计,1888年到1914年,有2268只袋狼被杀死,这还不包括被打伤逃跑的袋狼。
时间到了1933年,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最后一头瘦成皮包骨的野外袋狼被杀死。此时,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已为时晚矣。
自此,在地球上生活了400多万年的袋狼物种,就此从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消失。
写在最后
塔斯马尼亚州徽
可能只有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讽刺的是,随着袋狼的灭绝,人们才开始因为袋狼的灭绝而悲伤起来,塔斯马尼亚州更是将其印刻在州徽上,但是这一切都已经为时晚矣,袋狼已经灭绝,它们的形象只能存在于荧幕上和人们的脑海里,伴随着无限的懊悔。